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佛陀和他的親屬(續) 信賴為親屬之最--《法句經》~204 ■ 佛陀和他的同父異母兄弟一難陀 佛陀回到迦昆羅衛國的第三天,摩訶跋闍跋提喬達彌的兒子,難陀子正在舉行加 冕,結婚和新房盛大的落成典禮。在這三喜迎門的日子裏,眾人向王子表示祝賀。 佛陀也來到皇宮。飯食後,佛陀把飯缽交給難陀,口念祝福頌語,然後站起身來, 沒有拿回飯缽,一聲不響地走開了。 王子一路跟在佛陀身後,心想:「佛陀隨時都可能把缽拿走。」但是,佛陀並沒 有這樣做,出於對佛陀的恭敬,王子繼續跟著。 王子的未婚妻賈那帕達訶利雅聽說王子拿著缽,跟在佛陀身後走了,一下子淚如 雨下,放下剛梳好一半的頭髮,沖出宮去,追趕難陀王子,一路喊道:「快回來, 尊貴的王子。」如此情意綿綿的呼喊深深地打動了王子的心,但是,出於對佛陀 的尊敬,他無法強行把飯缽交還給佛陀。就這樣,王子跟隨佛陀來到他臨時居住 的花園。一到那裏,佛陀就問難陀是否願意出家。既是大徹大悟的佛陀又是自己 的兄長,王子對他的崇敬是如此的深厚,雖然一百個不情願,但還是勉強同意 出家。 但是,難陀比丘卻享受不到任何出家而應有的精神快樂,整天沮喪得愁眉苦臉, 終日思念他的新娘。他把自己的心病告訴給其他比丘,說:「兄弟,我很不滿意。 我雖然過著出家人的生活,但是我無法繼續忍受這樣的生活了,我想捨棄大戒, 過一種低層次的居士生活。」 佛陀聽說這件事後,就問難陀傳說是否屬實,難陀承認了他的軟弱,並且說他操 心的是他的新娘。 佛陀想方設法地把他引入正道,當下化現神通,帶他到兜率天,給他見識一下天 上的美女。路途中,難陀發現路旁有一隻嚎叫不止的母猴,整個身子被綁在一片 火海中的一根燃燒著的柱子上,耳朵,鼻子和尾巴都被燒光了。來到天宮之後, 佛陀指著一群天女問他:「 難陀,你認為哪一個更美麗,漂亮,是你高貴的妻子 賈那帕達訶利雅,還是這些仙女?」 「 尊敬的先生,和這些天女相比,賈那帕達訶利雅就像那只嚎叫的猴子,她們 的美麗是無法相比的。」 「 振作起來,難陀!我保證,如果你堅持做到我對你所說的那樣,你將會獲有 她們。」 「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樂意以梵行為生。」難陀孩子般地說道。 聽說難陀之所以修行是為了得到天上美女,眾比丘都嘲笑他為臨時雇傭者。最 後,他對此庸俗的動機感到羞愧,終於精進努力修行,獲證阿羅漢果。 隨即,他來見佛陀,說:「 尊敬的先生,世尊曾保證我能得到天人,我現在解除 你的許諾。」 佛陀回答說:「 難陀,當你不再執著世間之事,當你從煩惱中得到解脫之時,我 就解除了我對你的許諾。」 他然後口頌一贊偈: 『穿越泥洹人,破碎貪欲刺,法除愚與癡,不為苦樂移。』 有些僧人懷疑他是否具正得證阿羅漢,佛陀以如下偈語解釋: 『 雨漏不密屋,貪滲不修心,雨不透好屋,貪不入修心。』 難陀享受到解脫的喜悅,讚美其導師,說:「 佛陀教導眾生之法無上微妙,我由 此得以從輪回的泥坑裏得救,趨於涅槃之岸。」 在《長老偈》中有他如下的詩偈: 『非省思正法,執著於外相,為貪愛所伏,不安而多變。 太陽族佛陀,善設諸方便,我修正法行,令心離塵染。』 難陀尊者在諸弟子中自律第一。 ■ 佛陀和阿難陀 阿難陀是悉達多太子的堂弟,是淨飯王弟弟阿彌陀的兒子。他的出身給所有親人 帶來了快樂和喜悅,所以大家都叫他阿難陀。 佛陀創建僧團的第二年,阿難陀同其他釋迦貴族王子阿那努律、婆提利迦、跋怙、 屍沘拉以及提婆達多等人一道加入了僧團。後來不久,聆聽般那瑪特尼子的法語 後,證入第一果位。 佛陀五十五歲那年,阿難陀尊者成為佛陀的常隨侍者。 成道後的最初二十五年,佛陀沒有固定的侍從,幾個臨時侍者並不怎麼稱職,他 們的行為不值得大加褒揚。一天,佛陀住在祗陀精含,對大眾比丘說:"「 我現 在老了,當我說要走此路,有人卻要走其他的路,有人把我的衣缽扔在地上,挑 選一名永遠侍奉我的弟子吧。」 從舍利弗開始,每個比丘個個都自告奮勇,願意效勞,但是,佛陀拒絕了他們的 好意。只有阿難陀在一旁默不做聲。一些比丘就過去勸說他來侍奉佛陀,他同意 了,但提出了如下幾個要求: 一.佛陀不要把自己受到供養的袈裟給他。 二.佛陀不要把自己受的飯食給他。 三.佛陀不要允許他同住一個廂房 四.佛陀不要每次帶他去應供。 五.佛陀每次都要同他去應供。 六.佛陀要慈悲地允許他引見所有遠道而來的客人。 七.佛陀要慈悲地允許他在有任河疑難時提問。 八.佛陀要慈悲地重覆他不在場時所講的經典。 佛陀答應了此四要四不要的條件。從那時起,阿難陀便成為佛陀喜愛的侍者達二 十五年之久,直到佛陀涅槃。如同影子隨身,佛陀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以 摯愛小心謹慎地照顧佛陀的起居。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他總是依照老師的吩咐 行事。據記載,在夜裏,他總是手拿棍捧和燈把,提醒自己保持清醒,繞廂房轉 九圈,保證佛陀的睡眠不受干擾。 ■ 阿難陀菩提樹 阿難陀菩提樹是由阿難陀負責種植的。當佛陀不在時,虔誠的信徒們就把各自帶 來的鮮花和花環放在廂房的入曰處,然後高高興興地走開。給孤獨聽說此事後, 請阿難陀尊者詢問一下,在佛陀外出講法時,是否有讓信眾向佛陀表示禮敬的地 方。阿難陀尊者來到佛前,問道: 「祈願世尊,恭敬之法有幾種?」 「有三,阿難陀。與佛陀色身有關之物,佛陀曾用之物,憶想佛陀之物。」 「世尊,當您住世之時,是否可以建造舍利塔?」 「不可,這不是與佛身有關的應供之物,而是在佛陀涅槃後應立之物。憶念 佛陀所敬之物沒有物質基礎,它是純精神的。但是佛陀曾用來成道的菩提 樹,無論佛陀涅槃與否,都應是恭敬之物 (cetlya )。」 「世尊,當您外出講經之時,偌大的祗園精舍沒有一皈依之處,人們找不到 尊敬之地。世尊,我是否可以從大菩提樹上取一粒種子,移植到祗園精含 的門口?」 「很好,阿難陀,把它種上,這將同我永住祗園精舍無異。」 阿難陀尊者向佛陀的在家大弟子給孤獨,維塞開和拘舍利國王談及此事,請大目 犍連尊者取來菩提樹種。目犍連尊者高興的同意了,揀了一粒從樹上掉下來的種 子,把它交給了阿難陀尊者。 阿難陀尊者把種子贈給國王,而國王又把它交給孤獨。他翻好一塊泥土,挖好坑, 把種子埋下,由此而生長出來的樹就叫阿難陀菩提樹。 ■ 屍阿難陀和婦女 阿難陀還曾勸請佛陀接受婦女出家。如果不是他的過問,摩訶跋闍跋提就不會成 功地出家為比丘尼。因此,比丘尼們對他十分敬重,她們非常喜歡聽他講經說法。 有一次,他來到佛前,問道: 「世尊,我們應怎樣對待婦女?」 「阿難陀,不要見她們。」 「但是,如果我們應該見她們,應如何是好?」 「阿難陀,不要同她們講話。」 「世尊,如果她們和我們講話,又該怎麼辦? 「阿難陀,要提高警覺。」 這是佛陀對比丘的一般勸告。因此,他們也許會在與女人打交道時能時時小心謹 慎。 因為他具有高超的記憶能力,又因他常隨佛陀左右,具足殊勝因緣,聆聽佛陀講 經說法,因此,後來他被指定為佛法的監護者。 有一次,一個婆羅門向他詢問佛法知識,他回答說: 「我從佛陀處得八萬二千,從其他比丘處獲二千,共八萬四千法。」 在眾弟子中,佛在五個方面把他列為第一:博學、強記、威儀、志堅、善侍。 他雖然是一位傑出的弟子,精通佛法,但一直到佛涅槃時還處於有學之位。佛陀 臨圓寂時告誡他說:「你在過去廣種福田,阿難陀,速從煩惱中解脫出來吧!」 佛陀涅槃後,他才證阿羅漢果,因為大眾都期待他參加只有阿羅漢才有資格參加 的第一次結集,因此,他精進用功,終於在結集的前一晚上,當他正要倒在床上 休息時,果證阿羅漢。據記載,他是唯一非以行住坐臥之姿勢而成道的弟子。 阿難陀尊者一百二十歲入涅槃。據《法句經》注疏講,尼連禪河兩岸的人民都曾 共同供養過他,雙方為了佔有他的舍利而大動干戈。他盤腿懸坐在河中央上空, 向大眾說法,希望他的身體分成兩份,分別降落到兩岸。然後,他作火相觀,深 入禪定。立時,一團火焰從他身上射出,正如同他所意念的那樣,舍利分撒兩岸。 《長老偈》中,有若干他在多種場合下所誦的偈語下面這一段有關他英俊相貌無 常不實的偈頌,特別有意思: 『 楚楚嚴飾身,不實痛苦聚,細細深思索,非久非長續。』 ■ 佛陀同摩訶波闍波提喬達彌 摩訶波闍波提喬達彌是天臂城王的妹妹,她的姐姐就是摩訶摩耶夫人,她們 姐妹二人都嫁給淨飯王,她生有一男一女,分別叫難陀和難達,後來兩人都 出家。摩耶夫人去世後,她收養了她姐姐的兒子,悉達多太子,而把自己的 親生兒子難陀交給宮女撫養。 她族姓喬達彌。占相者曾預言她將成為眾人之首,故被稱做摩訶波闍波提。 佛陀第二次回宮時,對其父王講《法護本生故事》時,她即證入第一聖果。 淨飯王去世後,提婆達多和難陀都出家了,她也決意要加入僧團,以梵行為生。 為了解決釋迦族與拘利族因尼連禪河水而引起的諍端,佛陀又一次來到迦昆羅衛 國,住在尼拘律苑內。摩訶波闍波提趕來見佛,請求佛陀同意婦女出家。她懇求 道: 「世尊,如果允許婦女在如來所說法和律之下出家,以梵行為生,這就太 好了。」 沒有說任何理由,佛陀直截了當地拒絕了,說: 「夠了,喬達彌,請你不要請求讓婦女這樣做。」 摩訶波闍波提第二次第三次重覆了她的請求,佛陀以同一種方式作了回答。 佛陀在迦昆羅衛國隨緣住了一段時間後,來到毗舍離,住在大寺講堂。 決心堅定的波闍波提喬達彌沒有因挫折而洩氣。她自己剃除頭髮,披上黃色袈 裟,在眾多釋迦族婦女的護簇下。經歷無數艱難困苦,從迦昆羅衛國出發,步行 一百五十英里,來到毗舍離。她站在講堂門外,雙腳腫得高高的,身上沾滿了泥 土。阿難陀尊者聽到她的哭聲,過來詢問,當他明白了她悲傷的原因後,即來到 佛前,說道: 「請看,世尊,摩訶波闍波提正站在外面,雙腳臃腫,滿身灰塵,一臉悲 傷。請允許婦女出家,讓她們在世尊的法和律下以梵行為生。如果准許 婦女出家,以梵行為生,這是一件好事。」 「阿難陀,夠了,請不要說應該讓婦女出家。」 佛陀回答說。 阿難陀替她們作了第二次,第三次請求,但是佛陀並沒有讓步。接著,阿難陀尊 者改變了方法,恭敬地向佛陀問道: 「世尊,當婦女遵循佛陀的法和律出家,依梵行為生,她們是否可以證得入 流果 Sotapanna、一還果 Sakadagami、不還果 Anagami 乃至阿羅漢果 Arahant。」 佛陀回答說她們有可能證得聖果。 阿難陀尊者從這一積極的回答中得到鼓勵,又進一步問道: 「世尊,既然她們能夠獲證聖果,摩訶波闍波提喬達彌曾對世尊有過再生大 恩。作為姨媽和奶媽,她撫養了世尊,並在世尊的母親去世後,用自己的 奶乳餵養世尊。世尊!請同意婦女出家,讓她們在世尊的法和律下以梵行 為生。如果准許婦女出家,以梵行為生,這是一件好事。」 「阿難陀,如果摩訶波闍波提喬達彌願意接受八敬法,就讓她以此為受戒。」 佛陀說道,終於對阿難陀的請求作了讓步。 八敬法: 一.即使戒臘百年的比丘尼也要禮敬剛剛受戒Upasampada的比丘, 起身相迎,以示恭敬,以盡一切應盡之義務。 二.比丘尼不應在沒有比丘的地方安居 Vassa。 三.每半月比丘尼應向比丘僧團詢問羯磨 Uposatha 時間,請求比丘開示。 四.比丘尼結夏儀式,Pavarana 應在眾比丘比丘尼在場的情況下舉行(詢 問他們是否曾看見,聽說或懷疑過失之處)。 五.應以比丘和比丘尼僧團之法,不與犯大戒比丘尼共住Manatta。   六.受六戒二年的沙彌尼應從比丘和比丘尼僧團處受大戒。 七.比丘尼不得指責比丘。 八.比丘尼不應勸告比丘,但比丘應勸告比丘尼。    她們應盡一生恭敬,尊重此戒律。 當阿難陀把這些轉告了摩訶波闍波提喬達彌時,她樂意遵守此八敬法,因此,她 當即得受大戒。 在創建比丘尼僧團時,佛陀預見到了未來的影響。他說: 「阿難陀,如果婦女不被允許出家,不得在如來宣說的法和律中依梵行為 生,淨行將得以長存,聖法將延續一千年。只為婦女被允許出家,淨行將 不能久存,聖法只能持續五百年。」 佛陀繼續說: 「阿難陀,正如一個家庭有很多女人,但只有很少男人,這個家庭很容易被 盜賊侵犯。同樣的,無論婦女被允許在什麼樣的法或律下出家,以梵行為 生,其淨行將不會久遠。」 「正如一人預先建造好水庫的堤防,使水不得泛溢,同樣的,我預先給比丘 尼們規定了八敬法,讓她們一生不得違犯。」 一般來說,這些評論也許不會迎合婦女回味,但是佛陀當然沒有全盤指責婦女, 只不過是指出了她們在性格上的弱點而已。 因為若干個正當的理由,佛陀不太情願地接受婦女加入僧團,但應該提到的是, 在世界歷史上,佛陀第一個創建了戒律齊全的婦女組織。正如他指定舍利弗和目 健連尊者為比丘僧團的兩大弟子,他指定柯瑪和優波羅烏那為比丘尼僧團的兩大 弟子。 一天,比丘尼摩訶波闍波提喬達彌來到佛陀跟前,請佛講法,以使她能獨自精進, 而證聖果。佛陀說道: 「喬達彌,你應如是警覺:一切導致興奮而非安穩,高傲而非恭敬,貪求而 非少欲,喜樂群居而非隱居,懶惰而非精進,貪得無厭而非隨意滿足,喬 達彌,你應如是牢記:此非法非律,非導師之教。但是,喬達彌,你應如 是警覺:一切導致安穩而非興奮,恭敬而非高傲,寡欲而非貪欲,樂於隱 居而非群居,熱情精進而非懶惰,滿足而非抱怨,喬達彌,你應如是牢記: 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導師之教。」 不久,她以如實分析智 patisambhida 獲證阿羅漢果。同她一齊受戒的釋迦族婦 女們也都證得阿羅漢果。 在眾女弟子中摩訶波闍波提喬達彌資歷最深,經驗最為豐富。 《長老尼偈》中有幾首她在證阿羅漢果後所作的偈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