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少林武功

【僧殘13,懺7475

甲:「我想請某尊者繼續教我少林拳術和瑜珈術,聽說他的氣功也是頂呱呱的,你要不要一齊去見識見識?順便請尊者為你把個脈,開個18銅人順氣散為你通通氣。」

乙:「你倒底是要學佛法還是要學武功?」

甲:「我要學禪功。」

乙:「什麼叫禪功?」

甲:「禪寺的武功,也就是佛門的武功。」

乙:「沒聽說過佛陀有教過什麼武功,也沒聽說過1250個阿羅漢有教過什麼武功的,而且和尚對打練拳或作勢吆喝都是犯戒的行為,我想尊者是不會教你武功的。」

甲:「尊者原先是少林弟子而且精通醫理,我曾經跟他學過一年拳術,他一定會繼續教我的。不然我們來打賭,賭一場電影叫『達摩祖師』好嗎?」

乙:「好啊!這可是你自己提議的哦!」

甲:「一言為定。」

*三天後*

甲:「喂!老兄,看電影去吧!我請客啦!」

乙:「幹嘛!你想通了?」

甲:「就是想不通才邀你嘛!任憑我用三寸不爛之舌苦苦哀求了三天,尊者就是不答應,連替我弟弟把個脈也不肯,一點也不憶念過去的師徒之情。」

乙:「意料中的事,尊者不但不再教導教武術,他也不會再替別人看病了。」

甲:「你是半仙啊?未卜先知。」

乙:「我不是半仙,我從律藏中知道的,尊者已經拜別少林,重新在正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了,他不會冒險去犯下僧殘重罪的。」

甲:「什麼叫僧殘?」

乙:「有點像留校察看或關禁閉那樣,要徹底悔過,否則會被剔除學籍。」

 

602技藝

【僧殘13

甲:「那些技藝是不適合要求尊者們教導或共事的?」

乙:「世俗營生、消遣、娛樂、山、醫、命、卜…等都不適合。」

甲:「為什麼?」

乙:「尊者本身都不能從事這些活動,怎麼能教你或與你共事?」

甲:「請條列一些細目供參考。」

乙:「下棋、跳格子遊戲、賭博擲骰子、打棒球籃球、看手相面相、演奏樂器、特技表演、賽車、射擊、玩弓箭、猜謎、猜字、猜他心。算命、卜掛、風水、地理、星象、騎馬、摔角、拳擊、武術、舞步、茶道、花道…等都不適合。」

 

603達摩祖師

【雜阿含經、僧伽傳統】

甲:「你看影片中達摩祖師的法相很性格吧!」

乙:「性格是什麼意思?」

甲:「就是很有個性,很能凸顯阿羅漢的神采和風格。你不覺得嗎?」

乙:「你是指那一部份?」

甲:「特別是他滿臉的絡腮鬍子,簡直跟國畫和木彫裡的神韻沒有兩樣。」

乙:「藝術或許很傳神,可是你怎麼知道這是阿羅漢的神采和風格呢?」

甲:「怎麼會不知道呢?你知道我到大陸旅遊拜訪過多少名山古剎嗎?別說大陸了,就是台灣較有規模的寺廟,殿內兩側也都供奉著十八羅漢像,有降龍尊者、伏虎尊者、開心尊者…等等,你難道沒看過嗎?其中有多少位羅漢尊者就是這麼性格。」

乙:「還是別把民俗藝術和尊者的法相混為一談,否則很容易誤解了尊者的儀容。」

甲:「誤解?不會吧!歷來多少中國的高僧大德都是長鬚飄逸,何等瀟灑?令人有一種仙風鶴骨的脫俗之感。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近代高壽120的虛雲大師、弘一大師都是白鬚飄逸,甚至白髮皤皤,看起來仙風鶴骨,超塵脫俗,真讓人有不食人間煙火的仰慕之情。前幾年,台灣的靈鷲大師也是留著長長的黑鬍子,曾經風靡過多少信眾。」

乙:「據我所知,佛陀未留鬍鬚,1250個阿羅漢和成千上萬的比丘僧也未留鬍鬚。世世代代,不同國度的比丘僧也都不許蓄留鬍鬚。因為佛弟子出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剃除鬚髮,有些尊者甚至連眉毛都剔掉了,以示有別於俗人。因此,你千萬別以鬍子來想像阿羅漢的形象。出家人的道行絕對不會跟鬍子的長度、密度或顏色成正比的。一個捨不得剃除長鬚的人,可以稱之為比丘嗎?」

甲:「那寺院裡那些羅漢相豈不嚴重扭曲了尊者的形象?」

乙:「不光是鬍子,幾乎所有的服裝、坐騎、姿態、表情…乃至故事、傳說,都與佛世的阿羅漢沒什麼關聯。那只是中華文化所虛擬出來的民俗信仰而已,認真不得的。如果你想認識真正的阿羅漢,請到雜阿含經、相應部和巴利律典裡去尋找吧!」

 

604有機蔬果

【僧殘13,捨懺1920,懺101161

甲:「田園將蕪兮胡不歸?我決定提早退休,回歸田園,追求法性。」

乙:「田園跟法性有什麼關係?」

甲:「當然有,唐朝有個禪師叫做百丈懷海,他倡導農禪作息,95高齡仍然堅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這才是出家人的風範。」

乙:「怎麼說?」

甲:「自力更生,不做社會的寄生蟲;不依賴別人的施捨和供養。」

乙:「那你退休後是不是也成了社會的寄生蟲?」

甲:「我有退休俸,兒女也會照顧我。」

乙:「退休俸來自納稅人的錢,兒女的照顧何嘗不是一種施捨和供養。」

甲:「那是我多年辛苦工作和養育子女應得的報償,何況我要上山跟大師學種有機蔬果,利益眾生,同時享受田園之樂。」

乙:「百丈的稻田,一畝地每季可以收幾石的生榖?你大師的山坡地所種的有機蔬果每公斤要賣多少錢?如何栽種?如何配銷?」

甲:「這些都不用你耽心,大師自然會有所教導和安排。」

乙:「不管大師如何教導和安排,以你們一群業餘人士,又要考慮『不殺生』 的條件,會不會做得比專業農夫更好?」

甲:「我們可以付出更多心力和時間來做。例如別人用農藥,我們用稀釋精油的驅蟲液,甚至用抓蟲的笨方法;別人用化學肥料,我們則用有機堆肥。」

乙:「你的專業技術差,付出的時間又要多於別人一倍以上,配銷的方式也比不過青果合作社或蔬菜產銷班。你一斤到底要賣多少錢呢?」

甲:「起碼要比一般蔬果貴個1成到3成吧!」

乙:「付出的心血、勞力至少多一倍以上,才多賣個三成價格,划算嗎?」

甲:「我們是一群義工,又不支薪。勤能補拙,多辛苦一些就是了,何必那麼現實,斤斤計較嘛!」

乙:「農夫夠不夠辛苦?農村青年為什麼外流?」

甲:「當然辛苦。所得與付出不成正比,人口自然會外流。」

乙:「如果你發現自己辛苦一生,到頭來等著你的卻是老、病、死,你會不會覺得付出與所得不成正比?你會不會外流?」

甲:「外流到哪裡去?」

乙:「到世尊的僧團所住止的園林中去。」

甲:「這農禪不就是世尊的僧團所住的園林嗎?」

乙:「世尊的僧團不墾土掘地,不殺害動物,不傷斷草木,不澆水驅蟲,不教導耕種技術,不捉拿金錢財寶,不買賣商品…等。尊者們不為水災、苦旱憂慮,不為市場物價煩惱。他們寧願托缽乞食,也不要把生命的時間、精力投注於衣食的溫飽和營養、健康的改善,因為那些都是在家人的事,以在家人的專業能力也可以做得更好。」

甲:「那尊者們做些什麼?」

乙:「尊者們全力持守227戒,勤修四禪定,成就16觀智。消滅貪、瞋、癡,證得解脫槃涅。又以這些解脫的內明知見,無私地教導那些追尋真理的人們。這樣的工作比起農禪來,你看那個困難?那個重要?」

甲:「這麼說,農禪已經徹底破壞了世尊所制定的戒律,也不是僧團的本分事,簡直就是不務正業了!」

乙:「那麼,你還敢大放厥詞,批評尊者們是社會的寄生蟲嗎?你還會以為只有『耘苗汗滴禾根土』才是人間最神聖的勞作嗎?你能體會尊者們為克服貪慾,為進入四禪,為驗證真理…所做的種種奮鬥和辛苦嗎?」

甲:「我知道了,我真誠懺悔自己的愚癡。我退休後不做陶淵明了,寧願讓東籬下的雛菊凋落、荒蕪,也要去尋找尊者們所住止的園林。」

 

605尊者抱抱

【僧殘2

甲:「我女兒最有福氣,每次到寺廟裡去都吵著要大師抱抱,一點也不怕生。」

乙:「等一下見了某尊者,可不要嚷嚷『尊者抱抱』,千萬記得!」

甲:「我偏要!你知道不知道某尊者是什麼人?」

乙:「我當然知道,尊者在俗家時是妳丈夫,妳女兒的父親。」

甲:「知道就好!別的大師跟我女兒非親非故,都那麼慈祥地抱她、哄她、逗她、撫摸她的頭髮、捏她的小臉蛋、跟她一塊兒玩球…等。為什麼自己的父親反而不行?你知道某尊者出家後,這孩子有多想念他嗎?夠可憐的啦!」

乙:「別傷感情!某尊者已經在世尊的正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了,上述那些動作他都不可能做的。」

甲:「我不相信!某尊者在俗家時最疼愛這個么女了,還常常扮馬兒讓她騎呢!」

乙:「某尊者在俗家時是不是也很愛護妳?但是現在不同了,某尊者現在愛惜戒法勝於俗家的一切恩愛。」

甲:「尊者要怎麼樣,我不管,我對尊者的愛護之情是不會改變的。等一下,我照常要替他洗衣、 按摩、捶背…等。」

乙:「千萬使不得,妳不能碰到尊者的身體,連他穿在身上的衣服妳都不能碰,至於替尊者洗衣服也要徵得他同意才好。同時也要看住妳女兒,不要讓她擅自投入尊者的懷抱或跑去拉扯尊者的僧袍,或投擲皮球…等東西給尊者。」

甲:「對俗家的妻女都這樣嚴謹,那又如何對待一般女信眾呢?」

乙:「不光是對妳們如此,即使尊者的母親來了也是一樣。其他女信眾更不用說了,自己要更謹慎、節制,不可為所欲為。」

乙:「什麼叫為所欲為?」

甲:「例如:有些女眾為了表達自己的虔誠,居然散髮在地,要讓尊者踩過;有些女眾為了表達自己的虔誠,竟然要行頭面接足禮,也就是手抱大師足跟,額頭頂在大師足面上的敬禮方式。還有更離譜的,竟然要跟尊者握手,甚至獻上花環,配上花飾,比肩而坐…等,簡直無禮至極!」

 

606 Mary & Judy

【僧殘2

甲:「尊者明天就要到舍下來接受我家的宴請了,麻煩你幫我看看還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

乙:「好啊!我們進去看看再說。」

甲:「你稍等一下,我開門。Mary 乖!這是乙伯伯,妳別叫!快來迎接。」

乙:「你看!牠怎麼對我這麼親熱,猛搖尾巴還一直撲到我身上來,一點都不陌生的樣子。這樣能看家嗎?」

甲:「那可不一定哦!有時叫起來可凶得很哩!不瞞你說,這條狗好像蠻有靈性似的,碰到我喜歡的客人,一聲也不吭;碰到不速之客,可就吠個不停了。」

乙:「Mary乖,Mary聰明。好了!別舔我!下去好嗎?傷腦筋!太熱情了!」

甲:「Judy來,見過乙伯伯。」

L:「Hallo!你好!Hallo!你好!」

乙:「幹嘛!你家是寵物店?這麼親熱!又飛到我肩上來了。」

甲:「這隻彩色鸚鵡已經養了三年,善解人意,早就不用籠子關著了。牠也是我們家的一員呢!」

乙:「MaryJudy,幹嘛都養母的寵物呢?」

甲:「會撒嬌啊!貼心啊!你知道嘛,我沒有女兒,大概是心理補償作用吧!」

乙:「那明天可要委曲牠們一下了!」

甲:「怎麼說?」

乙:「看牠們這麼熱情的樣子,明天尊者來了,大概也會行禮如儀。」

甲:「那不好嗎?一則展現我的家教,讓我愛現一下;一來也讓牠們有個機會親近尊者,種個善根,希望來世可以出生為人。」

乙:「不好!尊者持戒嚴謹,不但不碰觸女人的身體,即使是母的禽畜也是避免碰觸的。」

甲:「那我只好把Mary暫時鍊起來,把Judy暫時關進籠子裡,以免失禮了。」

乙:「也可以送到寵物旅館去暫住一個早上,預防因不習慣而叫吠,妨礙供養作業或干擾尊者開示。」

甲:「我來想想看,怎麼做比較恰當。」

 

607蟑螂與跳蚤

【懺61

甲:「你看,某大師持咒修慈已經獲得了不可思議的感應,慈心的力量真的太偉大了,好感動喔!」

乙:「你感應到了什麼?」

甲:「你沒看到大師的土角屋裡,爬滿了成千上萬的蟑螂,牆壁上、冰箱、飯鍋、水壼、床上…到處都是,大師卻一點也不在意,也不驅趕它們,一直跟它們和平共存。我們一群人進去,大師搖鈴又持咒的,它們卻一點也不害怕,公然地滿屋子爬來爬去。你看過蟑螂不怕人的嗎?這不就是大師慈心的感應,讓它們能夠安詳自在地與人共處,沒有猜疑,也沒有恐懼嗎?」

乙:「哦!原來如此,那我有個親戚修習慈心也曾經獲得感應呢!」

甲:「快說來聽聽!」

乙:「有一天,她在街上看到一隻流浪狗,可憐兮兮地尾隨著她,就把牠抱回家去養。結果不到幾天,就感應了成千的跳蚤,房間裡、榻榻米上、床上、被子上…到處都是,公然地跳來跳去,一點也不怕生,一點也不恐懼。」

甲:「哇!你這個親戚更高桿,佩服!佩服!」

乙:「那裡!那裡!這慈心修了幾天就受不了了,趕快就把小狗給扔了,留下滿屋子的跳蚤和惶恐的家人。」

甲:「那怎麼辦?有沒有誦咒請它們離開?」

乙:「行嗎?有效嗎?」

甲:「難道要用殺虫劑不成?那慈心不是統統泡湯了,又犯下了一堆殺生罪。」

乙:「所以啦!慈心是要有智慧、有善巧的。看人家養的寵物,漂漂亮亮、乖乖巧巧地窩在懷裡撒嬌,多麼令人羡慕!可是你知道背後主人要付出多少時間、空間來照顧牠、教導牠嗎?大小便的處理、食物的準備、毛爪的修剪、洗澡、除蟲、打預防針…等,慈心和愛心都不只是一股感性的衝動而已,而是一連串的善巧與付出。街上為什麼有成群的流浪狗?因為很多主人只是想滿足自己擁有的私慾,卻沒有善巧,也不肯付出。小狗一長癩痢就扔掉,這到底是在修習慈心還是忍心?要讚嘆慈心之前,似乎應該先觀察這個人是否有智慧?是否有善巧?是否肯付出?會不會帶給自己和別人困擾?這樣的評語才有意義。」

甲:「你是在暗示我的讚嘆不合理?」

乙:「我所認識的尊者不是這個樣子。」

甲:「請你介紹一下。」

乙:「經律上屢屢提到『洗足已,敷座而坐』,僧團裡的生活是非常注重乾淨的。我們幾度到泰國東北的叢林去拜訪尊者,親眼看到在庫堤前面都有一個洗濯的小水槽,樓梯的上下方都有擦腳布。小木屋裡隨時都擦拭得乾淨淨的,沒有螞蟻、蜘蛛,更不會有蟑螂孳生。他們從源流就養成清潔、乾淨的習慣,不讓昆蟲窩藏繁殖,造成難以收拾的局面,這才是有智慧、有善巧地修習慈心啊!」

甲:「如果嚴重的困擾已經造成了,那應該怎麼辦?」

乙:「那就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善巧來處理,換句話說,也需要更多的慈心和耐心。」

甲:「舉例說說看。」

乙:「例如:利用昆蟲的趨光性、趨香性、音波、振動…等不殺生的方式來誘出或驅逐,也可以請教這類昆蟲的專家,看看它們最喜歡的是什麼,然後利用它來誘出或誘捕後釋放於曠野。」

甲:「你那個親戚後來怎麼處理那些跳蚤?」

乙:「後來使用一種瑞典的吸塵器,它配備有榻榻米專用的吸頭,整整吸了一個晚上,才把它們集中到垃圾袋裡。」

甲:「不管用什麼方法都是大費周章,還是在源流下工夫最重要,還是養成清潔乾淨的習慣最重要,修好紗窗紗門的密閉性,在門外點燃驅蟲香,在門檻、窗台噴灑驅蟲液,隨時清理屋內的食物殘屑和污穢物…,這些才是有智慧、有善巧,避免殺生的慈心流露,尊者的『洗足已』給了我這麼多啟示,真是太好了!」

乙:「善哉!善哉!」

 

608相約

【懺67

甲:「尊者好像很討厭我,我好難過哦!」

乙:「怎麼說?」

甲:「上次在台南禪修班的時候,有一天早上,我看到尊者在散步,就好意跑過去建議尊者說:『尊者!那邊風景不錯,我們一起到那裡去走走。』誰知道尊者理都不理我,逕自就跟某居士走他的路去了。」

乙:「這沒什麼,很正常嘛!」

甲:「還有更令人傷心的呢!」

乙:「說來聽聽!」

甲:「我敬仰禪師所教導的禪法,但是對緬甸地區還人生地不熟,就請求尊者說:『下次請讓我跟您一齊到毛淡棉去』我懇求了三次,尊者居然置若罔聞,理都不理我。難道我這顆向法的決心還不夠虔誠嗎?還是我有什麼地方做錯了。」

乙:「小姐,別難過了!女眾的相約同行,尊者是不會接受的。尊者不是討厭妳,而是尊者愛惜戒法,不肯應諾妳。」

甲:「但我實在需要尊者的引導,我該怎麼做?」

乙:「找個想要隨行的男眾居士,請他一起安排行程不就行了!」

 

609信用卡

【捨懺1920

甲:「既然尊者不能拿錢,我替他辦一張信用卡好了,讓他隨時需要什麼東西都可以買到。你看這主意不錯吧!」

乙:「一點也不好,信用卡是塑膠貨幣,跟金錢有什麼兩樣?再說,尊者們也不做買賣東西的事情,他不會去選購必需品的,你別多費心了!」

甲:「但是我看過尊者使用電話卡和卡式車票,那不也是另一種塑膠貨幣嗎?為什麼就可以使用?」

乙:「貨幣是可以隨意去交換你所需要的東西。你能拿一張電話卡或二張車票到餐廳去吃飯,到百貨公司去買衣服嗎?它的作用只限於打電話或乘車,類似你提供電話或車票給尊者使用罷了!這當然是可以的。」

甲:「那兌換幣呢?自動販賣機專用的代幣,並不是錢幣。」

乙:「雖然不是錢幣,但既然是『自動販賣機』,就難脫『買賣的行為』我看尊者是不會接受的。」

 

610記帳

【捨懺1920,懺39,學37

甲:「經過一番思考,我終於想到了一個可以天天布施食物給予尊者的妙法了。猜猜,我要怎麼做?」

乙:「每天一早就開車把食物送到尊者托缽的路上,等候布施。」

甲:「那怎麼可能?尊者住埔里,我住台中,怎能天天送?告訴你,我已經在尊者托缽的路線上找到了一家餐廳。我要告訴尊者每天前往那裡取用他想吃或要用的東西,我會請老闆記帳,每月再跟我結算一次。怎麼樣?這主意夠帥吧!尊者不用拿錢,我也不必天天奔波,布施的功德卻可以日日增長。」

乙:「你跟尊者說了嗎?」

甲:「還沒。」

乙:「幸好還沒。你這麼說,等於是叫尊者去賒帳,仍然不脫買賣的行為,尊者是不會接受的。尊者更不會為自己點菜,或選取自己喜歡吃的東西。」

甲:「那該怎麼說?該怎麼處理才比較妥善?」

乙:「你應該先跟老闆商量好,每日所要布施的東西跟價值,並要求老闆每天早上幫你放入尊者的缽中。老闆如果都確認而且同意,那麼就等於是你找到了施食的代理人,你才可以去跟尊者稟報。如果尊者同意,你就該先預付一個月或半個月的總值給老闆。」

甲:「我該怎麼稟告尊者。」

乙:「你可以把自己的動機先做敘述。然後說明,例如:你在某某村中正路99號已經洽妥施食的代理人,名字叫張三,請尊者每天到那裡托缽,接受你所布施的食物。尊者如果默然,就表示許可了。如果尊者人地生疏的話,當然你也可以親自帶領尊者走一趟。」

 

611唱誦

【懺19,小事犍度】

甲:「我最喜歡到寺廟裡去參加早晚課的課誦了,那種感覺真是妙不可言,頗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於耳的感受,想不想來參加?」

乙:「不要光說妙不可言,具體地說明一下嘛!」

甲:「好啊!首先來個暮鼓晨鐘,就足以讓你以發人深省一陣子了,聽到維那師那一聲高吭的起音,簡直就像黃鶯出谷,彷彿把你帶進了九宵雲外,脫離了人世間的紛擾。跟著大師們齊誦經文、佛號的時候,配合著木魚聲、罄聲、柳鶯聲,節奏分明,韻律裊繞,梵唄響亮,令人好生感動。尤其殿前的排班,簡直就像金鑾殿上的文武百官那麼莊嚴肅穆…等等,你何不自己來體會體會這種感人的氣氛就知道了。」

乙:「謝了!不了!尊者們是絕對不會這麼做的。」

甲:「不會怎麼做?」

乙:「1.首先尊者們不會敲擊各種樂器,因為那跟祭典的歌舞配樂並沒有什麼差別。八戒中的歌舞伎樂尚且不往觀聽,怎麼可能自行演奏樂器呢?

2.其次尊者們不會跟在家人齊誦經法,在家人也不應跟尊者們一齊誦唸經法。

3.再者,尊者們不會以長調歌音唱誦經法。

4.最後,尊者們更不會以朝廷排班的方式來列隊。出家之人怎會念念不忘廟堂之上的排場呢?」

甲:「你這說法有問題,昔日李大德常說:『寺內無和尚,朝中無大臣。』分明暗示著朝中的大臣乃是由修行的和尚所轉世,因此這樣的排班是有道理的。」

乙:「是歷代祖師和李大德有問題,不是律藏的說法有問題。佛陀以太子之尊而出家成道,連轉輪聖王都不願做了,豈會念念不忘宮廷的排場?把和尚和朝臣連接起來,那修行是不是為了下一生的人間福報而已?並不是為了遠離紅塵,也不是為了解脫、涅槃。」

甲:「這早晚課的唱誦方式,流傳至今恐怕也有千百年了吧!如今你竟敢批判它,你算老幾?。」

乙:「我在家排行老三,我不算什麼,只有佛陀的教導才是重要的。」

甲:「佛陀怎麼說?」

乙:「佛陀說以長調歌音唱誦經法有五種過患:

1.自己貪著其音聲

2.他人亦貪著其音聲

3.諸居士非難,認為與俗人不異

4.欣求音調將破壞三昧

5.使後人墮入錯誤的偏見(以為這就是修行的方法)

不知道你是否也看到了自己對音聲的貪著?」

甲:「隨便你怎麼說!」

乙:「我不隨便說,我隨律藏所說而作思維論議。」

 

612功德會

【捨懺19

甲:「我想邀請尊者加入功德會,為921賑災和希望工程共襄盛舉。相信以尊者的慈心,一定可以感召很多人共同投入這項有意義的工作。」

乙:「你希望尊者做些什麼?」

甲:「當然能夠協助化緣勸募基金是最好的,其次是協助勸化信眾加入委員。如果尊者能到災區去參與心理輔導或消災祈福,也是不錯的。」

乙:「功德會的慈善事業舉世讚嘆,這是大師和台灣的光榮。對一般在家人來說,布施行善乃是最大的善行了,但是尊者的慈心是不以這個方式來表達的,他不會接受你的邀請。」

甲:「怎麼可能?布施行善乃是佛陀的教導,尊者一定會樂於參加的。」

乙:「是的,佛陀對於在家人總是循著布施、持戒、生天、欲味、欲患、欲出遠離的次第予以教導,一旦這個在家人生起了柔軟、淨信之心,就像清淨白顫容易染色的時候,佛陀就會為他們開示四聖諦,讓他得以認識真理,尊者的慈心流露早已超越一般布施這個層次了。」

甲:「難道布施做功德還有層次的?請問閣下,尊者以那個層次,又用什麼方法來修習功德呢?」

乙:「是的,雜阿含經上說得很清楚,布施、調伏(持戒)、修道(禪定),都是修習功德的方法。阿含經上也屢屢提到,一個人經年累月以財富珍寶布施所累積的功德,遠遠不及一個持守五戒、八戒的人所得到的功德,因此持戒成就的功德層次遠高於一般的財物的布施。至於持戒成就以後進而修習禪定的功德層次,那就更是無量無邊了。尊者持守227戒又修習四禪定,他的慈心和功德都不是一般在家人所能想像和理解的。」

甲:「持戒有那麼殊勝的功德,難道就不可以兼做世俗的布施行善嗎?」

乙:「對於持守五戒的在家人來說並不衝突,只要有意願都可以全力以赴地參與慈善布施的工作。但是對於持守八戒、十戒的在家人或出家人,就必須有所選擇了,例如:貴會流行的手語歌、康樂活動(男女牽手、跳舞等)、髮型化妝、勸募金錢…等,多有違反戒律之處。對於持守比丘227戒的尊者而言,參與類似活動的違律之處就更多了。尊者愛護戒律甚於生命,僧伽也因為嚴謹持戒而得清淨,正法律因此才得以住世。尊者讓正法律久住人間的功德,遠遠超越布施給予全天下的功德,你能理解嗎?」

甲:「既然持守五戒的功德就遠勝於一般的財物布施,為什麼台灣沒有持戒功德會呢?

:「持戒是個人內在的事,沒有獎狀、沒有掌聲、也沒有榮譽的光環。持戒的人要不斷地約束、修正自己的言行,常會失敗、挫折、令人氣餒,比起樂捐一萬塊錢要困難多了,所以持戒功德會大概很難成立吧!」

甲:「說穿了,對芸芸眾生而言,還是以慈善布施為最方便、最簡易的功德法門了。」

乙:「那當然!不過即使是布施作福也是有不同層次的,除了救助危難、病苦、孤獨、貧困、公益之外,可別忘了供養人間至高無上的福田哦!」

 

613珠寶

【捨懺1819,懺84

甲:「我離婚了!從此看破紅塵,不需要再裝扮自己。我打算把這些珠寶首飾都捐給大師,以表達我對三寶的敬意。」

乙:「妳打算怎麼捐法?」

甲:「直接交給大師。」

乙:「大師如果不收呢?」

甲:「那我就硬把它放進供桌上的銅缽裡。」

乙:「這樣做不太好吧!」

甲:「反正表達我對三寶的一片赤誠就是了。」

乙:「捐給大師」,那是妳的自由。但是要對三寶表達赤誠,卻不應該用這種方式?」

甲:「什麼?大師難道不就代表三寶嗎?」

乙:「大師代表誰,辜且不談,但佛陀制戒規定比丘不許收受或碰觸金銀財寶,也不許買賣金銀財寶。佛法()僧三寶都不許這麼做,妳還要堅持以直接贈送珠寶的方式來表達妳對三寶的一片赤誠嗎?妳如果往尊者的缽裡一放,尊者要怎麼辦?不能收受、不能碰觸、 不能買賣。難道讓尊者為難就是妳所要表達的敬意?」

甲:「不要唬人了!我就曾經親眼看到別人把一堆金飾放進大師的供缽裡。」

乙:「妳要給誰,要怎麼個給法,都是妳的自由,我只是提醒妳不要以這種違背戒律的方式來奉事世尊的僧伽而已。」

甲:「難道你的意思是說大師不是世尊的僧伽嗎?」

乙:「我們不要討論這個問題好嗎?」

 

614骨董

【捨懺1819,懺8486

甲:「我要把拍賣會場那個刻有菩薩像的象牙香煙盒標下來,不惜任何代價,一定要買到手。」

乙:「幹嘛!這麼凱。」

甲:「我要送給大師做為生日禮物。」

乙:「你大師抽煙嗎?」

甲:「什麼抽煙不抽煙,我大師熱愛文物、字畫,專門收集有關佛教紀念價值的骨董。他收藏的深度、廣度都是台灣一流的,他為住持三寶而投資於這些文物的鉅資,也是無人能望其項背的。」

乙:「台灣有許多大師收購骨董,這是他們的自由,但是要假『住持三寶』 之名而收藏,那可就不敢苟同了。」

甲:「如果不是為了護持三寶,大師才捨不得花那麼多錢哩!白花花的銀子都是信眾的血汗錢和歡喜心耶!

:「知道就好!白花花的銀子都是用來做四事供養的。衣服、 飲食、臥具、隨病湯藥之中,那一項是可以用來購買骨董的?」

:「你總不能否認,由於大師們的努力才能保住這些歷史文物,讓三寶久住台灣吧!」

乙:「請問三寶中最珍貴的是那一部份?玉彫?金鏤?石刻?丹青?筆墨?絲繡?…。三寶住在那裡?藏寶盒裡?玻璃框裡?冷氣房裡?博物館裡?…。三寶靠什麼長住世間?富比世拍賣會?西安扶風寺的地窖?故宮的光碟?…。仔細想想,再回答我好嗎?」

甲:「我不知道。」

乙:「三寶中最珍貴的部份是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三寶住在四雙八士的心裡、言語中、行為上;三寶靠僧團嚴持比丘227戒而得以長住世間,你說是不是?」

甲:「大師的行為難道違反比丘227戒嗎?」

乙:「大師是否遵守比丘227戒,我不便談論。但是尊者們是絕對不會收購或持有骨董、寶物的,因為那是違破戒律的行為。有些尊者們甚至連佛像、香、花、燈、燭都不須安設了,更不要說幡幢、匾額、對聯、字畫…種種的裝飾了,這些金碧輝煌、花團錦簇的形象,反而讓人迷失在表相裡,怎麼能說是住持三寶呢?」

甲:「送寶物不行,那我送給他做日用品─做針線盒,放針線和鈕扣總可以吧!」

乙:「我從頭到尾沒說不行,要送給誰那是你的自由。但是佛陀制戒不許比丘製作或受用象牙、骨、角所製的針筒(針線盒)。如果是要送給尊者的話,那就不適當了。」

甲:「到底是送還是不送?」

乙:「那要看你自己的決定。」

甲:「我不知道。」

乙:「我也不知道。」

 

615蛇鼠

【懺61

甲:「尊者住在森林中,難免有些蚊蠅蛇鼠之類的動物去打擾他們。我們準備一些黏紙、鼠夾、誘餌…去供養尊者吧!一定很少信眾會像我們這麼細心,思慮這麼週到的,我們因此就可以獲得殊勝的功德!你說是嗎?」

乙:「完全錯誤!這樣的供養品及殺害動物,尊者是不會接受的,也沒什麼功德可言。」

甲:「那尊者不是要飽受干擾和威脅了嗎?我還有更好的主意,不會直接誘捕牠們,又合乎大自然的遊戲規則。」

乙:「說來聽聽。」

甲:「我要送108隻青蛙,一對波斯貓,二對白鵝給尊者。」

乙:「尊者是不養寵物的。」

甲:「誰說寵物來著?青蛙是要吃蚊蠅的,波斯貓是要抓老鼠的,白鵝糞是要驅蛇的,我運用食物鏈的自然法則,總不會再牽涉到殺生的問題了吧!」

乙:「我想尊者是不會接受你的供養的,尊者那有時間和興緻去餵養這些動物呢!」

甲:「那我送過去放生好了,讓牠們自行幽遊林中,早晚跟著尊者誦經禮佛,又可以為尊者做點事,種點善根好求往生。」

乙:「想得太美了!一廂情願的自我陶醉就是這個樣子。你為什麼不想想,青蛙大量繁殖可能會引誘更多的蛇類前來捕食。波斯貓身上的蟲蝨誰來清理?鵝蛋則是蛇鼠的佳餚,半夜裡,鵝兒驚慌的尖叫聲會干擾尊者的禪坐…還有,聰明的人類都難以正信三寶了,這些動物的智商又怎能聽經禮佛呢?別太感性了。何況放生所帶來的生態破壞問題,連世俗人都不以為然,豈能不慎重?」

甲:「這麼說來,在這方面我是幫不上忙了。」

乙:「你可以供養紗窗、紗門、頭陀帳、防蚊油、消腫膏、毒液吸取器、醫藥箱…等;你也可以幫助尊者整修木屋的漏洞、縫隙,清理環境、步道…等。這些都是具體可行的供養方式,何必去干擾園區內的安詳寧靜呢?」

甲:「安詳寧靜?一個潛藏著蛇鼠的森林,還能安詳寧靜嗎?」

乙:「這要身歷其境才能體會了!」

甲:「你體會到了嗎?」

乙:「我初讀尊者阿迦曼傳時,以為這只是文學描述的情境。後來,兩度前往泰國東北供僧,親見蛇、鼠、雞、鳥、孔雀、龜、兔…悠遊林間,甚至築巢在路旁矮樹梢,那種安詳、和諧與信任,讓人親自目睹了慈心的力量。」

 

616庭園

【懺1120

甲:「我把埔里的房子提供給尊者暫住,但有些整理庭院的工作想要麻煩尊者,不知是否適當?」

乙:「整理庭園包括那些工作呢?」

甲:「打掃院子、澆花、拔草、修剪花木、施肥等。」

乙:「為什麼妳自己不去做呢?」

甲:「一來我住台中,往來不便;二來我是女性不方便與尊者單獨相處,所以才不得已要麻煩尊者。」

乙:「打掃庭院,這個妳不用說,尊者自己就會處理。但是拔草、修剪花木都有違尊者的戒律,妳不應該為難尊者,至於澆花則要看妳的水源和水質,妳用什麼水?水中有小蟲存在的可能嗎?」

甲:「我用井水,我不敢保証水中沒有小蟲。」

乙:「那澆這種水還是有可能違犯尊者的戒律,妳就不要為難尊者。」

甲:「施肥呢?施肥可以吧!」

乙:「在家人要求尊者代做農事還是不恰當的。」

甲:「那怎麼辦?半年下來我的庭園不就荒了?」

乙:「怎麼會呢?你可以商請劉伯伯每週去整理一次不就好了,妳忘了他是園藝專家?」

甲:「對喔!我怎麼沒有想到呢?」

 

617話題

【懺85

甲:「那些話題是不適合跟尊者們談起的?」

乙:「一般世俗閒雜議論都不適合。」

甲:「能否條列一些以供參考?」

乙:「天下君王、大臣、軍隊、盜賊、戰爭、烹飪、時裝、傢俱裝璜、插花布置、香水香料、親族、名車、村落、鄉鎮、都城、國土、婦女、勇士、街道、市井、亡靈、世界起源、海洋起源…等等閒雜議論都不適合。」

 

618戒疤

【小事犍度】

甲:「你看A尊者的頭上、臂膀上都打滿了密密麻麻的戒疤,他的戒行多麼感人哪!你再看B大師的手指,燒掉了兩根,簡直就是台灣的八指頭陀嘛!他的苦行真是無人能及,想起他們在忍受香火的燃燒和熾熱煎熬的時候,那種痛徹心髓的煎熬,實在令人不寒而慄。」

乙:「不要讚嘆A尊者的戒疤,戒疤跟戒行或受戒一點關係也沒有。要讚嘆A尊者的智慧跟勇氣,他毅然捨棄從前在外道出家的形象,已經重新投入僧團了。皈依世尊的僧伽是不需要燃燒戒疤的。」

甲:「那戒疤是怎麼來的。」

乙:「佛滅百餘年後,印度的阿育王下令全國皈信佛教。許多外道就只好帶著舊有的戒疤,轉而投身到僧團裡來了,他們甚至把這些非法非律的行為繼續傳承下來,有些甚至還引以為傲呢!」

甲:「那燃指呢!」

乙:「那更是恐怖、殘忍、血腥的行為,可媲美魔教的血祭,完全污蔑了世尊的教導。佛世時,有個比丘受不了淫欲的困擾,竟然把自己的生殖器割掉。世尊嚴加喝斥說,當斷的煩惱不斷,竟然去割斷生殖器。以世尊的慈悲和智慧,絕對不會教導自我虐待、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虐待他人的行為。燃指乃是印度外道的儀式,它跟13項頭陀行毫無關係。因此八指不是頭陀苦行,也沒有什麼值得讚嘆的,只能同情他被外道所惑,殘害了自己,也扭曲了戒律的形象。」

甲:「你這麼說,讓那些已經烙了戒疤、燃了手指的人要如何是好呢?」

乙:「只要能皈依正法律,覺今是而昨非,又何在乎戒疤?A尊者雖然仍然留著戒疤無法除掉,但又何曾障礙他追求正法律的決心呢?你會因為戒疤而看不起A尊者嗎?」

甲:「不會的。反而欽佩他追求真理的勇氣,更欣賞他的博學多聞。

 

619吊單槓

【懺1138

甲:「近來閱讀續高僧傳,才知道古代的高僧大德們都很注重戒律,令人讚嘆不已!」

乙:「舉個例子來分享一下如何?」

甲:「公元大約560年間,有個沙門叫智藏的,身體雄壯,挑了二石米,上山求法。路上看到了橫向的樹幹,忍不住就拉了幾下單槓,說是要稱量一下體重,恰巧被釋靜藹大師撞見了,當時也沒說什麼,三天後才召見加以譴責。任憑智藏聲淚俱下地求懺悔,都不留情,予以逐出山門。你看這個案例夠嗆吧!祖師大德真不愧是高僧啊!」

乙:「從戒律的角度看來簡直是小題大作,荒謬絕倫,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甲:「怎麼說?」

乙:「如果吊單槓有錯,為何不立刻制止?」

甲:「大師當時大概還不太確定!」

乙:「那回去查了三天,又怎麼做出這樣的判決來呢?」

甲:「應該怎麼判呢?」

乙:「應該無罪開釋。有關比丘嬉鬧而與此事可能相關的條文共有四項?/FONT>1.水中戲戒2.舉手戒(作勢要打比丘)3.草木戒4.威儀不正戒。其中1.2.項與本案實在沒什麼關連。至於『威儀不正』是指出入俗家的時候要注意威儀,但智藏當時是在叢林山上,並不犯。即使犯了,也只要向一位上座比丘悔過就行了。就算弄斷了樹枝,也不是故意的,犯不上『草木戒』。即使勉強要定他個『草木罪』,智藏也只要依律懺悔就行了,那有這麼嚴重?竟然要逐出山門的!真不知靜藹當時是不是在耍酷?」

甲:「這麼說,是大師自己弄錯了?」

乙:「我比較關心的是那二石米,不知靜藹收下了沒?」

甲:「如果收下了呢?」

乙:「那他自己就犯了蓄藏戒,不知道他有沒有如法如律地去求懺悔,或者也把自己趕下山頭去?」

:「大師是山門的住持耶!」

乙:「住持就可以不遵守戒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