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大果

【根據雜阿含第1145經和相應部拘薩羅相應第24經編寫】

有一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波斯匿王(以下簡稱王)來訪。

波:「世尊!(以下簡稱佛)應該布施給什麼樣的人才好呢?」

佛:「大王!隨你的心之所樂處去行布施。」

王:「應該布施給什麼樣的人,才能得到大果報呢?」

佛:「大王!你這個問題跟先前那個問題是不一樣的,我現在問你,大王!如果戰況激烈,急需徵召勇士的時候,來了一個婆羅門(祭司階級)的子弟,既不習武藝也不會戰術,恐懼顫慄而有逃亡之虞,你會予以賞賜任用嗎?」

王:「世尊!我不會予以賞賜任用的。」

佛:「大王!同樣的,如果有類似的剎帝利(武士階級)子弟、毘舍(平民階級)子弟、首陀羅(奴隸階級)子弟來應徵,你會予以賞賜任用嗎?」

王:「世尊!我不會予以賞賜任用的。」

佛:「大王!如果戰況激烈時,來了一個婆羅門子弟,善學武藝也通曉戰術,勇戰無畏而且苦戰不退,你會予以賞賜任用嗎?」

王:「世尊!我會予以重賞任用。」

佛:「大王!同樣的,如果有類似的剎帝利子弟、毘舍子弟、首陀羅子弟來應徵,你會予以賞賜任用嗎?」

王:「世尊!我會予以重賞任用。」

佛:「大王!同樣的,不管是從婆羅門、剎帝利、毘舍或是首陀羅的種姓出家的沙門,婆羅門,只要是遠離五項障礙,具備五項成就的就是世間的福田,布施給他們就會得到大福利大果報。
什麼是五項障礙呢?
1.感官的貪欲2.敵對的惡意3.懈怠昏沈和睡眠4.沮喪和亢奮的情緒5.猶疑不定的個性。
什麼是五項成就呢:
1.戒德成就2.禪定成就3.智慧成就4.解脫成就5.解脫的知見成就。
大王!像這樣遠離五項障礙,具備五項成就的,就是世間的福田,布施給他們就會得到大福利、大果報。」

後來,世尊又以偈語再把這個道理重說一遍。

波斯匿王聽完佛陀所說的,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002耕田

【根據雜阿含第98經節錄編寫】

有一段時間,佛陀住在一那羅森林裡。

有一天大清早,佛陀刻意經過農家婆羅豆婆遮婆羅門(以下簡稱羅)所設的飲食處。

羅:「勾達摩!(世尊的名字)我今天辛辛苦苦的耕田播種,以提供飲食的方便。沙門勾達摩,你是不是也應該親自下田來耕種,以便提供飲食的方便呢?」

佛:「是的,我也一樣地下田耕種以提供飲食的方便。」

波:「我從來沒有看到沙門勾達摩你碰過犁、軛、鞅、縻、鑱、鞭…等農具,而今勾達摩竟然說自己也下田耕種,以提供飲食的方便?自說耕田者,而不見其耕,請為我說說耕田事,讓我知道你是怎麼個耕種法。」

佛:「信心為種子,頭陀為時雨,智慧是犁軛,慚愧心為轅。正念自守護,是則善御者。保守身口業,就像愛惜食處內所藏的食物一樣。真實除莠草,樂住得休息,精進無荒廢,安隱而速進,直往不轉還,直到無憂處。如是耕田者,必得甘露果;如是耕田者,不再受諸有。」

羅:「勾達摩是個善於耕田的人,勾達摩真是一個最善於耕田的人啊!」

於是,農夫婆羅豆婆遮婆羅門對世尊產生了增上的信心。

 

003淨口尼

【根據雜阿含第500經和相應部舍利佛相應第10經節錄寫】

有一段時間,佛陀住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那時,尊者舍利弗(以下簡稱尊)也住在同一個竹園裡,有一天清晨,尊者乞食後,坐在一棵樹下進食,有一個名字叫做淨口(以下簡稱淨)的外道出家尼恰好經過。

淨:「沙門,您吃飯嗎?」

尊:「吃飯。」

淨:「您以口向下而食嗎?」

尊:「姊妹,我不是。」

淨:「您以口向上而食嗎?」

尊:「姊妹,我不是。」

淨:「您以口向四方而食嗎?」

尊:「姊妹,我不是。」

淨:「您以口向四維(東南、西北、東北、西南四個角落)而食嗎?」

尊:「姊妹,我不是。」

淨:「既然都不是,請問您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您到底是如何為食?」

尊:「沙門、婆羅門埋首於種植技術、養殖技術而以邪命為生活者,稱之為口向下食,沙門、婆羅門仰觀於星曆而以邪命為生活者,稱之為口向上而食。沙門、婆羅門擔任使節、說客、代表而以邪命為生活者,稱之為口向四方而食。沙門、婆羅門從事山、醫、命、卜而以邪命為生活者,稱之為口向四維而食。姊妹!我不以這四種邪命來過活。我以法求食而活。」

那時,淨口外道尼對尊者舍利弗生起了淨信之心,就跑到王舍城的大街小巷和十字路口,到處去讚嘆沙門釋子說:「沙門釋子淨命自活,以非常清淨的方式如法受食,無過而受食,如有想要求福的人,趕快布施給沙門釋子。」

 

004 (飢荒)

【根據雜阿含第914經和相應部聚落主相應第9經節錄編寫】

有一段時間,佛陀遊化到達拘薩羅國的那爛陀,住在波婆離迦菴羅林中。

那時,那爛陀因為飢荒,白骨遍野。外道尼乾陀的弟子刀師氏聚落主(村長,以下簡稱刀),就刻意來找佛陀(以下簡稱佛)的麻煩。

刀:「大德!您是不是以種種方便來宣稱愛護、悲愍每一個俗家呢?」

佛:「誠然如是,聚落主!如來長夜欲令諸家福利增長,也常常作如是宣說。」

刀:「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勾達摩您為什麼要在哀鴻遍野的飢荒之時,帶領著大眾到俗家去乞食呢?這不是言行不一,前後矛盾嗎?」

佛:「我回憶這91劫以來,並沒有任何一個家庭,因為施捨飯食給任何一位比丘而造成家財的減損或耗盡。聚落主!你看看今天有多少大富人家,多錢財、 多眷屬、多僕從,應當知道他們家長夜好施,這才是真正富裕的來源。聚落主!有八種因緣令家財損耗,福利無法增加:1.王令催逼2.盜劫偷竊3.火災4.水災5.自然損壞6.債權失償7.怨敵殘害8.惡子敗家。這八種因緣,讓人難以聚財。聚落主!我說『無常』是為第9個因緣。聚落主!你捨棄了九因、九緣卻說沙門勾達摩破壞別人的家財。如果不捨棄這樣錯誤的言論和知見,身壞命終時將會像鐵槍射入水中一樣,直接墮入大地獄中。」

那時,刀師氏聚落主反省自己的言行,越想越恐怖,身毛都豎起來了。

刀:「世尊!我今悔過!如愚、如癡、不善、不類、不辨是非,竟在您的面前說一些欺誑不實的話,說一些虛妄而沒有根據的話,請世尊原諒我!我願皈依三寶做為在家居士。」

 

005數數來

【根據雜阿含經第1157經節錄編寫】

有一段時間,佛陀住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有一次,火與婆羅門遠遠地看見佛陀次第托缽而來,就準備了滿缽的美食來供養佛陀。

第二天、第三天,乞食的時候,佛陀都一而再地到他家去托缽。

火與心想:「這個禿頭沙門為什麼數數(次數頻繁)來,莫非是貪圖美食?」

世尊知其心念而說偈語如下:

「王天日日雨,農夫日日耕,數數播種子,數數得收成。如人數數孕(古人以多子多孫為福),乳牛數數妊;數數有求者,則當數數施。數數惠施故,常得大名稱。數數棄死屍(生死輪迴不息),數數哭悲戀。數數生與死,數數憂悲苦,數數以火燒(死屍),數數被蟲食。若得賢聖道,不數數受有,不數數生死,不數數悲苦,不數數火燒,不數數蟲食。」

那時,火與婆羅門言下大悟,重新對世尊生起了純淨的信心。

 

006吝嗇的富人

【根據雜阿含12321233經和相應部拘薩羅相應第10經編寫】

有一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有一天中午時分,拘薩羅國的波斯匿王(以下簡稱王)來拜訪世尊(以下簡稱佛)。

佛:「大王!日正當中你從何處而來呢?」

王:「世尊!舍衛城的大富人家摩訶男死了,他沒有兒子繼承家業,所以我來接收他的財產。世尊!他可真是大富人家啊!光是積藏的黃金就有幾千萬,更不要說是其它的財富了。世尊!摩訶男雖然這麼富有,卻吃著混合米糠的酸粥,配著腐壞的老薑,喝著清淡的豆湯,穿著粗布衣和單層的皮鞋,乘著老朽的破車,持著樹葉做的傘蓋。從來就沒聽說過他曾經布施供養沙門、婆羅門或者救濟窮人、旅人、乞丐等。吃飯的時候,還把門關起來,唯恐讓沙門、婆羅門、窮人、旅人、乞丐看見了而前來乞討。這麼富有的人怎麼會這麼吝嗇呢?這麼吝嗇的人怎麼會這麼富有呢?」

佛:「摩訶男在過去世時,曾經遇到多迦羅尸棄辟支佛,布施了一頓飯食,但並不是出於淨信之心,也沒有恭恭敬敬地親手給與,只是吩咐下人施食就走開了,回來之後就心生後悔說:『太可惜了!這頓飯不如留給僕人吃,卻無端地送給了沙門。』由於布施給辟支佛的緣故,他曾經七次往返生於三十三天和此舍衛國之間,都出生為最殊勝的種姓,得到最富有的錢財。但是因為他在布施給辟支佛的時候並沒有淨信之心,也不恭敬地親手給予,布施後又心生悔意,所以在所生之處,雖然富有,卻仍然受用粗衣、粗食、破床、舊屋、朽車,身心都享受不到五欲之樂。當時,摩訶男為了爭奪財產又殺了兄弟的兒子。因為這項罪業的緣故,還要經過百千年地獄的痛苦。而且在他七次返生於舍衛國時,都沒有子嗣,財富都被沒入國庫。大王!摩訶男的福報盡了,現在命終已經墮入大叫喚地獄了。」

王:「世尊!摩訶男命終已經墮入大叫喚地獄了嗎?」

佛:「是的,他已墮入大叫喚地獄。」

那時,波斯匿王不禁悲從中來,以衣拭淚,感嘆人生若不知布施供養,那麼財富、田宅、僕使又有何用呢?

 

007金錢

【根據相應部聚落主相應第10經及雜阿含第911經編寫】

有一段時間,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裡。

那時,王宮裡面的大臣們曾經集會討論「出家人到底能不能接受金錢珠寶?」的問題。摩尼珠髻聚落主(以下簡稱髻)於會後特別來謁見世尊(以下簡稱佛)。

髻:「世尊!我在王宮會議中獨排眾議,堅決聲明:沙門釋子絕對不會接受金錢珠寶的供養。到底我所說的是不是符合而且隨順世尊的教導呢?」

佛:「誠然如是,聚落主!你正確地傳述我所說的,隨順我的教導來作說明,並沒有什麼可以非難的地方。

聚落主!沙門釋子認為金錢珠寶都是不清淨的,他們不接受。沙門釋子捨棄金錢珠寶,遠離金錢珠寶。

聚落主!如果認為金錢珠寶是清淨的話,那麼五欲也是清淨的。聚落主!認為五欲是清淨的人,就不能把他視為是沙門釋子了。然而,聚落主!我說沙門釋子應依需要而乞求木頭、乞求乾草(鋪床、葺屋…等用途)、乞求車乘、乞求工人。但不論什麼理由,我都不許求取金錢珠寶。」

 

008自手施

【參考阿含經、相應部和律藏】

【參考阿含經、相應部和律藏】

布施的種子,它的生命力很強,即使經過百千萬年,不論是在天上、人間乃至動物的世界裡都能夠開花結果,因此我們要常常布施,快快樂樂地布施,捨得布施,更重要的是要親自以雙手奉上所施之物,也就是「自手施」。

一般親友的餽贈大都是送到家裡去或放在桌上就算完成了,一般款待親友大都也是勸酒、勸菜,請大家不要客氣,隨意取用就可以了。但是布施或供養世尊的聲聞僧伽卻不應如此,一定要把東西親自送交到尊者的手上,讓他收下為止。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僧伽奉行高標準的「不予則不取」的戒律,非經自手施,恐難確認這些東西都是要給予他()的。若不經手,只憑口說,恐怕會有認知上的差異,一旦誤取了不是真正要給予的東西,就有持戒不清淨的過失。因此,某些地區的尊者即使是喝開水也要經過自手施的程序(自然水則不需要)。

有些沒有耐心的在家人,誤以為尊者是在擺架子,是在刁難信眾,竟然憤憤不平地說:「我就偏不一一親手奉上,看您吃不吃?」終使嚴持戒律的僧伽難以在這塊土地上存活下去,長夜竟讓台灣信眾喪失無邊利益。事實上,就在自手施受的當下,布施的種子就好像已經親手埋入了肥沃福田的土壤中,隨時準備萌發;而未經自手施予的布施種子,就好像散落在地皮表面上的種子一般,隨風飄散,任水漂浮,靜待著適當的時節因緣才能萌芽。

 

009女眾自手施

【觀察南傳習俗】

甲:「女眾如何把東西自手施予尊者們?」

乙:「1.可以直接把食物放入尊者手持的缽中,但要注意不要碰到尊者的身體或衣服,2.出示施物並說明布施的意願,靜待尊者敷設方巾,然後把施物放置其上,縮手合掌,由尊者收受施予的物品。」

 

010距離

【查閱巴利律藏的註釋】

甲:「自手施的距離以多遠為宜?」

乙:「應把東西送到尊者伸直手肘能夠拿取的範圍之內,彼此的總距離(坐時以座位的後邊緣量起,站時以腳後跟量起)應在二個半手肘(約1.25公尺)之內,因此實際面對面(膝蓋到膝蓋)的距離應在50公分以內。泰國阿姜查的道場對此要求很嚴,幾乎只有35—40公分的距離。」

 

011禮儀

【雜阿含經和律藏並觀察南傳習俗】

甲:「自手施的禮儀為何?」

乙:「依古代的風俗,最好也能夠除去五飾─脫帽,除傘蓋,收扇,卸下刀槍武器,脫掉鞋襪。」

甲:「今人都不配戴武器,有無其他類似的東西?」

乙:「軍人、警察、警衛還是有配戴武器的時候。一般人何妨把大哥大、隨身聽…等e配備關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