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方便

【捨懺181920

甲:「我覺得時代不一樣,應該把『不許拿錢』的戒律給廢掉,否則到那裡都不方便。」

乙:「請問到那裡不方便?」

甲:「比如說從台中要到台北去,買個車票都不方便。」

乙:「世尊和所有的比丘僧、尼,一路從王舍城走到舍衛國有多遠,相當於台中到台北的幾倍路程,妳知道嗎?」

甲:「從前又沒有汽車、火車。」

乙:「從前也有馬車、牛車,除了生病之外,你聽說過佛陀、比丘或比丘尼坐車前往某處嗎?如今搭個便車、乞張車票,妳還嫌不方便?」

甲:「如果有重要的事呢?」

乙:「出家人還有比遵守戒律更重要的事嗎?有什麼事值得妳去破戒呢?」

甲:「不要說破戒嘛,太難聽了。應該說『小小戒可以捨』嘛!」

乙:「誰說『不許拿錢』是小小戒?佛陀曾說,如果有人認為金銀財寶是清淨的,那麼五欲也是清淨的,這樣的人就不配稱之為出家修梵行的人了。」

「妳記得摩訶迦葉尊者在第一次結集時,與五百位阿羅漢所達成的共識和結論嗎?那就是佛陀所制的戒律,僧眾應當一律遵守;佛陀所未制訂的,不另行制訂。」

「妳知道當代緬甸的包奧禪師怎麼說嗎?他說出家人如果不守『金銀戒』,那麼要証果都有問題。請問妳出家是為了果証還是為了方便?」

甲:「我覺得隨著時代的進步,還是要廢了它。」

乙:「時代的科技進步了,人心卻在墮落,我覺得還是廢了妳自己比較妥當。」

甲:「怎麼個廢法,你倒說說看!」

乙:「妳剛剛不是說想捨戒(小小戒可以捨)嗎?光明正大地捨呀!把你那虛榮的尼師身份給廢了,認認真真的持守八戒,乃至五戒,好好做個白衣居士女,既可享有金錢的方便而不犯戒,又可以修習正道,同時也有證得初果、二果的可能,何樂而不為呢?」

甲:「那我才不要。穿起白衣,那我不是又成了在家人?」

乙:「在家人多有證得三果的範例,有何不好?總比妳想擁有比丘尼的頭銜,卻又不想遵守比丘尼的戒律來得好的多。一個只愛頭銜卻沒有戒德的出家人,跟一個虛偽浮華的在家人有什麼兩樣?到底是果證比較重要還是頭銜?」

甲:「你這麼說,未免太猖狂了。在家人管到出家人頭上來了。」

乙:「我的猖狂不及妳囂張的十六分之一。妳是什麼東東?想廢去世尊所制的戒律。」

甲:「總之,出家人的事不要你管。」

乙:「請問,妳是出家人嗎?妳遵守尼律嗎?妳定期參加布薩嗎?妳悔罪嗎?天下安有不遵守戒律卻能成為尼師的道理?」

 

502機場稅

【捨懺1920

甲:「你看尊者默然站在出境檢查室門口,好像是在等人的樣子。」

乙:「我看不是在等人,可能是遇到困難需要在家人幫助了。」

甲:「什麼困難?」

乙:「我猜是機場稅的問題,曼谷機場稅是出境前才另外購買的,並不包含在機票裡面。」

甲:「那尊者為何不開口直接向在家人索取?」

乙:「怎麼開口?」

甲:「就說某居士,請你給我買一張機場稅票好嗎?」

乙:「戒律不許尊者要人家替他買賣東西的,所以尊者不會這麼說的。」

甲:「那我們該怎麼幫助他?」

乙:「主動去問他需要什麼?」

甲:「如果他真的需要機場稅票呢?」

乙:「那你記得,不要說:『尊者稍待,我去替您買一張』。」

甲:「那該怎麼說比較恰當?」

乙:「應說:『尊者稍待,請讓我來供養您一張機場稅票。』尊者如果默然,你就可以去買了。」

甲:「好吧!走吧!」

乙:「去那裡?」

甲:「過去問尊者啊!」

乙:「你會泰語嗎?」

甲:「何必會泰語,我把機場稅票拿出來比一比,不就行了?」

乙:「好熱心,好主動,帥!但是且慢,有個泰國人走過去了。」

甲:「耶!真的是交給他一張機場稅票,你好準哦!」

乙:「談不上準,只是觀察和猜測而已。」

甲:「可惜!錯過這次贈予的機會。中正機場的稅是內含的,不需另買,也沒有這個服務的機會。」

乙:「何必中正機場,每一個車站、火車站都是機會。」

甲:「怎麼說?」

乙:「尊者們會要求你替他買車票嗎?」

甲:「不會的。」

乙:「所以在車站看到尊者默然站立時要怎麼辦?」

甲:「問他到那裡去?是否需要車票?那一班次比較合適?」

乙:「確定以後呢?」

甲:「請尊者稍待,讓我來贈送您一張車票。」

乙:「不錯嘛!很用心學嘛!下次在台灣的車站遇到尊者時,可別忘了!」

甲:「一定不忘。」

 

503賓士

【犍度,傳統習俗】

甲:「我想要送一部賓士給大師開,你看適當嗎?會不會惹人非議?」

乙:「那是你和大師之間的事,你們商量就好了!」

甲:「如果是你的話,你會不會送?」

乙:「我沒有你那樣的財力,我也不認識大師,無法回答。」

甲:「假設你有足夠的財力,大師也是你所敬愛的皈依師,你會怎麼做?你會先去詢問他的意見嗎?」

乙:「我會先去詢問律藏。」

甲:「難道戒律禁止大師開車嗎?」

乙:「227戒中未見禁止比丘開車的條文。」

甲:「那就對了!那又何必去詢問大師!」

乙:「但是我想佛陀的時代裡,也有許多豪華舒適又快捷的馬車、牛車、推車…等,相當於今日的賓士車。當時熱心供養園林精舍,甚至以車子載著豐富的供養品沿路追隨世尊和僧伽的也不乏其人,而以摩竭陀王或波斯匿王的虔誠和財力,要提供一台馬賓士和一位淨人司機給世尊差遣,也並非什麼難事。不過,我似乎未在經律論三藏中看到世尊或任何一位比丘駕著馬車,或搭乘居士的便車前往某處。世尊與尊者們迢迢千里地,一步一腳印地,從王舍城走到舍衛國,默默地行遍恆河兩岸,除非生病了才許搭乘牛車。由此似可知道世尊和比丘僧會怎樣看待賓士供養這件事。」

甲:「世尊的時代裡沒有汽車,僧團也不方便照顧馬匹,汽車只要吃油就行了,這是不一樣的。」

乙:「淨人可以照顧馬匹,並不需要麻煩僧團。反倒是汽車隨時要保養,年年要繳稅、交保險費,常常要加油…等,要掏錢、要買油、要繳過路費、要繳停車費…等,這些金錢的捉拿、購買都是違法違律的。」

甲:「這麼說,自行開車,沒有淨人隨侍的大師都免不了要破戒了。」

乙:「大師有沒破戒?不便置評。但是我從未見尊者們自行開車。」

甲:「那他們外出時怎麼辦?」

乙:「大多數還是走路,有時搭公車,有時則有淨人開車服務。」

甲:「那如果我要送車子給尊者的話,該怎麼處理比較周詳?」

乙:「尊者個人是不擁有這類財物的,你不妨提供車子、司機供精舍差遣,你負責所有繳稅、保險、保養、修護、車檢、加油、過路費…等諸多開銷事宜,這樣可能會比光送車子還要來得實惠而如法些。」

甲:「那我是不是要重新考慮看看了?」

乙:「快別這麼說!是你提到要送給尊者時,我才這麼建議的,至於大師自有他的想法,千萬別因我個人的意見而影響到他的福利。」

甲:「可是,大師難道不是世尊的僧伽嗎?」

乙:「這似乎要由大師來回答比較適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