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佛陀的反對者和護持者 猶如堅固岩,不為風所搖;譭謗與讚美,智者不為動。--《法句經》~81 為了人類的福祉,佛陀忘我地行化各地,沒有貧富貴賤之分,他的信徒遍佈社會 的最高層和最低層,人們對他的愛是自發的,對他的尊敬是深厚的,國王和貴族, 富人和窮人,虔誠的民眾或妓女,各階層的善男信女,爭先恐後地為他服務,從 而使他崇高的使命得以成功。富者為他慷慨出錢,建築環境宜人的寺院,信仰虔 誠的貧窮者,以謙卑的方式表達他們的虔敬。而他卻圓融平等地接受富人和窮人 的供養,沒有任何偏心或偏見。不過,他對窮人或低下種姓之人施與了更多的悲 憫,如同蜜蜂在百花叢中采花而無損於任何花朵,他生活在信徒和支持者中,不 給任何人帶來一點一滴的不方便。各種各樣的供養紛紛向他飛來,而他卻徹底無 染無著地接受一切。 雖然他為人類服務的動機是絕對的純潔,徹底的無我,但是在宣說和傳播他的教 法中,佛陀不得不與強大的反對者作鬥爭。他受到刻薄地批評,公然的侮辱,以 及無情的人生攻擊。這是其他宗教領袖從來沒有經歷過的。他的主要反對者就是 外道之師及其追隨者,而他們的傳統教法和盲目的祭祀儀式受到佛陀的公正抨 擊。就個人而言,他最大的敵人就是他的姻弟和早期弟子提婆達多,他曾試圖謀 害佛陀。 ■ 佛陀與提婆達多 ■ 提婆達多是天臂城王和般彌陀的兒子,耶輸陀羅是他的姐姐。這樣,他就是 佛陀的堂弟和姻弟。在佛陀行化說法的初期階段,他就同阿難陀等其他釋迦族的 王子們一道加入了僧團,他沒有能達證任何聖人之境,但卻以世俗神通poth - ujjanikaiddhi而聞名。他的主要護持者之一就是曾經為他建造精舍的阿Anjka。 在他的早期生涯中,他以梵行為生,堪稱典範,舍利弗尊者甚至還專程趕到王舍 城讚揚他的修行。但是後來,世間的名聞利養侵蝕了他的心,嫉妒佛陀,他的品 性由此而迅速蛻化,終於成為佛陀的最大個人反對者。當他對佛陀懷恨在心時, 他的神通也就自然地蕩然無存了。 雖然他手段惡劣,生活墮落,但是他也有一大批信徒和許多崇拜者,甚至有人更 喜歡他而非舍利弗。 有一次,他來到佛前,要求把僧團的領導權交給他,原因就是佛陀已經年紀大了。 佛陀斬釘截鐵地拒絕了他,說:「 我甚至不把僧團交給舍利弗和目犍連,我又怎 會交給你?」 他對佛陀的拒絕惱羞成怒,發誓報仇。為了維護和保持僧團的尊 嚴,佛陀當眾宣佈:「 提婆達多以佛法僧為名所作一切,須自己負責。」 因此,他夥同阿闍世王,策劃謀害佛陀。阿闍世王在他的煽動下,害死自己的父 親,篡奪王位,而他本人卻妄想謀害佛陀,領導僧伽大眾。忘恩負義的阿闍世王 殺死了他虔誠的父親,提婆達多雇用了一批弓箭手,前往行刺佛陀。但是,同他 所期待的正好相反,全部雇用者皆成為佛陀的皈依者,他的陰謀失敗了。他決定 親自動手,當佛陀走在靈驚山坡時,他爬上山頂,殘忍地把一塊巨石投向佛陀, 幸好這塊石頭擊到另一塊石頭上,一片碎石輕微地砸傷了佛陀的腳,流血不止。 有生大夫照顧並設法治好了他的腳。 提婆達多又一次試圖謀害佛陀,但仍然沒有成功。他用烈酒灌醉了國象那蘭機 裏,然後解開僵繩,使牠朝佛陀過來的方向沖去。瘋狂的大象以雷霆萬鈞之勢地 朝佛陀奔來,阿難陀尊者向前緊跨一步,以自己的生命來保護佛陀。 但是佛陀卻廣運無限慈悲,制伏了大象。 由於這最後一次邪惡行徑,提婆達多大失民心。他受到公眾議論的強烈譴責,阿 闍世王不得不取消對他的支持和贊助,他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的可恥下場。緊接 著,他又絞盡腦汁,以欺騙為生,他狡黠的大腦又設計出一條貌似安平的計畫。 在訶卡利克等臭氣相投的惡比丘幫助下,他又想在僧團內製造分裂。他要求佛陀 在比丘僧伽中制定如下五戒: 一.比丘應住山林。 二.比丘應以乞食為生。 三.比丘應著糞掃衣(由從垃圾及墓地中揀來的破布做成的袈裟)。 四.比丘應憩息於樹下。 五.比丘一生不得食用魚肉。 他心裏很清楚,佛陀肯定不會同意,但他希望以佛陀的拒絕為藉口,肆意貶低 佛陀,由此而贏得無知大眾的支持。 他提出這些要求後,慈悲寬忍的佛陀向弟子們宣佈,他們可以自由接受這些戒 律,但他不會強迫大家遵行。 提婆達多以此拒絕為由,在僧團內製造分裂。他對眾比丘散言:" 兄弟們,誰 的話更為高尚,是如來的,還是我的?願意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的人,跟著我走 吧。" 一些新進出家,對佛法不甚瞭解的比丘們明顯地贊同他的主張,從而站到他的 一邊。在這些同流合污之人的前呼後擁下,他去了伽耶山。但是,在佛陀的指 導下,舍利弗和目犍連尊者一路追趕過去,對他們解說佛法,成功地把他們爭 取回來。 從那時起,罪惡的日子終於降臨他的頭上。當他病入膏肓,臨命終時,他真誠 地洗心懺悔,並希望見到佛陀。但是由於他惡業深重,未能見到佛陀,就淒慘 地死去。在此最後一刻,他皈投到佛陀的懷抱。 雖然他因為臭名昭著的惡業而在惡道之中慘遭痛苦,但是,由於他早期曾以清 淨梵行為生,據說,他將在無數劫後成辟支佛,名阿提沙羅。 ■ 給孤獨長者 ■ 給孤獨富者是佛陀的大護法,於在家信眾中,他被認為是佈施第一。 給孤獨意為無助者的餵養者,原名叫輸達陀,由於他的慷慨舉世無雙,後來他 以其新名而聞名,他出身于舍衛城。 一天,他到王舍城的姻弟家辦理一些生意事務,但是姻弟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出 來迎接他。輸達陀發現他在後院忙著準備家宴,一打聽,他欣喜地知道所有這 些都是為了第二天招待佛陀。僅僅佛陀二字就使他興趣橫生,誠心渴望能見到 他。他被告知,佛陀就住在附近的悉達樹林,第二天就可以見到他。當晚就此 休息,但是他拜訪佛陀的欲望越來越強烈,乃至一夜沒能合眼,第二天早上天 還沒亮就起了床,他就動身前往悉達樹林。由於他對佛陀的無限信任,一束光 亮從他的身上放射出來,照亮他繼續朝前走去。外面一片漆黑,穿過一塊墓地 時,他不由得害怕起來,心想往回走。這時,夜太□悉瓦訶隱身鼓勵說: 「一百頭象馬,一百架騾車,十萬名美女,珠寶耳環飾,不及十六分之一 ,向前一步走,向前走,向前走,不應後退而應向前走。」 他的恐怖感一下子消失了,由此而產生了對佛陀的信賴之情,光亮又出現了。 他勇氣倍增,加速向前。這種現象連續出現了兩三次,最後他終於來到悉達樹 林。佛陀正在一塊開闊之地來回散步,早已知道他的來訪,直呼其名,並讓他 過來。 聽到佛陀喊他的名字,給孤獨高興萬分,躬身施禮,恭敬地問候佛陀。佛陀回 答道: 『欲滅阿羅漢,安樂一切時,不著色塵欲,一身全清涼,斷諸生有種 ,法除諸障礙,制苦伏染心,寂靜喜為息,只因心安穩。』 聞聽此法,給孤獨長者當下證得第一聖果,隨即邀請佛陀到舍衛城安度雨季。 佛陀接受了他的邀請,並建議說,諸如來以寂靜為樂。給孤獨回到舍衛城,花 巨金買下一花園。此園原屬於祗陀太子,他以黃金鋪地為代價,購下這座花園 ,又耗鉅資建造了著名的祗陀精舍。佛陀在這裏度過了十九個雨季。在佛陀一 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居住在這裏,講說了許多經典。 雖然給孤獨長者從不願給佛陀增添麻煩,努力克制自己不向佛陀提問題,但佛 陀還是給他講說了好幾部居士特別感興趣的經典。 一次,佛陀以佈施為題,告知給孤獨供養佛陀和僧伽的巨大功德,但是建造寺 廟,供給僧團的功德遠大於此,而皈依佛法僧要比建造寺廟更具功德,與皈依 三寶相比,守持五戒具更大的功德,同守持五戒相比,片刻修習慈悲禪定的功 德更大,而一切功德之最,乃是參悟諸事無常之本性。 從本經可以明顯看出,佈施是佛教徒生活的第一步,比佈施更重要的是守持五 戒,規範言語和行為。比戒更為重要,更為有益的是培養導引自發的慈悲等高 尚品德。在所有自我修習中,最為重要,最為有益的則是努力如實了知事物本 來面目。 在談到在家居士可以享受四種樂趣時,佛陀說: 「在機緣成熟時,長期享受物質快樂的居士可以獲得四種樂趣:護有之樂 、財富之樂、無價之樂、無咎之樂。 何為護有之樂? 於此,善男子,辛勤勞動而獲財富,用自己的雙手聚集,通過汗水而獲得 合法正當的財富,自作此想:此辛勤勞動而得到的合法財富是我的。快樂 將向我走來,滿足將向我走來,此為護有之樂。 何為財富之樂? 於此,善男子,以辛勤勞動而得財富為基礎,或享受富有生活,或行善業, 自作此思:以此所得財富,我享受富有之樂,並做功德。 快樂將向我走來,滿足向我走來,此為財富之樂。 何為無價之樂? 於此,善男子,身無大小之債,自作此思:我不欠任何大小債務。 快樂向我走來,滿足向我走來,此名無債之樂。 何為無咎之樂? 于此,諸聖弟子,身口意三業無咎,自作此思:我身無咎,口無咎,意無咎。 快樂向我走來,滿足向我走來,此名無咎之樂。 無債快樂者,憶念富有樂,享此財富時,以慧而見之 亦見亦悟之,雙重最英明。比之無咎樂,十六分之一。」 又有一次,當佛陀來給孤獨家作客時,他聽到從內屋傳來一陣喧嘩叫嚷之聲, 便問是怎麼回事? 「世尊,我的兒媳輸賈陀同我們住在一起,她很富有,來自一個萬貫家族, 她從來不把她的婆婆、公公、丈夫放在眼裏,也不恭敬,禮拜世尊。」 給孤獨回答道。 佛陀把她叫到自己跟前,給她講了一部極富啟發性的經典,講明瞭古今存在的七 種妻子。 一.懷惡非善,殘忍無情;喜好其他男子,疏遠丈夫,身若妓女,僻好折磨 男人,此名麻煩妻子。 二.稍有獲利,即便揮霍一空,浪費丈夫做工,做生意或耕種所得財富,此 名盜賊妻子。 三.不善生計,好吃懶做,粗俗無情,喜惡言,專橫對待勤勞者,此名貴族 妻子。 四.慈善悲憫,愛護丈夫,如母護子,保護好丈夫所積財富,此名母親妻子。 五.尊敬丈夫如妹敬哥,謙虛,以丈夫之喜好自住,此名妹妹妻子。 六.喜見丈夫,如見久違之友;生於善良之家,善德,忠貞。此名朋友妻子。 七.遇傷害或危險之時,無怒而平靜;以無害之心忍受丈夫的一切,無慎, 以丈夫之喜好而住,此名侍女妻子。 佛陀講述了妻子的七種特徵後說,麻煩妻子、盜賊妻子和貴族妻子非善,非理想; 而母親妻子、妹妹妻子、朋友妻子和侍女妻子為善,應大加讚賞。 「輸賈陀,這些就是男人可能會有的七種妻子,你是其中的哪一種?」 「世尊,唯願您從今而後把我當成侍女妻子。」 給孤獨常在白天探望佛陀,他發現一些人前去拜望佛陀時,但因佛陀不在而倍感 失望。他問阿難陀,當佛陀外出說法時,是否有可讓虔誠的信徒表示恭敬之法。 佛陀被告知此事,結果,一棵生長至今的阿難陀菩提樹被栽在寺廟的人口處。 般那羅克那是他賢德的妻子,摩訶輸波陀,丘羅輸波陀和輸摩那是他三個孝敬的 女兒,其中兩個年長的證得第一果,最年輕的一個得第二果。他的獨生兒子卡羅 起初對佛教不甚感興趣,後來在他方便權巧的教化下,成為一果聖人。給孤獨臨 終時,聆聽了舍利弗長老講說的深奧佛法。 臨終前,他派使者告訴佛陀他已病得很嚴重,並以此向佛陀作最後禮拜,他希望 舍利弗能大發慈悲,到家裏來一趟。舍利弗受邀後,即在阿難陀尊者的陪同下, 來到他家,探望他的健康。他說他痛苦不堪,見不到一點好轉的希望。 舍利弗長老向他講解了奧妙的佛法,結束時,他已淚流滿面。看到這一切,阿難 陀尊者問他是否在墮落惡道,給孤獨回答說: 「完全不是。尊敬的師父,我雖然親近佛陀和他的弟子們多時,但是,我從 來沒聽過如此殊勝之法。」 「如此博大精深的佛法只講給有一定修證的弟子,不教白衣居士,因為他們 無法理解其意義。」舍利弗回答道。 但是,給孤獨長者請求舍利弗尊者向居士們演說此甚深之法,因為也許有人會明 白理解。 這兩位大弟子離開不久,給孤獨長者就去世了,即刻往生兜率天。 夜裏,天人給孤獨來到佛前,整個祗陀樹林被照得一片光明。禮佛後,他極力稱 頌舍利弗尊者的善德,他說,當他看到佛陀和他的弟子們居住在他建造的寺院 時,他感到非常高興: 『善德和智慧,如法心培訓,無上業行為,以德為所依, 凡人由此潔,非財亦非權。』 ■ 維莎訶 ■ 維莎訶是富者達那賈耶虔敬而又慷慨的女兒,她的母親是輸賈那夫人,她所敬愛 的祖父就是大富門德卡。 早在她七歲那年,佛陀來到她的村莊,阿伽國的跋提。聽說佛陀來了,她的祖父 對她說:「 寶貝姑娘,今天是你我大喜的日子,把你五百名女傭都召集起來,分 乘五百輛馬車,你同五百名侍女一道,前去迎接佛陀。」 她高興地接受了任務。正如所吩咐的那樣,她來到佛前,恭敬禮拜,然後又畢恭 畢敬地在一旁坐下。她高雅的言行使佛陀大為滿意,便向她們講說佛法。雖然她 年紀小小,但從道德修養方面講,她已有相當的成就。因此聽講佛法後,當下就 證得第一聖果。 根據經典記載,她年輕時就有男子漢的威力,又賦有女人的一切魅力。她的頭髮 像孔雀尾巴,蓬鬆開來時,一直拖到裙子邊,頭髮的末端向上彎曲,光潔明亮的 嘴唇呈紅色,光滑而柔軟,牙齒潔白,整齊平坦,如同一排閃亮的貝石,用不著 任何化妝品。她的皮膚呈金色,猶如黃色的荷花一樣光潔照人,即使在有了好幾 個孩子之後,她還保持著青春姿色。 賦有女人的各種美麗,即頭髮,身材,相貌,膚色和青春,年輕的維莎訶無論是 在智慧方面,還是在心智的悟透力方面都與眾不同。 她十五六歲那年,在一個節日裏,她同侍女們一道,帶著節日的歡笑,步行前往 河邊沐浴。突然,一場意想不到的大雨急驟而至,除了維莎訶之外,其她人都狼 狽不堪地盡力奔跑,溜到一座房子裏。在那裏,早有幾個婆羅門,他們是出來為 其少爺尋找具備五種美麗的合適妻子。修養雅典的維莎訶沒有匆匆趕路,還是優 雅地邁著平常步子,一路走入屋子,她身上的衣服和首飾都濕透了。好管閒事的 婆羅門批評了她,說她沒有像其他人一樣跑快一點,而避免被雨水淋濕。 才智雙全的維莎訶在此時顯示了她應付事物的能力,她根據自己的見解,即興講 解了一個人的行為準則。她說,她本可以跑得很快,但她有意克制住自己,沒有 這樣做。她解釋說,配帶珠寶的國王不宜勒緊腰帶在宮中亂跑:披甲齊整的大象 不該狂奔亂跳,而應按照大象的自然威儀行走。當出家人像普通世俗之人一樣奔 跑時,他會遭到大眾的批評。同樣的,女人像男人那樣奔跑也是一種不怎麼莊重 的行為。 她這些富有指導性的話語使婆羅門大為高興。他們認為她就是他們少爺的理想妻 子。緊接著,她們的婚禮準備就緒。她的丈夫叫般那瓦德那,是富者彌迦羅的兒 子,彌迦羅不是一個佛教信徒。後來幾經周折,當他生下一個兒子時,他就叫他 彌迦羅。 結婚慶典盛大而隆重。婚禮那一天,除了無數陪嫁和許多精緻豐富的首飾之外, 她富有智慧的父親給了她如下數點忠告: 一.不要把室內之火外傳。 二.不要把室外之火內傳。 三.施捨給予者。 四.不要施捨不給予者。 五.給予非佈施者。 六.坐時快樂。 七.食時快樂。 八.睡時快樂。 九.照顧好家火。 十.敬重家神。 它們所代表的意思如下: 一.妻子不應對外人傳播丈夫和公婆的壞話,不應到處亂說他們的短處和家 庭的不和。 二.妻子不應打聽其他人家的雜事,消息和傳言。 三.財產應借給那些有借有還者。 四.不要借任何東西給有借無還之人。 五.貧困之親戚和朋友即使有借無還,也應得到幫助。 六.妻子應有坐相,看見公婆和丈夫要起身相迎,而不應坐著不動。 七.妻子應在飯前看一看公婆和丈夫是否被服侍好,也應看一看她的傭人是 否得到良好的關照。 八.妻子在睡覺之前應檢查一下所有的門是否關好,家私是否安全,傭人是 否盡職,公婆是否休息。 一般來講,妻子應早起,除非生病,她不應在白天睡覺。 九.要像待火一樣看待公婆和丈夫,應像待火一樣謹慎地侍奉他們。 十.公婆和丈夫應被當成神明一樣。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佛陀把公婆比作神明。 在她到達她丈夫所在城市舍衛城的當天,社會各階層大眾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地 位,贈送給她好多各種各樣的禮品,但是,慈愛慷慨的維莎訶婉言謝絕了,把這 些禮品退還給大家,告訴大家她把所有市民都看成是自己的親人。 由於這些高尚的行動,在她到丈夫家的第一天,她就得到全城人的衷心愛戴。 在她的生活鎖事中,曾經發生過一件小事,此事則足以表明她對動物的盡職慈 愛。一天深夜,她聽說她飼養的一隻母馬在馬棚裏生下了一隻幼馬,便立刻帶 著侍女,手提燈籠來到馬棚,盡心周到地照顧好馬的一切所需。 她的公公是尼犍陀若提子的忠實信徒,曾邀請了許多赤身裸體的行僧來家做客。 他們到了以後,維莎訶被喊過來給這些所謂的阿羅漢行禮。一聽說阿羅漢,她欣 喜萬分,趕忙來到大廳。但是,她看到的卻是一群不知禮儀的裸體苦行僧,對像 維莎訶這樣有教養的女士來說,這種情景是無法忍受的。她當面責怪了她的公 公,沒有招待他們,就回到自己房間。裸體苦行僧們被大大的激怒了,指責富者 把喬達摩的女弟子帶到家裏,要求他把她立刻從家裏驅逐出去,富者好言安撫了 他們。 一天,他坐在一隻昂貴的椅子上,開始用金缽食用甜米粥。正在這時,一位比丘 進來乞食。維莎訶正給她的公公煽著風,沒有告訴他來了一位比丘,而是不聲不 饗地移開身子,好讓他看見比丘。雖然他已經發現了比丘,但仍然裝作沒有看見, 繼續吃著他的粥。 維莎訶很有禮貌地對比丘說:「走吧,尊敬的師父,我公公吃的是無味的飯食 puranam。」 無知的富者,誤解了她的話,惱羞成怒,叫人把缽拿開,並令人把維莎訶趕出 家門。 維莎訶得到一家人的喜歡,沒有人敢碰她一下。 雖然維莎訶很有修養,但她不會接受這仗的對待而毫無反抗,那怕是她的公公。 她彬彬有禮地說:「 父親,這不是我應該離開你家的充分理由。我不是你從貨攤 上買來的女傭。父母健在的女兒不會這樣離開婆家。正因如此,在我來這裏之前, 我父親曾召集八名親戚,把我託付給他們,對他們說:如果我女兒有任何缺點, 你們要調查清楚。所以你去告訴他們,讓他們來調查我是否有過還是無辜。」 富者同意了她通情達理的建議,把他們召集起來,說:「 有一次,當我坐著,食 用金缽盛裝的甜米粥時,這位姑娘卻說我吃的東西不乾淨。」 維莎訶證明她的無辜,陳述道:" 我講的不完全是這樣。當時有一位比丘站在門 口乞食,我公公理也不理,獨自食用甜牛奶米粥。我想,我公公今生沒有行善, 只消受過去所得福報,就對比丘說:走吧,尊敬的師父,我公公在吃無味的食物。 我又有什麼錯呢?" 維莎訶從指責中解脫出來,她的公公自己也承認她沒有錯。 但是懷恨在心的富者又一次指責她在深更半夜,曾同男女侍從去了屋後。 她解釋說她這樣做是為了照顧臨產陣痛的母馬。親戚們評論說,她們高貴的女兒 做了侍女也不願做的可敬之事。這樣,她又從指責中獲釋。 但是報復心強烈的富者不會善罷甘休,總要絞盡腦汁,找出她的過失。這一次, 她發現了本不是她過錯的缺點。他說,在她離家之前,她父親曾給予她十條忠告。 他說「 內火不外傳。不把火傳給與我們為伍的左右鄰居,這事可能嗎?」富者 強詞奪理地責問道。 她利用這個機會,詳細解釋了十條忠告,從而使他大為滿意" 富者啞曰無言,再也找不出任何可指責之處。 證實了她的無辜,自尊的維莎訶此時希望離開這個家,正如她當初被命令離開一 樣。 富者徹底改變了對維莎訶的態度,他不得不請求得到他兒媳的寬容,請她原諒自 己因無知而所說的一切。 富有忍辱精神的維莎訶,以真實的佛教精神,原諒了他,但條件是,他要給予她 絕對的自由,讓她根據自己的喜好過她的宗教生活。她的公公樂意地接受了這一 要求,答應讓她自由從事自己的宗教生活。 維莎訶毫不遲疑,即時邀請佛陀來家應供。佛陀應供後,講解佛法,富者坐在門 簾後面,聆聽了佛陀所說之法。說法結束時,他證斯陀含果。他的兒媳使他步入 解脫正道,為此他對她感激不已,情真意切地說,他以後將把維莎訶當成自己的 母親。 第二天,佛陀又來到她家,這次她婆婆聽聞佛法後,即證第一聖果。 由於她的機智、智慧和忍耐,她逐步成功地把她丈夫一家轉變成一個幸福的佛教 家庭。 白天,維莎訶常在自己的家裏設齋供僧,午飯前後,她通常來寺院,解決僧團所 需,聆聽佛法。另外一位虔誠的女居士輸皮亞通常陪她一同到寺院。 維莎訶供養僧團之心是如此的慷慨周到。一次,她來到佛前,懇請佛陀准許以下 八個恩典: 一.一生供養安居僧眾的袈裟。 二.給前來舍衛城的僧眾提供飯食。 三.給離開舍衛城的僧眾提供飯食。 四.供養生病比丘的飯食。 五.給照顧有病比丘之人提供飯食。 六.給生病的比丘提供藥品。 七.以米粥供養比丘。 八.給比丘尼提供洗澡衣服。 佛陀同意了她的要求。 一天,維莎訶穿上她父親送給她最華貴的陪嫁衣服,來到寺廟。但是,她又一想, 不宜穿著如此華麗的衣服去見佛陀,就把它脫了下來,交給她的侍女小心收好, 重新穿上她公公給她的另一件衣服,來聽佛陀講經。後來,在侍女的陪同下,她 離開了寺廟,而侍女卻忘記拿回由她保管的衣服包裏。阿難陀尊者發現了包裏, 按照佛陀的意思,他把包裏收好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等以後交還給主人。維莎 訶聽說侍女不小心把包裏丟在了寺廟,就叫她把包裹拿回來,除非阿難陀尊者碰 過它。當侍女向維莎訶報告了所發生的一切,她又一次來到佛前,表示希望變賣 這件衣服,並把拍賣所獲的錢來做善事。佛陀指導她在東門為僧眾建造一座寺 院。但是沒有人能買得起這件昂貴的衣服,她就自己買下,耗鉅資起建寺廟,取 名為普槃寺。佛陀和眾弟子,應維莎訶之邀,在這座嶄新而寬廣的寺院裏度過了 安居期。佛陀一共在此度過了六個安居期,為此維莎訶極為高興。 據經典記載,慈愛的維莎訶不但沒有因侍女的明顯疏忽而責怪她,反而把部分建 造寺院的功德回向給她,以此來感謝侍女給她創造了一個行善的機緣。 佛陀曾數次為維莎訶講了好幾部經典。在其中一部中,佛陀講述了在家居士在齋 戒日 Uposatha應守持八戒。直至今天,這種奉行八戒的傳統幾乎遍及所有亞洲 佛教國家。 在談到使女人往生快樂之界的八種品德時,佛陀說: 從不疏忽給自己帶來喜悅的男人。 富有生機,警覺清醒,永誓愛他。 智慧賢德之妻不以惡語招致丈夫的惱怒。 禮敬其夫所敬之人。 聰明,靈巧,敏銳,不貪睡。 溫和指使家人,勞動之時,留心丈夫的財富。 遵從丈夫的意願。 如是之妻往生即到天人居住之地。 在另一部經中,佛陀談到導引婦女今生後世幸福快樂的八種品德。他這樣說道: 「於此,維莎訶,有辦事能力,管理好家人,深得丈夫愛戴,保護好丈夫的 財富之女。」 「於此,維莎訶,忠誠信賴 saddha,品德高尚 sila樂善好施 caga、智慧 panna 之女。」 作為一個事務繁忙的女士,她在僧團的活動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有時,佛陀會委 派她去處理比丘尼僧團發生的爭論,一些比丘尼的戒律,也是由於她的過問而制 定的。 由於她慷慨樂施,她被認為是女大施主,佛陀最大的女護持者。 由於她高尚的行為、典雅的儀錶、高貴的作風、談吐彬彬有禮、尊敬順從長輩 、同情悲憫不幸之人、仁慈友善、以及對宗教的熱情,她的德名家喻戶曉,贏 得了所有人的愛心。 經典記載,她深具福報,成為十個兒子,十個女兒的幸福母親。她在一百二十 高齡去世。 ■ 養子有生 ■ 有生是照顧佛陀的著名醫生。 他母親是一個妓女,剛生下他不久,就把他裝在一個框裏,扔在路旁的一個灰 堆裏。 頻毗莎羅王的兒子,未生怨太子正好打那兒經過,看到這孤苦伶仃的嬰兒被一 群烏鴉包圍在中央,並發現他還活著 Jivati,就讓人領回撫養。 因為,在他被發現時,他還活著,所以大家就喊他有生,又因為是太子收養了 ,他又被叫做養子 Komarabhacca 。 長大以後,他成為一個技術精湛的內外科大夫。據經典說,他曾兩次成功地為 頭疼難熬的富翁長者作過頭部手術。 他通常一天三次來看望佛陀。 當佛陀的腳被提婆達多扔下的碎石砸傷時,有生照顧了佛陀,並治好他傷曰。 他意識到居住在寺院附近將有許多利益,因此,就在他的芒果園裏建造一座寺 廟,當舉行灑淨儀式之後,他即成為預流果聖人。 佛陀曾對他講了《有生經》。此經涉及了有關葷食問題。 有生曾勸導阿闍世王在犯下了殺父之罪之後拜見佛陀。 在他的求下,佛陀要求眾弟子進行掃地等身體鍛鍊。 注一:尼鍵陀一若提子一般被說成是大雄,為耆那教的創始人,是 佛陀同時代的著名人物。但沒有關於他們相遇的記載。他的 弟子現仍在印度到處可見,雖然說他的教法從未傳出印度本 土。 注二:通常來說,農曆初一、初八、十五、二十三被認為是八齋戒日。在這 一天在家居士守持八戒atthasila 即:戒除一、殺,二、偷,三、邪 淫,四、妄語,五、飲酒,六、非時食,七、歌,舞,音樂,不宜之 影視,花環,香水,裝飾身體。八、坐臥高廣大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