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業 一切有情皆具自業--《中部》 業是道德因果規律,輪回是其必然結果,佛教的業與輪回相互關聯,它們是互為 因,互為果的。 在佛陀之前,這兩種學說早已流傳於印度,但是佛陀圓融完善地對此作瞭解說和 規範。這在今天仍然存在。 什麼原因造成人世間的不平等? 我們怎樣解釋這個不得安寧世界的不公平? 為什麼有些人享盡榮華富貴、聰明絕頂、善德高尚、身強力壯,而另外一些人卻 貧困交加、悲傷不堪?為什麼有人一生下來就是百萬富翁,而又有人會窮困潦 倒?為什麼有人會是天生的神童,而有人卻癡呆愚昧?為什麼有人生就賦有聖人 的品德,而又有人具有犯罪的秉性?為什麼有人在孩提的搖籃裏就是語言學家、 藝術家、數學家、音樂家?為什麼又有人會是天生的瞎子、聾子、或畸形者?為 什麼有人享受到出生的青睞和恩賜,而有人得到的卻是詛咒? 所有這一切不平等,要嘛有一決定之因,要嘛沒有,如果沒有的話,不平等就純 粹是一種偶然現象。 一個有感有知之人絕不會認為這種不平等應歸結于茫然的機會或絕對的偶然。 在這個世界上,發生在任何一人身上的任何事,都是其本人應得的。一般來說, 智力泛泛之輩不可能領會貫通其中真正的一因或多因。可見現報的不可見之因, 不一定是在今生今世所造作,它可能被追尋到前生前世,或者更遙遠的過去生生 世世。在超意識或憶念前生的智慧幫助之下,修證精妙高深的覺悟聖者可不可以 看到肉眼所無法看到的現象?佛教肯定了這一可能性。 絕大多數人把這種不平等歸結於一個因,即創世者的意願。佛陀公開否定了作為 宇宙第一因,萬能創世者的存在。 那麼,現代科學家們又是如河來解釋人類的不平等? 他們把自己完全封閉在有形的資料之中,把不平等說成是由於化學和物理現象, 是遺傳和環境的影響。 著名的生物學家喬裏黑科勒寫道: 「……有些基因控制膚色,或高度和重量,或生殖力和生命期,或智商的 高低,或體形的大小。若不是全部,但肯定絕大多數遺傳性格是由基因控制的。 至於智力方面的性質,特別在錯綜複雜,微妙細小等方面,更是難以找到證明, 也沒有足夠的證據說明他們的遺傳是由於身體性質上不同的機械作用,但是很明 顯,它們也是遺傳相續的。無論怎麼說,人性方面及身體方面的獨特遺傳是由我 們在受精時就具有的一對基因碰撞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 人們必須承認,科學家們所揭示的一切化學物理現象是解決問題的部分工具。但 是,它們能獨自產生,存在於每一個人之間的甚小微妙區別嗎?那麼,一對宛若 一人的雙胞胎,形貌相似,繼承了同一種基因,得到了同等的生長條件,但他們 在脾氣、智力、道德等方面則大相徑庭。這又是為什麼呢? 僅僅遺傳並不能解釋如此的天壤之別。嚴格講來,與其說基因說明了大多數的不 同點,倒不如說它解釋了一些相似點,這似乎更加合情合理。 一微塵化學物理菌體,其直徑被認為是大約三千萬分之一英寸,是由父母遺傳而 獲得,這些只對人的一個小小部分作了一點說明,即生理基礎。但是,遺傳學的 理論無法令人滿意地解說世代倍受人們尊敬的家族出現了一個十惡不赦的罪 犯,一個臭名昭著的家庭誕生了一個賢德聖人,解釋不了神童、天才和人類偉大 的精神導師的出現。 針對這一遺傳學問題,般莎卡彌博士在他的一部妙趣橫生,名為《轉 世》一書 中寫道: 「談到菌體在遺傳問題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三番五次地重覆說,菌體本身 只說明了一個人的小小部分,它幫助解釋生理方面的遺傳,但是它始終沒 有對道德和智力等方面作出解答,從而留下一片空白。如果說它代表了一 個人的全部,那麼人們就會期待在任河一個人身上找到其祖先和父母,而 不是其他任何人所表現出來的性格,他的這種性格不能超越其父母所具備 的全部範疇。不過,我們發現,邪惡之人出生於一個倍受人景仰的家庭, 在社會上默默無聞的父母卻生養了一個聖者。你也許會不期而遇一對雙胞 胎,他們來自同一個菌體、同一個時間、同一種環境,其中一人是天使, 而另一個卻是魔鬼,雖然說,他們的生理外貌相近相似。天生神童的層出 不窮足使遺傳學說的理論家們頭疼萬分,在這些神童的家族裏是否發現了 一位祖先能夠勝任解說他們的智力功能?他們超人的早熟如此使人驚詫 不已。如果說,天才並非遺傳,而要加上祖先所缺乏的條件,那麼,莫劄 特、貝多芬,他們並沒有留下一生下來就是神童或天才的後裔,因此,我 們將不得不作出這樣的結論,唯物主義在極為有限的範圍內,無法自圓其 遺傳學說。遺傳並沒有十全十美地顯現出所有一切,許許多多的生理性質 無法再生。在一個受到危險生理殘缺籠罩下的家庭,很多孩子有倖免除了 潛伏於自身的惡習和病態,雖然這些經常影響他們的子孫後代。另一方 面,心智迥異之人會出生於同一家庭。許多有德有善的父母常常因習慣惡 劣的子女而痛心疾首。所以,我們發現,遺傳和環境影響不是沒有實現其 自身的諾言,就是回答了不是他們應該回答的問題。」 根據佛教,這種不平等不僅僅是遺傳,環境的緣故,或‘先天或後天’也是由於 業力的作用。也就是說,這是過去繼承的和現在行為的果報。我們對自己的幸 福快樂和痛苦憂惱負責,自己創造自己的天堂,自己挖掘自己的地獄,自己是自 己命運的設計師。 ■ 不平等之因 輪跋,是一位年輕的求道者,被人世間存在的歷歷可數,但又無法解釋的不平等 現象搞得迷惑不解。他來到佛陀跟前,向佛陀提出這樣的問題。 「世尊,在人類有情中,我們發現有的人長壽、有的人短命、有的人病魔 纏身、有的人健壯安康、有的人醜惡、有的人漂亮、有的人弱不禁風、有 的人身強力壯、有的人一貧如洗、有的人家有萬貫、有的人出生低賤、有 的人出生高貴、有的人愚昧無知、有的人聰明智慧,這是什麼因緣?」 佛陀回答說: 「一切有情眾生皆有自業,以業為其果報,以業為其生因,以業為其親依, 以業為其依怙。有情眾生的貴賤是由自業來加以劃分的。」 接著,他依因果規律解說了他們之間的差異。 若有眾生傷害生命,以打獵為生,雙手沾滿鮮血,從事殺傷之業,殘害有情,當 他再獲人生時,因殺生之報,即受短命。 若有眾生遠離殺戳,放下屠刀,慈悲一切眾生,再獲人生時,因戒殺之報,即得 長壽。 若有眾生貫以拳頭、瓦塊、棍棒、刀劍傷害他人,再獲人生時,百病纏身,此乃 損傷之報。 若有眾生無害人之習,再獲人生時即得享受健康之樂,此乃無害之報。 若有眾生暴躁易怒,常被微不足道之言激怒而大發雷霆,瞋恙怨恨,再獲人生時, 面目猙獰,此乃易怒之報。 若有眾生不躁不怒,不為陣陣詆毀聲惱怒,無惡意怨恨,再獲人生時,相貌莊嚴, 此乃慈愛之報。 若有眾生嫉妒成性,看不慣他人的成功,榮譽和受到的尊敬,深藏嫉恨於心,再 獲人生時,身體虛弱,此乃嫉妒之報。 若有眾生心胸豁達,不嫉妒他人的獲取,隨喜他人所受的尊敬和榮譽,無嫉妒之 心,再獲人生時,精力充沛,身強體壯,此乃非嫉妒之報。 若有眾生不善行佈施,再獲人生時,窮困潦倒,此乃貪婪之報。 若有眾生樂善佈施,再獲人生時,即得家富盈滿,此乃好施之報。 若有眾生頑固不化,驕傲自大,不敬應敬之人,再獲人生時,生於低賤之家,此 乃其貢高我慢,無恭敬心之報。 若有眾生恒順眾生,謙虛待人,尊敬應敬之人,再獲人生時,生於高貴之家,此 乃謙虛恭敬之報。 若有眾生不親善知識和善德之人,不求知何為善惡、對錯、應修非修、應做非做, 何為自利自毀之事,再獲人生時,愚昧無知,此乃不善求好學之報。 若有眾生親近善知識和善德之人,善於向他們探求,再獲人生時,智慧圓滿,此 乃上求好學之報。 至於這些行為及其行為果報的相應性,讀者也許會對格姆博士的以下這段短文產 生興趣。 「所有這些皆一展無餘地顯現了一種親和規律,死人在臨終一瞬間,這種 親和規律作為一調節系統,攫取一種新的菌體。任何一個喪失慈悲,殘殺 人類和牲口之人,其心深處附有減短生命的趨向習慣,他以縮短其他有情 生命為滿足,甚至從中得到快樂。短暫生命的菌體具有同一性,在其生命 終結後,在獲取另一菌體之時,就是這同一性給自己帶來傷害。同樣的, 此菌體自身帶有一種演化而成為殘破不全之形的能力,在那些樂於殘忍對 待和毀壞傷害其他有情之人身上尋找到一種親和體。 相貌醜陋之人自身就帶有醜陋之形及其各種菌體的親和體。正如發怒時的 特徵就是使一個人的臉部醜陋不堪。 一個嫉妒成性,吝惜傲慢之人,他的身上帶有不願向他人佈施,輕看小瞧 他人的習性。因此,註定要轉化為貧窮,墮落至困境的菌體,二者之間具 有親和性。 當然,正由於以上原因,性別的改變才成為可能。」 「《長部》第二十一經中說,喬皮訶原是釋迦族的一個女兒,死後升天, 而成為喬皮克,因為她生有厭惡女性之想,而在自己心中發展了男性之 想。」 當然啦,我們出生時帶有遺傳的性格,與此同時,我們本具一種科學無能為力的 內在功能力量。我們來自于父母,是他們的精卵細胞和合而構成了所謂的人身的 核心部分。這種核心部分處於一種潛伏狀態,一直到具有潛在發育能力的組合體 得到產生胚胎時所必須的業力的作用。因此,業的力量是有情在懷胎時必不可少 的因素。 生世累積而成的業力之流承接前一生所有經歷,在肉體和心智性格的構造方面, 它有時要比父母的遺傳細胞起著更大的作用。 佛陀同其他人一樣,有他父母再生細胞和基因的遺傳,但是,在其源遠流長,榮 耀顯赫的祖祖輩輩中,沒有一個能與他的相貌,道德,智慧相提並論者。佛陀自 己曾說過,他並不是王族世家的後裔,而是屬於高尚的佛陀家族。他是一位名副 其實的聖人,他用自己的業力造就了自己的不可思議。 根據《三十二相經》,佛陀相貌莊嚴,具足三十二偉人相,這是他過去無數善業 的功德果報,此經有條有理地解說了他獲得如此相貌的功德因緣。 由此獨特的事例,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業力的流勢不但可以影響我們的肉體器 官,而且也能使我們父母細胞和基因的潛在力產生不了任河作用。因此,佛陀奧 妙之語「我們為各自眾業的繼承者」 寓意深遠。 至於這些變化莫測的問題,《殊勝論》寫道: 「依不同的業力,有情眾生出生高低、貴賤、苦樂不等。不同的業力,有情 個體的醜美、身材的高低、相貌的英俊和畸形不等;不同的業力,有情眾 生世事的得失、善惡、毀譽、和苦樂不等。 依業世界轉,依業眾生住,依業有情縛,如輻附車輪。 依業得榮譽,依業被束縛,依業而毀損,依業而為虐。 曉知業生諸種果,何言世間本無業。」 因此,從佛教的立場出發,我們現在的精神、道德、智力、脾性的不同在很大程 度上,是由於我們自己過去現在的行為及其習氣所致。 ■ 非一切依業 業力是產生形形色色不等的主要原因,雖然佛教把這些不等差異歸結於業的運作 規律,但是,並不主張所有一切皆為業的作用。業力之說固然極為重要,但是, 它只不過是佛教哲學所闡述的二十四種因緣 paccaya之一。 佛陀駁斥了一切苦樂無記之受皆由前業所定的錯誤觀點,他說: 「若如此,因前業,人們將行兇、偷盜、邪淫、妄語、謗語、綺語、貪、 瞋、邪見。那麼,把前業作為根本因素,他們既沒有希望,也沒有能力, 更沒有必要奉行或戒除這等事情。」 這段至關重要的經文反駁了一切物質現象和思想皆來源於過去業力的學說。如果 說,我們現在的生命完全由過去的行為所造作或控制,那麼,業的學說就與宿命 論、前生註定論、或命中註定論等同無異了。一個人將沒有自由來造就自己的現 在和未來。果真如此,意識的自由將會成為一種荒謬之談,生命像一台徹頭徹尾 的機械器具。我們是由操縱、主宰我們命運的萬能上帝創造的,或者說,我們是 由不可抗拒的業力構造的,它獨立運作,不受我們任何自由行為影響,它註定了 我們的命運,掌管我們的生命過程,從根本上說,這兩種學說是一模一樣的,所 不同的僅是上帝和業兩個用詞的不同,一方可輕而易舉地被另一方所代替,因為 這兩種力量的最終運作方法都是相等無異的。 ■ 五次第運作規律 根據佛教,在物質和精神領域,有五種秩序和運作方法 niyamas。 一.Utu-niyama-季節次第。無機物質的秩序,即風雨的季節現象,有規 律季節先後秩序,季節性變化等情況,颳風下雨的原因,熱量的特性等 ,都歸納到這一類中。 二.bija-niyama一種子次第。菌體或種子次第(有機物質秩序),稻種生 稻穀,甜味由柑和蜜,以及其他一些水果的特別成份而來,細胞和基因 的科學理論以及雙胞胎相貌相似也許能歸類在此。 三.Kamma -niyama一業次第。行為因果秩序,即善惡之行產生相應的善惡 之業。 正如水流其平面,同樣的,一旦機緣成熟,如是業決定生如是果,但它 不是以報答,或懲罰的形式出現,而是在它們中間有一種內在的因果關 系。這種因果關係如同太陽和月亮各行其道,自然而又必然,這就是業 的果報原則。 在業業相聚的本身,也有連續相接的原則。 豐富的經歷、多樣的個性、知識的積累等,都不可磨滅地在去舊存新的 意識中留下烙印。所有這些經歷和性格在生生世世中遷移不息。也許由 於時間的關係,正如在兒童時代一樣,它們也許會被遺忘哺童或有特異 功能的孩子,沒有受到啟蒙教育之前,就能言說多種不同的語言,這些 是業力相續原則上值得重視的例證。 四.Dhamma - niyama - 法次第。法規,即菩薩最後一生中誕生時的自然現 象,萬有引力,以及其他同樣的自然法規,善美的原因等,這些也許能 放在這一類中。 五.Citta-niyama一意識或精神次第,即意想思惟過程、意識的形成、心 念的力量,包括心的感應、心的超越、往事的憶想、心的預感、神奇的 聽力和超人的視力,他心通等現代科學無法解釋的心智方面的現象。 每一思想或心理現象都可以用此包羅萬象的五種次第或運作方式來加以說明,此 五種次第本身就是一種規律。業力之說只是這其中的一種,同其他自然規律一 樣,它們無須制定規律者。 在此五種次第中,有機物質次第,無機物質次第,以及自然規律的次第多多少少 有一點機械的形式,雖然它們也可能被人類的天才創造力和心力駕馭。例如,火 焰一般都燃燒,極冷則結冰,但是人平安無恙地在烈火上行走,赤身裸體地在喜 瑪拉雅山的冰天雪地裏參禪打座;園藝家用鮮花和水果創造出不可思議的奇跡; 瑜伽師騰雲駕霧。心理規律也同樣是機械的。但是,佛教的修習目的在於以正確 的見解和純潔的意念把握住自心。業力的規律相當程度上說也是自行其事,當業 的力量極其強大時,人對其必然結果也只能束手無策,即使他想加以改變。但是, 此正確的知見和善美的意念在很大程度上,能成就和規劃未來,持續不斷的善業 能消除化解惡業的果報。 業的規律當然是相當錯綜複雜,只有佛陀才能圓滿地明白其運作規律,佛教的最 終目的就在於徹底地消除業的存在。 佛陀在《增支部》中說,業的果報 kamma-vipaka 為不可思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