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太子出家 為了千百萬眾生的裨益和幸福,出於對世界的悲憫;為了人天的 善益和快樂,稀有聖者應現於世間。何為此無上覺者?如來,世 尊,圓滿覺者。 -- 增支部 ■ 誕生 西元前623年五月間的月圓日,當今尼泊爾和印度交界處的古迦毗羅衛國的蘭毗 尼,一位高貴的太子誕生了,他必將必定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宗教導師。 他的父親是釋迦族的淨飯王,生母摩耶夫人在生下他後的第七天不幸去世,孕育 的姨媽,也是他父親的另一個妃子,波奢波提喬達彌收養了他,並把自己親生兒 子難陀託付給其他人照顧。 這位神異太子的出生,給人們帶來了無比的快樂。阿私陀尊者是淨飯王的國師, 在修行上已有高深證悟,聽到這個消息後高興萬分,立即來到王宮,看望太子。 但是,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嬰兒伸出一隻小腿,觸及到苦行僧頭頂上的髮髻, 苦行僧馬上站起身來,以天眼觀看嬰兒的未來,預言他的前途,雙手合十行禮, 淨飯王也跟著示以禮拜。 苦行僧起初時面露微笑,但過了一會,卻又現出悲傷的樣子。在一旁圍觀的人都 被他的怪異心態弄得不知所措。他解釋說,他微笑是因為太子必定覺悟成佛;他 悲傷是因為他自己不久于人世,上升無色界相 aruPaloka,這樣他就無法獲益於 覺者超人的智慧。 ■ 命名大典 太子出生的第五天,他被取名為悉達多,意為一切願成,他的家族姓喬答摩根據 印度古老的傳統習慣,許多滿腹經綸的婆羅門被邀請至王宮,參加命名大典,其 中八人最為著名。他們仔細觀察了太子的相貌特徵,其中七人伸出兩個手指,表 示有兩種可能。他們說,太子將成為轉輪聖王或佛陀。但是其中最年輕的婆羅門 僑陳如,智慧超眾,他注意到嬰兒前額的頭髮向右曲卷,只伸出一個手指,並以 肯定的口吻斷言,太子決定出家成佛。 ■ 王耕節 在他的童年時代,發生了一件不可思事。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心智體驗。在他以 後追求真理的道路上,這一體驗對他的覺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提高農業生 產,國王組織部署了王耕節,這是全國人民的節日。無論是貴族成員還是平民百 姓,都穿上盛裝,參加農耕慶典。這一天,國王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帶上太子 和宮女來到一塊農田,國王讓人把太子安置在一張床榻上,用帷幕寶蓋保護好, 擺在一棵安靜清涼的毗缽羅樹下,他令宮女小心看護,自己親自去參加王耕。當 歡樂的慶典達到高潮時,宮女們也按捺不住,偷偷地溜走,跑去觀看王耕的盛大 場面。 毗缽羅樹下寧靜,祥和的氣氛,與慶典的歡快娛樂形成鮮明的對比。這裏的一切 都能使人安靜下來,善於思考的太子,年幼智高,趺踟而坐,致心一處,意念呼 吸,當下就證得一心不亂的三摩地,獲得第一禪悅。那些不負責任,不聲不響地 走開,前往觀看王耕的宮女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失職,趕忙跑了回來。她們驚 奇地發現太子踟趺而坐,沉浸於禪定之中。國王一聽說此事時,馬上急衝衝地來 到現場,看見太子禪思的樣子,不禁向他行禮,說道:「親愛的孩兒,這是我第 二次向你行禮。」 ■ 教 育 雖然經典沒有詳細記載,但作為王家太子,悉達多一定受到應有盡有的良好教 育。作為刹帝利種姓的後裔,他在武藝上得到特別的訓練。 ■ 婚姻生活 十六歲那年,他跟與他同齡,美貌的堂妹耶輸陀羅完婚。在將近十三年的幸福婚 姻生活中,他享盡了人世間的榮華富貴,對王宮以外的世界一無所知。他曾這樣 描述過他的太子生活: 「我嬌生慣養,在我父親的宮殿裏,有三座特別為我營造的蓮池,各生長 藍蓮,紅蓮和白蓮,我用的全都是迦屍出產的檀香木,頭巾和衣服全來 自迦屍。」 「無論白天黑夜,我總是在白色華蓋的保護之下,以防塵土、冷熱、樹葉 乃至露水。」 「我有三座宮殿,一座用於冬季,一座用於夏季,還有一座用於雨季。在 四個月的雨季裏,我生活在雨季時宮裏,足不出戶,一天到晚由宮女陪 同娛樂。一般人家的傭人或家丁吃的是稻糠和變質了的稀飯,但在我父 親的王宮裏,傭人和宮女吃的是大米和美味佳餚。」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漸漸明白了真理,善於思考的個性和無限悲憫的精神不允許 他虛度時光,享受稍縱即逝的王宮快樂。雖然他自己並沒有悲傷和痛苦,但是, 他深深同情痛苦中的人類,生活在幸福之中的他認識到苦的普遍存在。 ■ 出 家 悉達多太子如是思索道: 「我被生,老,病,死,憂傷,苦惱所束縛,但為什麼還要追求具有同等性 質的事物?受縛於本質如斯之物,我應如河去認識它們的利害關係,從而 追求未曾證得的,無上圓滿的安樂涅槃。」 「家庭生活使人受到束縛和限制,是一掙扎不休的火坑,但是,出家人的生 活猶如天空一樣廣闊。因而作為一個在家人,想要究竟圓滿,清淨無染地 修習梵行是非常困難的。」 一天,風和日麗,陽光明媚,太子出宮來到娛樂園,親眼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他 因此接觸到活生生的現實生活。在狹小的宮廷圈子中,他看到的只是生活中美好 的一面,然後,人類命運所共有的黑暗面卻被有意識的遮掩起來。他第一次看到 宮廷以外的真實生活,他所見到的正好與他以往的猜測暗合。在前往娛樂園的路 途中,他善於觀察的眼睛捕捉到許多不同尋常的世相:老態龍鍾的老人、病人、 死人和威儀整肅的出家人。第一、二、三相堅定地證實了人生無常的本質和人類 痛苦的普遍性,第四相象徵了戰勝生命痛苦,證得寂靜安穩,此四種意想不到的 世相增進了他厭離世間的緊迫感。 他認識到追求世人珍惜的物質享受毫無意義,智者以舍離為樂,這才有真正的價 值。因此,他決定拋棄世俗生活,追求真理和永恆的安樂。 經過一番激烈的深思熟慮之後,他終於作出了最後決定。在準備離開娛樂園時, 他得知他的兒子出世了,與人們所想像的恰恰相反,他並不感到高興,他把這第 一,也是唯一的後代看成是一絆腳石。一般做父親的聽到這個消息後,都會興奮 不已,但是悉達多太子,這位超凡脫俗的父親,卻喊道:「束縛限(Rahu)產生了 ,枷鎖產生了。」這樣,淨飯王即把小孩起名為羅候羅。 王宮大院不再是敏於思考的悉達多太子適意之所了,無論是年輕貌美的妻子,還 是那惹人喜愛的兒子,都無法使他改變出家的念頭,他決定要肩負起比丈夫、父 親乃至國王之國王更重要,更有益的使命。宮廷的誘惑不再是他珍惜的快樂,離 家出走的時候到了。 他命令好友車匿備好駿馬腱陘,自己最後一次來到王妃居住的寢宮。他打開房 門,站在門檻上,平心靜氣地望著熟睡中的嬌妻和愛子,在此分離時刻,他內心 充滿了對這兩位親人的無限悲憫和感傷。但是,他對在痛苦中掙扎的人類更具廣 大的悲憫。他不再為母子倆的未來世間生活擔心,因為,她們應有俱有,而且也 會得到很好的保護。 他的出走不是他對她們愛的減少,而是他對人類愛的增廣。 午夜時分,他把一切拋在腦後,懷著一份輕鬆的心情,悄悄地離開了王宮。在忠 誠的車匿陪同下,他跨上駿馬,沖進黑暗之夜,然後獨自一人,身無分文,登上 了追求真理和安樂的道路。他出家了。這不是一個飽經世間滄桑老人的出家,也 不是一個一無所有之貧者的出家。這是一個風華正茂,享受著人世間榮華富貴之 人的出家。這在歷史上是無人能與之比擬的。 這年,悉達多太子二十九歲。從此,他開始了歷史性的旅程。 他越走越遠,穿過阿那姆河,然後在岸上作了短暫的休息。在這裏,他剃除了頭 發,脫掉華麗的衣服和首飾,並把這些交給車匿帶回王宮,自己著上苦行僧簡樸 的黃色袈裟,開始了甘願貧窮的乞討生活。 過慣了富裕生活的悉達多太子,現在成了身無分文的流浪者,依靠行善之人量力 佈施所獲得的一點施捨為生。 沒有固定的住處,濃郁的樹蔭下,孤靜的山洞中,他度過了日日夜夜,赤著腳, 光著頭,頂著炎熱的烈日,冒著凜洌的寒流四處行化,除了一隻乞食的飯缽和僅 能裏體的袈裟外,其他一無所有,他把全部精力都集中於探求真理之上。 ■ 精進求證 就這樣,作為一遊化僧,一個探求至高安樂和美好的追求者,他來到苦行僧阿羅 羅迦羅摩仙人居住的地方。兩人見面後,他說道:「朋友,阿羅羅迦羅摩,我希 望在你的教法之下修習梵行。」阿羅羅迦羅摩仙人應允道:「尊者,你可以和我 共住,我的教理就是這樣,智者不久將可以通過如實智,了悟其導師的法 教,以所證之法為住。」 不久,他就精通其法,但這並沒有能使他認識最高真理。 他想:「當阿羅羅迦羅摩仙人說,通過內在智慧了悟法教,並樂住所證之法,這 不會是僅僅因為要人相信而已吧!阿羅羅迦羅摩仙人肯定明白了這一法教 ,並以此為住。」 所以,他來到阿羅羅迦羅摩仙人跟前,說道:「朋友,阿羅羅迦羅摩仙人,你以 內在智慧認識,獲證的法到底有多高深?」 於是,阿羅羅迦羅摩仙人教了他更高層次的禪定,即空界禪Akincannayatana。 後來,他又想:「不單單是阿羅羅迦羅摩仙人具有信勤念定慧,我也具備同樣的 功德。如果我現在精進修習,了悟仙人所證,並以此法為住,那又將會怎 樣。」 不久,他通過內在智慧了證仙人的法教,並安住所證之法。但是,這也沒有使他 認識最高真理。 因此,他又一次來到阿羅羅迦羅摩仙人前。說道:「朋友,阿羅羅迦羅摩,難道 這是你說的,通過如實智悟證而住之法的全部內涵嗎?」 「不過,朋友,我的悟證已超越了此法,並能安住所證。」 襟懷開闊的老師聽說他優秀學生獲得了成功,非常高興,讓他與自己平起平坐, 以示尊敬。他讚美道:「快哉,朋友,看到像你這樣如此值得尊敬的同修者,我 們非常高興,我通過智慧悟證並宣說的同一種法,你通過你的智慧也證得 了,你通過智慧悟證並安住所證之法,、就是我通過智慧悟證並宣說的。 這樣,我所知道的法,你也知道,你所知道的法,我也知道。我是什麼, 你也是什麼,你是什麼,我也是什麼。來吧!朋友!讓我們倆人共同領導 這群苦行僧吧!」 悉達多並不滿足於此,這僅僅導致思維的較高境界,但不能趨於厭離,苦滅,寂 靜,智慧,覺悟和涅槃。他也不熱心于領導這一群苦行僧,在自己沒有首先覺悟 之前,即使是與自己俱有同等修證,精神豁達之師合作,也還是盲人引導盲人, 此法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因此,他禮貌地告辭了。 在那特殊歷史時代,沒有政治上的動盪不安。印度當時的知識份子致力於對各宗 教系統的研究和詮釋。根據各自的性格,人們向以梵行為生的隱士們提供一切方 便。大多數這樣的宗教導師都有大批自己的信徒。因此,苦行僧悉達多很容易就 找到比前者更為合適的宗教大師。 這一次,他來到優陀伽羅摩子的住處,表示希望在他的座下修習梵行,優陀伽羅 摩子欣然接受他為學生。 不久,才智超人的苦行僧悉達多掌握了老師所教之法,證得思維集中的最高境 界,即非想非非想界 n`evasauna-nasannayatana ,這是世間禪的最高境界。 當意識達到如此微妙,清淨時,就談不上意識的存在與否,在精神發展的範疇裏 ,過去印度的聖哲都無法更向前發展。 品格高尚的老師聽說他傑出的學生又成功了,極為高興,與前一位老師不一樣, 這次,優陀伽羅摩子請他做其學生的導師,引導大眾,以此來表示對他的尊敬, 他說:「快哉,朋友,看到你這樣的同修者,真讓人高興。優陀伽羅摩子知道的 法,你也知道了:你知道的法,優陀伽羅摩子也知道,優陀伽羅摩子是什 麼,你也是什麼,你是什麼,優陀伽羅摩子也是什麼。來吧!朋友!從此 之後,你來引導這群苦行僧吧。」 但是,他仍然感覺到,他所追求的最高真理還沒有實現,他的意識雖能完全自在, 但距離最終目的還很遙遠。他所追求的是至高無上的涅槃,徹底的苦滅,各種貪 欲的法除。他在此法中也同樣得不到滿足。因此,他就告辭了。 他終於認識到,他的精神追求已遠遠超過他所學習之人,沒有人能夠傳授他希求 的最高真理。同時,他也意識到,人們只有潛入內心,才能發現最高其理,因此, 他再不向外尋求幫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