南傳彌蘭王問經
 
   臺灣元亨寺譯本
 
           彌蘭王問經 簡介
 
       本經為統治印度希臘之彌蘭王與佛教那先比丘之問答所集成。此處稱為「經」者不
   屬於原來三藏中經藏之「經」意。然而,於三藏及南傳佛教所尊重之聖典。
 
       彌蘭王希臘名為 Menandros,西紀前第二世紀都於舍竭 (SK.Sakala 位於印度
   河支流之傑納普河與拉維河之間),統治廣大之地域,為強力而英邁之明主。希臘與印
   度之交涉始於亞歷山大國王之遠征 (紀元前三二七),後因大夏之太守提歐度斯謀叛而
   獨立,(大夏) 國成立 (西紀前二五0左右)。繼而,二00 年時韋提帝莫斯王朝開始,
   韋提帝莫斯王之子提爾多利奧斯王入侵印度,攻佔旁遮普、辛度地方,一七五年左右約
   克拉提雷斯之纂奪,喀布爾、阿利亞納地方、西北印度歸屬於約克拉提雷斯之支配下,
   此處大夏產生二王朝之對立。彌蘭王屬於亞提雷莫斯、雷米多里歐斯之王朝。其治世之
   年代大約為 一二五----九五,或 一四0----一一0,或更早之說。依據由希臘與印度之
   資料而所推定,彌蘭王在亞歷山大國王以上,擴展征野,超越沙度雷支河,由閻牟那河
   更東及至華氏城。國王之貨幣甚至廣範地流布,西以喀布爾,北以喀什米羅,東以末土
   羅為境,遍及廣大之範圍,至今皆陸續被發現。貨幣雕刻著國王之面孔,給與明智與精
   力之印象,長高之鼻更是鮮明 (R.Garbe)。依據 plutarch 之記錄,王於陣中而歿之
   時,追慕其仁政之諸市欲爭得其遺骨,結局以配分其遺骨收場。此與佛陀入滅後產生舍
   利之分配是同出一轍。彼之仁政傳聞如何追慕耶?此希臘印度之梅蘭度魯斯王即本書
   之彌蘭陀王,已勿容置疑,學者之意見亦為一致(羅馬字本原典序文,里斯.雷維思英
   譯序文)
 
       另一方面,有關那先比丘之不幸則不得而知。於俱舍論與雜寶藏中記錄著與龍軍、
   那伽斯那王之問答,絲毫沒有傳記性之記述。本書之內容、敘述給予吾人博學多才辯才
   傑出卓越之大德,印象深刻。
 
       其次,本經由內容觀之,富於非常興趣之記述。所歸納問答之主題有以實體之個人
   我、靈魂、輪迴、業、佛陀等佛教教義之基本性之命題,對其問答以譬喻而加以解明,
   每一問答之後,王即對那先尊者加以讚嘆。在「難問」裡,王捉住經典之所說,經句相互
   間之矛盾問題加以詢問,那先則對彼引用譬喻而加以解答。原文之文體亦雅美,為相應
   文化史之名作。
 
       原文刊本有錫蘭字本、緬甸字本、暹羅字本、羅馬字本等數種,而本次之日譯依其
   規約以暹羅字本為底本,顯然與羅馬字本相異。然而原文相異之箇所因列舉原文出處過
   於煩鎖之故,唯不一致者以註記者居多。又底本之文意上不適當之地方則依照羅馬字本
   而加以取捨。
 
       翻譯除了錫蘭譯、暹羅譯之外,有英語、德語、法語等歐洲語譯之全譯、部份譯多
   數,而日譯依山上曹源氏英譯而來者,收錄於國譯大藏經(大正七年)。本次之譯出則
   參照里斯雷維思之英譯與尼納知羅伽之德譯。
 
       漢譯有那先比丘經二卷本與三卷本。惟二者皆為東晉代失譯。AB則收錄於大正
   藏經第三十二卷,內容相當於暹羅本一三二頁,羅馬字本八九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