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八 章 佛陀和他的眷属 服务亲属最吉祥 --《吉祥经》 ■ 净饭王期待见佛 听说佛陀在王舍城讲经说法,年己花甲的净饭王渴望见到己获觉悟的子。这种 心情越来越强烈。他一连九次派了九名近臣使者,带着众多的随从,前去请佛 回迦毗罗卫国。但每次都大大的出乎他的意料,这些侍臣听闻佛法之后,都不 声不响地出了家,加入僧团,并证得阿罗汉果。只因阿罗汉们把世间之法看得 都很淡薄,他们没有把老国王的信带给佛陀。 一筹莫展的国王深感失望,只好把最忠诚的老侍臣克鲁德亚叫来。他是佛陀童 年时代的伙伴。他同意前去请佛,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国王必须允许他出家, 国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同其他人一样,克鲁德亚深具慧根,闻法后加入僧团,即证阿罗汉果。但是, 不同于其他人,他把净饭王的心愿转告给佛陀,并劝说佛陀去见他那耆耋之年 的王家父亲。当时正值春天,适宜远行。这样,佛陀在众多弟子的陪同下,一 路讲经说法,从从容容,走走停停。两个月后,他们终于来到迦昆罗卫国。 佛陀被安排住在释迦族的花园里。这时,高傲自大的释迦族元老们都这么想「佛 陀是我们的小兄弟,侄儿辈或孙子辈。」然后,他们对那些年轻王子们说:「你 们向他行礼,我们就坐在你们的后面。」他们坐在一边,动也没动,更没有向佛 陀施礼。即时,佛陀升至天空,大显双运神通,以此制服了他们的狂妄。老国王 见如此不可思议之神通,率先向佛陀行礼,并说这是他第三次礼拜佛陀。其他人 也不得不依次向佛陀行礼。随即,佛陀从天空降至地上,坐在早已准备好的座位 上,谦恭有加的释迦族人一齐围坐四周,渴望听闻佛陀的开示。 这时,天空突然飘落一阵雨水,洒在大家身上。这一不同寻常的瑞相,使大家议 论纷纷。佛陀就给他们讲了《须大舒本生故事》,说明在前生前世时,也曾发生 过 同样的事。 听完此经,释迦族人大为高兴。然后,他们纷纷辞行回家,不知道邀请佛陀及其 弟子吃饭是他们的义务,连国王也没有想到要请佛陀。因为他认为:「我的儿子 不到我王宫来,他要到哪里去了?」所以,一到王宫,他就吩咐准备了丰富的饭 菜,在王宫里等待佛陀的到来。 ■ 佛陀绕城乞食 ~ 净饭王的皈依 第二天,因不曾有人约好供斋,佛陀及其弟子们准备妥当,沿着大街小巷,挨家 挨户地乞食。动身之前,佛陀这样想到:「过去诸佛入其眷属之城后,是直接到 他们的家接受供养,还是挨家挨户次第乞食?」后来,他明白,过去诸佛沿路乞 食。所以,佛陀一路托着钵,来到迦毗罗 卫国的街头。 当儿媳耶输陀罗告诉国王佛陀这种有损王家体面的行为时,他大为伤心不安。急 匆匆地来到佛陀跟前,行过礼后,迫不及待地问道:「儿呀,你为什么要如此地 在我脸上抹黑。看到你在大街上乞食,我做父亲的受到极大的羞辱。你以前坐金 色车辇外出郊游,而你现在却在街上乞食。这讲得过去吗?你为什么要出我的 丑?」 「我并不是在出你的丑。大王,我是遵守我家族的传统。」佛陀答道。这使国王 更加震惊。 「但是,儿呀,以乞食为生是我家族的传统吗?世尊,我们家族是大王种,刹帝 利的后裔。没有一个武士曾经乞过食呀。」 「大王,这不是你国王家族的传统,而是我佛陀家族的传统,诸佛以乞食为生。 」佛陀站在街头,如此地劝说着国王:「正念乞食,正法行事,善行之人,此彼 得乐。」 刚听完此偈,净饭王即刻见道而证初果。他赶忙从佛陀手中接过钵,领着佛陀和 他的弟子们来到王宫大院,用精美的佳肴供养佛陀及其弟子。饭食之后,佛陀又 一次如此地告诫大家:「正法善行,勿作恶业,如此贤者,此彼得乐。」 国王当下即证第二圣果samadagami 于此同时,波闍波提夫人也证得第一圣果s- otapatti。 ■ 佛陀与耶输陀罗 耶输陀罗公主即罗候罗之母,频巴,跋陀卡车那。她是统治柯利亚种族,天臂城 国王的女儿,她的母亲叫般弥特,是净饭王的妹妹。她和悉达多太子同年,并在 十六岁那年与他完婚。当时悉达多太子以高超的武功,赢得了她的爱情。她享尽 了王宫里的荣华富贵,生活极为幸福快乐。她二十九岁那年,就在她刚生下唯一 的儿子罗候罗的当天,她全心爱戴,但喜好深思的丈夫毅然离家出走了,追寻解 脱生活之苦的真理。他在夜深人静时,没有向他忠诚而又美丽的王妃告别,不声 不响地离开王宫,留下年轻的耶输陀罗一人抚养孩子。第二天早上,她还和往常 一样起床后,前去向她深爱着的丈夫道早安。但她惊呆了,她丈夫不见了。当她 意识到她的梦中王子离开了她和新生婴儿时,她猛地被一阵揪心的痛苦折磨得死 去活来,她永远地失去了她最爱之人。富有魅力的王宫大院在她的眼里已经变成 了地狱,整个世界一片空虚,唯一能使她稍有安慰的就是她年幼的儿子。 有好几个刹帝利王子曾向她求婚,她都一 一拒绝了, 她一直忠诚的爱着她的丈 夫,她只为他而活着。当听说丈夫以苦行为生时,她断然解下身上的所有珠光宝 器,穿上简朴的黄色衣裳。在苦行僧乔达摩六年精进苦修,趋证菩提的日日夜夜, 耶输陀罗公主时时刻刻关心着他的一切, 自己也仿效行事。 觉悟之后,佛陀行化至迦毗罗卫城,第二天应国王邀请,来到王宫。其他人都来 礼拜了佛陀,唯独耶输陀罗没来,她想「如果我还有一点点福德因缘的话,高贵 的佛陀一定会亲自来见我,然后,我再向他行礼。」 饭食完毕,佛陀把钵交给净饭王,在两大弟子的陪同下,来到耶输陀罗的寝宫。 在早已准备好了的垫子上坐好,佛陀说道:「让国王的女儿如愿地向我行礼,不 要再说什么。」 听说佛陀来了,她命令宫女们给她穿上黄色的衣袍。佛陀刚刚坐下,她就像飞一 样跑到他的跟前,紧紧抓住他的双脚,把脸紧贴在脚背上,恭恭敬敬地礼拜了佛 陀。 如此这般地表达了她对佛陀的挚爱和尊敬,耶输陀罗彬彬有礼地在一边坐了下 来。国王在一旁不住地称颂她的善德,赞美她对爱情的忠贞,然后说道: 「世尊,当我儿媳听说您披着黄色袈裟,她也穿黄衣裳;当她听说您一日一 餐,她也跟您一样,一天只吃一顿;当她听说您不坐高广大床时,她就睡 在低矮的床铺;听说您不以花环和香料饰身时,她也放弃一切打扮;当她 娘家人派人来接她回去,她连看都不看他们一眼。我的儿媳真是贤慧。」 「大王,不仅仅是在这一生,前生她就曾如此的保护过我,真心诚意的爱过 我。」接着,佛陀讲述了《月紧那罗本生故事》 佛陀回忆了他们前生前世,相依为命,又大大地安慰了她一番,然后离开了王宫。 净饭王去世后,波闍波提夫人出了家,耶输陀罗也加入了僧团,并证得阿罗汉果。 在众女弟子中,她具大神通。七十八岁那年,她圆寂了。她的名字没有出现在《长 老尼偈》中,但在《譬喻》中却发现了她的许多诗偈。 ■ 佛陀与罗候罗 罗候罗是悉达多太子和耶输陀罗的独生子。他出生的那天,悉达多太子决定出家 。当时太子正在花园里深深地思索着。当听到小王子出生的消息,不像一般人所 希望的那样,他并未兴奋和激动,却却相反,而是高声长叹起来:「罗限候罗诞 生了,枷锁现前--rahu Jato,bandhanam Jatam。」 因此,净饭王就把婴儿起 名为罗候罗。 罗候罗从小离开了父亲,由他的母亲和祖父抚养长大。七岁时,佛陀觉悟后第一 次回到迦毗罗卫国。在他到达的第七天,耶输陀罗把年幼的罗候罗打扮得漂漂亮 亮,指着佛陀,对他说: 「看着,儿子,那位面呈金色,貌似梵王,两万僧众拱护着的那位出家人就 是你父亲。他有巨大的财富。但自从他出家后,我们就没有见到这些金银 财宝。你去向他索求你的世袭财产,对他这么说:『父亲, 我是一国王 子,将继承王位,成为转轮圣王。我需要财富,请把财产给,儿子应该是 父亲财产的所有者。』」 天真的罗候罗来到佛陀跟前,正如他母亲吩咐的那 样,要他的继承财产。然后他 很动情地说道:「修行人,您的身影也使我感到愉快。」 饭后,佛陀离开了王宫,罗候罗在后面紧紧地跟着, 不住地说道:「请把我的 继承财产给我。」没有人想阻止他,佛陀也没有叫他不要跟着走,一到精舍,佛 陀思索道:「罗候罗要他父亲的财产,这与世俗同流,会有许许多多的麻烦。我 就把我在菩提树下获得的七宝给他吧,使他成为出世之法的拥有者。」 他把舍利弗叫到跟前,要他剃度罗喉罗出家。 这样,罗喉罗加入了僧团,当时他只有七岁。 净饭王万万没有想到他爱若掌上明珠的孙子竟会出家。一听到这个消息,他悲痛 万分,赶忙来见佛陀,恭谦地恳请佛陀,不要让没有徵得父母同意的孩子出家, 他情真意切地说道: 「您出家时,我承受了老年失子的痛苦。同样地,难陀的出家以及罗候罗的 出家都使我痛不欲生。父亲对子女的爱其是铬心刻骨。高贵的世尊,请答 应,在家长没有同意之前。请不要允许做儿子的出家。」 佛陀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把这一条定为戒律。 七岁的小孩如何能以梵行为生?这几乎是难以想像的。但是,小沙弥罗候罗却不 同一般,他极富教养,从善如流,守戒律,乐意接受长辈的指教。据记载,他每 天坚持早起,抓一把沙子撒向天空,嘴里说道:「今天,但愿我能从导师那儿得 到沙粒那么多的忠告和教诲。」 佛典中最早的经典之一《罗云经》Amalatthlkar-ahulovadasutta 就是在罗候罗 刚出家时,佛陀讲给他听 的。此经强调了诚实的重要性。 『一天,佛陀来看望罗候罗。他见佛陀从远处走来,就准备好座位,端来洗 脚水。佛陀洗完之后,在水盆里留下一点水没有倒掉,说道:「罗候罗, 你看见留在水盆里的 水没有了?」 「看见了,世尊。」 「同样一个道理,那些不以故意说谎为耻的僧人,他们出家是没有任何意 义的。」 然后,佛陀把剩下的水倒掉,说道: 「出家人不以故意妄语为耻,他们的僧人资格就会被如此的抛弃。」 佛陀又把水盆翻过来,说道: 「出家人不以故意妄语为耻,他们的僧人资 格就要被取消。」 最后,佛陀把水盆正过来放好,说道:「出家人不以故意妄语为耻,他们实 是很空洞,徒有虚名。不以谎言为耻之人无恶不作。因此罗候罗,你应如此 培训自己,即使在玩耍时也不要说谎。」』 佛陀以这种朴质易懂的例子强调了诚实的重要性,又向他灌输了自我反省的价值 及道德的标准,使儿童也能明白。 「罗候罗,镜子是用来做什么的?」佛陀问道。 「世尊,是用来反照自己的。」 「同样地,罗候罗,身口意作业之前,要多多地自我反省。无论作何身业时, 你要作如此想:此身业,将会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乃至伤害自己和他人, 此身业为不善法,导致痛苦。如果意识到:此身业将伤害自己,伤害他人, 乃至伤害自己和他人,此身业为不善法,导致痛苦, 你切不可妄做。」 「另一方面,作如是想:此将作身业,不给自己,他人,乃至自己和他人带 来伤害。此为善法,能让人得到快乐和幸福。此身业你应做。」 佛陀进一步告诫罗喉罗,在作业时和作业后要反思, 说道: 「当你正作身业时,要如是反思:此身业会给自己,他人及自己和他人带来 不利。此为不善身业,导致痛苦,若如是想:此身业会给自己,他人及自 己和他人带来不利。此为不善身业,导致痛苦,你定要远离。若作如是想 :所作身业不给自己,他人,乃至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利。此乃善身业,能 让人获取幸福快乐,你应坚持多做。」 「若如是想,已作之业为不善,你应坦诚相告,使老师,博学者或同修者知 挠。如此坦露后,你应不更为之。同样的,口业和心业也应如此。一个人 的清净,时时反省至关重要。」然后,佛陀继续 开示道: 「汝应如此修:时时反省,清净身业;时时反省,清净口业;时时反省,清 净意业。」 《相应部》有一特别章节,佛陀向小沙弥解说了事物无常的本性。 因为罗候罗出家时还是个小孩,佛陀想方设法亲自教诲,开导他以正道为住。在 《经集》中,佛陀时时反覆地以如下个颂来劝告他: 『抛弃甜蜜惑人的五欲,以信为本,出家断苦; 远离熙攘的人群,欣求独 处,饭食中道。 无着衣食住行,不复退转此世, 修持重戒,制约五根。 时时正念其身,充满寂静安乐。 离弃迷惑引发贪欲之境物。 制心一处 ,念念湛然,不生浊想。 不以外尘为意,去除虚妄。如此安隐正修。』 罗候罗十八岁那年,他因自己俊美的相貌,心中升起欲念。为此佛陀向他讲解了 如何修习更高层次的心法。一天,罗候罗跟在佛陀后面,沿路乞食,他俩一前一 后,如同一只吉祥高贵的天鹅,领着一只美丽的小天鹅,又好像一只威武的狮王 带着牠的雄壮的幼子。两人都面呈金色, 相貌几乎一样的庄严,同出武士世家, 又都放弃王位。罗候罗一面赞美佛陀,一面自我想道:「我同我父亲一样英俊; 我同佛陀一样相貌庄严。」 佛陀马上觉察到他心中这些不善之念,朝后看了看, 对他说道: 「无论何相, 你都应作如是观:此非我所 n’etam-mama, 此非自我 n’eso’had 此非自体 na me so atta 。」 罗候罗恭恭敬敬地问佛陀,他是否应仅对色法作如是想?佛陀告诉他,应对五蕴 作如是想。 罗候罗受到佛陀这样的启迪,不再有心思到村里乞食去了。他转过身,来到一棵 树旁,端身跏趺正坐,制心正念。 舍利弗不知道罗候罗正在修习佛陀授予的禅法,看见他正襟危坐于树下,就指导 他修习呼吸观。罗候罗被搞糊涂了。因为他受到两种不同禅修的法门,一个是佛 陀教的,另一个是他自己老师教的。但是他还是听从他老师,修习呼吸,然后来 见佛陀,想让他指点如何修呼吸观。如同一名智慧深邃的医生,不于理睬病人的 欲望,对病给药。佛陀首先扩大了他曾经以五蕴为对象的禅坐方法,然后又简略 地列出了几种修禅的法门,讲解了每一个由此而暂时消除的特别不善之境。最 后,他才讲解了有关呼吸观法anapanasti 。 罗候罗依照佛陀所教之法,修禅成功,听了《小罗候罗经》后,他证得阿罗汉果 。佛陀觉悟后的第十四年,他受了比丘大戒。他在佛陀及舍利弗之前圆寂。 罗候罗尊者以其精持戒律而闻名。在《长老偈》 Theragatha中有他的四句颂 『吉祥罗候罗,父母清净生,觉者佛陀子,一切烦恼除, 不复有后生, 是名应供者。富有三圣学,彻见不死果。贪念障见,欲网缠身,爱欲 之袍里身心,懈怠之亲覆正念,如鱼落斗网。烧毁贪尘,切断魔障, 铲除欲根,今证安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