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请佛说法 吸饮法甘露,寂心于安乐:智者常喜悦,圣者所说法。--《法句经》~79 ■ 以法为师 ■ 佛陀觉悟不久,住在尼连禅河边的榕树下,沉浸于寂默禅思,有一次突然生起 此念:『不与可敬可爱之人同住是一痛苦。如果我亲近一苦行僧或梵志,尊敬 礼拜他,那又将如何?』 然后,他又想:「我是否应亲近任何一个苦行僧或梵志,恭敬礼拜他,以使达 到戒德的完善?但是,于此天人,魔众,梵天世界中,以及一切行者, 婆罗门,人天等,我不见戒德超越于我,值得与我共住,恭敬礼拜者。 」 「我是否应亲近任何一个苦行僧或梵志,恭敬礼拜他,以使我达到定德 的完善?但是,我不见任何苦行僧或婆罗门在禅定方面超越于我,值 得我与之共住,恭敬礼拜。」 「我是否应亲近其他苦行僧或婆罗门,恭敬礼拜他,以达到智慧的圆满 ?但是,于此世界中,我不见智慧超越于我,可以结交,或可恭敬、 礼拜的苦行僧和婆罗门。」 「我是否应亲近其他苦行僧或婆罗门,恭敬礼拜他,以达到究竟解脱?但 是,于此世界中,我不见在解脱上超越于我,可以结交,或可恭敬,尊 重的苦行僧或婆罗门。」 然后,我又想:「如果我以恭敬自己所觉悟之法为住,那又将如何。」 就在此时,大梵天王意识到佛陀的思想,马上离开了梵天界。如同一名大力士伸 展其弯曲的手臂,或弯曲其伸展的手臂,一下子来到佛前,用衣袍里好肩膀,右 膝着地,双手合十,礼拜佛陀,说道:「确是如此,此世界过去诸佛、世尊、应 供者、无上觉等,皆以恭敬、礼拜法为住。」 「伏请世尊,应供者,无上觉者亦以恭敬、礼拜此正法而住。」 然后,大梵天王继续说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觉者,或已生、或未生、 或正生,法除众苦,都以恭敬礼拜圣法为住,这是成佛之本。」 「一切希求自己的福益,期获大成者,皆应恭敬圣法,牢记诸佛之教。」 大梵天王说完,恭恭敬敬地礼拜了佛陀,绕佛周身,来到右边,立刻隐身而去。 僧团同样具有如此的功德,所以梵天亦如此地恭敬僧伽。 ■ 请佛说法 佛陀从罗伽婆陀南树下,来到榕树下,深入寂静禅定之中,如是思惟: 「我所悟之法实是博大精深,寂然高尚,超越逻辑范围。不易领悟、理解 ,唯圣人知。众生贪着物欲,实难理会此与缘起相关之法。有为法之灭 一涅槃,情欲的断绝,贪爱的消灭,无着寂灭等法都是甚深难解之法。 我若对他们教说此法,其他众生将无法理解,这对我来说将是一件疲倦 ,劳累之事。」 于此,下面这些不可思议,闻所末闻之个跃入他的慧心: 「甚深不易法,无须宣于众,贪瞋束缚人,实难了此法。贪婪愚昧人,不 见此正法,此法逆世法,深奥妙难识。」佛陀如是省思,无意宣讲佛法 。 大梵天王又明白了佛陀的想法,担心世界因不闻佛法而随之消亡,立即来到佛 前,请佛说法。 「世尊,唯愿世尊宣说正法!唯愿一切成就者宣说正法。有些众生眼里只 有一点点尘染,如果听不到正法,他们将会堕落。有人会理解佛法。」 他又进一步说道: 「在遥远的过去,邪恶者的不净之法曾在摩揭陀生起。开启不死之门,但 愿他们能听到清净者解悟的正法。唯愿智者,一切见者升座法殿,如同 登山顶,望见一切众生。唯愿无忧者观见沉没痛苦,被生死吞没的有情 众生。」 「恳请!大雄大力者,沉沦之旅的主人,无债者教化世间。唯愿世尊广开 法筵,大有理解佛法之人的存在。」 世尊见如此请,说道:「大梵天王,我有如下意念:我所悟之法实是博大精深 ,寂然高尚,超越逻辑范围。不易领悟、理解,唯圣人知。众生贪着物 欲,实难理会此与缘起相关之法,有为法之灭--涅槃小情欲的断绝, 贪爱的消灭,无着寂灭等法都是难以理解之法咱此想已,我心向无为, 无意启教正法。」 大梵天王二请佛陀,世尊亦如是回答。 当大梵天王第三次恳请佛陀时,世尊出于对世间的悲悯,以佛眼观世间,见一 些众生眼里,或有染,或无染,或钝或利,或具善性或具恶性,或易教或难教 ,或有众生害怕邪恶和后世。 「犹如长满篮莲、白莲和红莲的池塘,有些莲花生在水中、长在水中、淹 没在水中,但在水下茁壮生长:有些莲花生在水中、长在水中、浮在水 面上;有些莲花生在水中、长在水中、伸出水面,而不被水染污。」 同样地,当世尊以佛眼观世间时,他看到有些众生眼里只有少量的不净,有的 却有很多,有的智慧敏锐,有的愚钝,有的善良,有的邪恶,有的易教,有的 难教,另外一些众生心怀不安地看着邪恶和来生的轮回。即以偈答梵天: 『开启不死门,听闻与信者;意念疲倦故,不授善妙法。』 大梵天王欢喜雀跃,心想,他已成功地请佛说法,恭恭敬敬地礼佛后,绕到佛陀 的右边,随即隐身而去。 ■ 最初两位信奉者 永远值得纪念的第一个四十九天的斋戒过去了。佛陀坐在罗伽婆陀南树下,两位 从优诃罗而来的商人,正好路过此地。当时,与他们前生有血缘关系的一位天人 对他们说:「善良之人,世尊刚证菩提,正坐在罗伽婆陀南树下。快去以蜂蜜和 面粉供养他,这将给你们带来长久的利益和幸福。」 两位商人欣闻此千载难逢的机缘,欣喜若狂,即刻来到佛前,恭敬礼佛后,请佛 接受他们微薄的供养,以使他作获得利益和幸福。 世尊如此想:「如来不以手接受饭食,我将如何接受此面粉和蜂蜜呢?」 四大天王当即意会世尊心意,从四个方向同时奉献给佛陀四个石钵,说道:「众 界之主,愿世尊以此钵接受面粉和蜂蜜。」佛陀仁慈地收下此适时的礼品,并以 此钵接受了商人简单的供养,食用长期斋戒后的第一次饭食。 饭食已毕,两位商人拜倒在佛陀跟前,说道:「世尊,我们希望永远皈依佛法, 唯愿世尊待我等如弟子,我等将尽形寿皈依。」 他们是佛陀的最初在家弟子,信奉佛教,皈依佛法,称颂二皈依偈。 ■ 前往波罗捺斯说法 接受讲法邀请,佛陀开始了伟大的传教使命。当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我应向 何人传授此法?谁能迅速理解此法?阿罗罗迦罗摩仙人知识丰富、聪明、富有智 慧,长久以来知见无多尘染,如果首先向他传授佛法,那将会怎样?他将马上理 解佛法。」 然而,一天人出现在佛前,说:「尊者,阿罗罗迦罗摩仙人已于一个星期前去 世。」佛陀以天眼视之,果真如此。 佛陀然后又想到优陀伽罗摩子。突然,一天人来说,他已于前一晚去世。佛陀又 以天眼视之,果真如此。 最后,佛陀想到五个精进修习的苦行僧。在他发奋求证觉悟期间,他们曾照顾过 他。他即以天眼了知他们正住在离波罗捺斯不远的鹿野苑。因此,佛陀在优楼婆 罗尽兴住了一段时间后,即往波罗捺斯城。 佛陀从他成道的菩提树一路前往伽耶。这时,一位名叫优婆诃的云游外道看见 了他,即走了过来,说道:「同修道友!你的五官明亮光洁,肤色纯净。你是 跟谁出的家?谁是你的老师?你信奉哪一种法了?」 佛陀回答道:「战胜一切、觉悟一切、不着一切、去舍一切、致心一处、禅思 贪灭、自觉一切,何人为师?我自无师、亦无等者,于此世间,乃至天人,无 有诤者,实乃罗汉,为无上师,独证圆觉,清凉安稳。赴向柯尸,转动法轮。 于此茫茫世界,擂起不死之鼓。』 「同修道友,你认为你是阿罗汉?究竟得胜者?」优婆诃问道。 「我就是这样的灭尽烦恼者,战胜了一切恶境。因此,优婆诃,我叫征服者。」 佛陀答道。 「也许如此,同修者。」 优婆诃唐突地说道,一边点头,一边拐到路旁的一条小路,走远了。 没有因第一次的冷落而不安,佛陀从一个地方游化到另一个地方,风尘仆仆地 来到波罗捺斯的鹿野苑。 ■ 会见五比丘 五位苦行僧老远看见他走了过来,商量决定不要向他行应行之礼。他们以为,他 在精进求证佛法时,放弃了被证明是徒劳无益的苦行。他们因此而对他产生了误 解。他们说:「同修们,苦行僧乔达摩来了,他真奢侈,放弃了苦修,过起富裕 的生活。我们不应和他打招呼,也不应伺候他,用不着接过他的衣钵。不过,座 位还是要为他准备的,如果他想坐,就让他坐好了。」 佛陀越走越近,他令人敬畏的风仪,迫使他们以礼相待。其中一个走上前去,接 过佛陀手中的衣和钵,一个人备好座位,另外一个端来一盆水,替他洗了脚。尽 管如此,他们还是直呼其名,喊他为同修者 Avuso 这种称呼通用于晚辈或同辈 之间。 为此,佛陀对他们说:「众比丘,不要直呼如来姓名或称他为同修者。诸比丘, 世尊即如来,圆满觉者。谛听,众比丘,我已证不死之道 amata 我将指导教授 不死之法。你们若能依据我所指导之法,不久将会自证如实智,当下证得梵行的 至高圆满,并能以此为住。为此,善男子正确舍离家庭而出家。」 五苦行僧答道:「乔达摩朋友,你谨慎行为,严持戒律,修习苦行,尚不能证 得圣者的任何知见。那么,当你以奢侈为生,放弃精进的苦行,重新过着富裕 的生活,你又怎能获得圣者的知见?」 佛陀解释道:「诸比丘,如来非以奢侈为生,也未放弃精进,更没有转向富裕 的生活。世尊即如来,圆满觉者。谛听,诸比丘,我已证不死之法,我将指导 ,传授圣法。如果你们以我所指导,如法修习行事,不久将通过内在的如实智 ,现前证得梵行的至上圆满,并以此为住。为此,善男子正确地离世俗而出家 。」 偏见深重的苦行僧们第二次以同样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失望。佛陀第二次想使 他们信服他已证得觉悟。 当顽固不化的苦行僧们第三次表明了他们的观点,拒绝相信时,佛陀这样问道: 「诸比丘,你们可知道,我以前什么时候曾对你们这样说过了。」「确实没有, 尊者。」 佛陀第三次重覆说,他已证觉悟,并说如果他们依照他的指导如法行事,他们也 会认识真理。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坦率交谈,从佛陀圣声发出。虽然他们观点固 执,但是,这些富有根机的苦行僧当下完全信服了佛陀的伟大成就,相信他能胜 任为他们的道德之师。 他们相信了他的话,默默地坐在那里,聆听他高尚的教导。 这样,当三个人出去乞食时,佛陀就指导两个人,六个人共同食用此三人乞讨回 来的饭食,以此维持生活;当两个苦行僧出去乞食时,佛陀就指导三个,六人又 一齐食用由两人要回来的食物,以此为生。 五位苦行僧受到佛陀的如此教诲和指导,从自身的生老病死忧伤苦恼之中,认识 到生活的具谛,追求无生老病死,无忧悲苦恼贪欲的至高安乐--涅槃,从而证 得免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贪欲的绝对安稳。永不退转的解脱知见在他们心中升 起,此生乃是最后生,更无他生。 阐诠四圣谛法的《转法轮经》是佛陀所讲第一部经。年纪最大侨陈如听罢此经, 即证斯陀含果,在受到进一步指导后,其余四位也证入流果。当大家听了阐述无 我垂示的《无我经》后,五位都成就圣人的最终理想--阿罗汉。 ■ 最初五弟子 五位知识渊博的出家弟子就这样证得了阿罗汉果,成为佛陀的第一批弟子。他 们分别是婆罗门种姓的侨陈如、跋堤、跋波、摩诃男和阿说示。 侨陈如就是净饭王曾召集来为太子命名的八婆罗门中最为年轻、最聪明者。其 他四位是那些年老婆罗门的儿子。当佛陀努力求证佛道时,此五位遁入森林, 修习苦行,等待菩萨的到来。当他放弃了无益的自我折磨和严厉的苦行,谨慎 地调养身体,以期重新获得失去的精力时,这五位讨他喜爱的苦行者,对他修 行方法的改变大为失望,离他而去,来到鹿野苑。在他们离去不久,菩萨就证 得了佛果。 侨陈如尊者成为第一个阿罗汉,在僧众中资格最老。五比丘中的阿说示劝化了 大德舍利弗,成为佛陀大弟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