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件者: Kent 收件者: Zhu, WenGuang ; amanda ; Jason (仕傑) ; breathing@mail2000.com.tw ; jing-ling ; newrain ; paul ; Esther Peng ; rose ; selina ; fanchen@ms14.url.com.tw ; 光光 ; 池中薯 ; 妙宜 ; 志遠 ; 李建樺 <1974lee@pchome.com.tw>; 阿龍 ; lhccwg@ms28.hinet.net <228@edirect168.com>; 張家寧 ; 昱光 ; 瑋泓 主旨: share with you 日期: 2000年12月23日 PM 04:53 慧眼初開 慧眼初開 -------------------------------------------------------------------------------- 人 生 雋 語 禪 定 自 在 -------------------------------------------------------------------------------- 捨近求諸遠 不在當下一刻 用功的人 眾苦紛至。 -------------------------------------------------------------------------------- 你滿意 當下的你嗎? 因為 "當下" 是你所能擁有的一切。 -------------------------------------------------------------------------------- 人生無常, 朝聚夕散。.... 世事滄桑, 生住異滅。.... 我們因為 執著, 而有悲傷痛苦 -------------------------------------------------------------------------------- 因為我們 只接授快樂 在我們 閃避痛苦的時候, 就產生無量的恐懼。 在我們 閃避痛苦的時候, 就產生無量的恐懼。 在我們 閃避痛苦的時候, 就產生無量的恐懼。 -------------------------------------------------------------------------------- 世界一直在 要求我們 把注意力 投向身外。 坐禪卻教我們 反過來, 把覺醒 投向 被我們忽視的, 昏闇的內心。 -------------------------------------------------------------------------------- 心中的 痛苦感覺,* 表示我們的 人生態度錯誤。 坐禪可以 告訴我們: 我們做錯了什麼。 *嫉妒,羨慕,瞋恨,孤獨,挫折,沮喪 -------------------------------------------------------------------------------- 我們在 恐懼中過日子 讓我們 不由得 自欺欺人 -------------------------------------------------------------------------------- 每個人都不老實, 以致大家 。牌出理牌按不都 -------------------------------------------------------------------------------- 我們這一生, 因有誠實的智慧而成長 誠實的智慧,就是 了了分明你的覺受, 了了分明你的思惟, 並把你的注意力 專注在眼前的 每一件事上。 -------------------------------------------------------------------------------- 每天我們都必須 抽點時間 來了解自己, 來如實觀察 我們在行禪 和坐禪中 的經驗 -------------------------------------------------------------------------------- 如何開始美好的一天? -------------------------------------------------------------------------------- 每一天你都要 為自己的感覺負責 誰都不能讓你 不快樂 或緊張 -------------------------------------------------------------------------------- 禪行者的 生活抉擇 很簡單: 凡所作為 要有助於 覺醒 絕不做 有礙覺醒的事。 -------------------------------------------------------------------------------- 修行的第一步是: 做我們 喜歡做的事, 而且要 了了分明。 -------------------------------------------------------------------------------- 你要把自己 帶往那個方向? 值得你這麼做嗎? 確是你所嚮往 的地方嗎?) -------------------------------------------------------------------------------- 觀禪 有系統的訓練我們 了了分明 "我們所面對的"一切 -------------------------------------------------------------------------------- 心只是一面 複雜的 鏡子 它看到什麼就是什麼 麼什是就麼什到看它 小心你怎麼 表現它,因為 你可能 無所不是 是不所無 無所不是 是不所無 -------------------------------------------------------------------------------- 自 我 只不過是散亂心 的腦人產物 當強有力的覺醒開發以候, 我們很高興知道 沒有思考的人 ... 只有思考這回事 沒有走路的人 ... 只有走路這回事 沒有看的人 ... 只有看這回事 最後如釋重負輕安自在 -------------------------------------------------------------------------------- 不執著 並非 死亡 而是 慈 悲 喜 捨 -------------------------------------------------------------------------------- 人 生 最大的福氣是 擁有一位 我們可以 袒裎相見,推心置腹 的 朋 友 -------------------------------------------------------------------------------- 常 保 慈悲心 難 但 心懷瞋恚 更 難 -------------------------------------------------------------------------------- 此 生 舉步維難, 我 們 怎能不 慈悲為懷? 佛陀除了教我們智彗的禪觀以外,還教我們慈悲的禪觀 -- 他要我們靜居晏坐,首先觀想瞋恨的危險和慈悲的利益 -- 如此觀想,可以策勵我們常懷慈悲,精進坐禪。 自愛才能愛別人,我們應先想道自己的好品質和善行 -- 念念發願"離苦(憤怒,恐懼,緊張,焦慮,憎恨等)得樂"長養菩堤道心。 開始修慈悲行時,可能會觀想不起來自己的好品質 -- 觀想自己如此積善行善,也許會覺得汗顏或罪惡;由於多年來與別人或我們所嚮往的理想坐比較,心中也不覺會自怨自哀。 修慈悲行時,最好寫下觀想的要點,以幫助我們一心繫念。 例如,我們可以觀想: 瞋恨的危險 1- 使自己心生恐懼 2- 使自己焦慮不安 3- 使自己自憐自哀 4- 使自己苛責自己 慈悲的好處 1- 使自己心靈澄澈 2- 使自己放鬆自在 3- 使自己自尊自重 4- 使自己廣結人緣 我的品質 1- 我要忍耐 2- 我要改變和成長 3- 我要更加慈悲 4- 我有美麗的腳趾頭 每天就花些時間這麼寫,這麼觀想 -- 然後利用靜坐時間的最後十分鐘,柔和而靜靜地重複你對自己的發願:"願我慈悲為懷","願我無憂無慮","願我輕安自在",悠遊任運,一無滯礙。如此,慈悲的思想將可使你安祥而清明。 如此精進觀禪,我們本身必然會有健康的蛻變。 心中常懷慈悲,一切眾生將感同身受 - 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 瞋心最危險, 火燒功德林。 它會毀滅你, 你周圍的人 和你居住的地方。 瞋念起時, 應立刻息怒 或開始講通。 ------------------------------------------------------------------------------ 瞋 不管是 -- 憎恨,嫌棄, 嫉妒,發怒, 粗暴或厭惡 -- 都是 一種罪惡。 如果我們能夠 仔細觀察 瞋心對我們的傷害, 對別人的傷害, 則除了捨棄之外, 別無選擇。 ------------------------------------------------------------------------------ 只要看看 我們在間暇時 如何不甘寂寞 就知道 我們的 內心 多空虛了。 ------------------------------------------------------------------------------ 時間 在我們手上 非常危險 我們應多花點時間 想一想 我們是很不快樂的 人 茫無目標...... -------------------------------------------------------------------------------- 佛一直到 西元前第六世紀 才示現於世 他苦口婆心地 告訴我們 世界是沿著 正確的 方向 移動 ---------------------------------------------------------------------------- 從前有一位國王 率領大軍奔赴沙場, 來到一位覺者住的 地方。 他戎馬倥椗, 卻不忘 向聖者請教。 他恭恭敬敬地 走向聖者, 禮拜, 而後問道: "我的時間不多, 朝不保夕, 也許今天就葬身馬蹄下, 因此,請告訴我 佛法是什麼?" 聖者望著 威風凜凜的國王, 只回答二個字: "覺醒" ---------------------------------------------------------------------------- 精神不能集中的 人 應該學習 坐禪 ---------------------------------------------------------------------------- 對呼吸 觀照得明明了了, 就是一種 止觀的練習; 可以獲得正治上, 經濟上和精神上的 安詳。 ---------------------------------------------------------------------------- 坐 禪 不可以緊繃著絃 也不可以企求什麼 它是一種放鬆 ---------------------------------------------------------------------------- 背挺直 但不可以緊張 ---------------------------------------------------------------------------- 觀 禪 練 習 佛陀教我們仔細觀照身心的動作,以發展清明而專注的覺醒。發展注意力,專注和智慧的好方法,便是小心觀察腹部的起伏。首先,我們要觀察明顯的身體動作,當我們對身體動作能夠了了分明時,也就可以對比較細膩的心理動作了了分明。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用舒適的姿勢坐下來,閉上眼睛,背脊挺直而不僵硬。腹部的動作要觀察得清清楚楚:注意腹部的自然起伏,心中要記住整個過程的每一細節。不必發聲念"起","伏"。反之,只要對起伏的實際動作了了分明就可以。當你變得越來越清醒,能夠比較仔細地觀照腹部的起伏時,你就可以明白呼吸有時候是淺的,有時候是深的,有時候是急促的,有時候是緩慢而寧靜的。這些差異必須加以注意,但絕不可以刻意想控制或干涉呼吸。以平常心觀照呼吸,順其自然。 當你在觀察腹部的起伏時,你的心也許會散亂,如思想,感覺,感受等。心一亂,就要立刻注意。如果心中起了妄想,你就要知道你正在"妄想"。如果聲因引起來你的注意力,你就要知道你在"聽"。然後,你就把注意力回腹到觀照的最初目標 ---腹部的起伏上。 當你能夠比較專注地觀照腹部的起伏時,心一起妄念就可以立刻發現。不過,除非你的心能夠清醒到一有妄念就立刻覺察時,你仍將心猿意馬,妄念粉飛。不久,禪行者將知道自己一直在做白日夢。只要你知道你的心已經亂了,你就要耐著性子注意你已經"迷失"了,然後"記得要專注"。如此,你將愉快地重新觀照腹部的起伏。 行禪也可以訓練專注,這時候就要觀照腳的舉起,移動和放下。抬起頭,眼睛看著前方六呎的地面,步伐要慢而輕,步子要小,以保待平衡。第一隻腳要穩穩地踩下後,才可以再移動第二隻腳,記住你要知道你是在走路。行禪和坐禪交換練習,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譬如,三十分鐘行禪,然後三十分鐘坐禪,然後再一個小時行禪,一個小時坐禪。 在白天的一切動作和活動中,不管是吃飯,洗臉,走路或工作,都要對你的身體動作了了分明;當心中起了妄念,感覺或覺受時,也要清清楚楚。 如果你能夠知道你在注意些什麼,就可以不斷發展清明的覺醒。觀照時,要不急不緩,卻必須即時,肯定而清晰,不能粗糙。你不可以偷懶,盡作白日夢,你應該心攝萬物,清明覺醒。當你能夠一心繫念時,自然就會覺醒,漸漸也就不念而念了。不過,心一亂,就要立刻察知。 你只要"決定"想覺醒,就一切好辦了。不過,我們總是有罣礙,無法覺醒。我們的心被訓練得複雜萬端,因此,必須再訓練,以恢復覺醒。初機最好要跟禪師精進修行一段時間。閉關坐禪時,要萬緣放下,心境平和而慈悲為懷,全心全力發展覺醒。西方初學者通常需要一個月時間打好基礎,然後就可以隨時隨地修禪了。 ---------------------------------------------------------------------------- 行住坐臥, 無非是禪, 斯為無上 法門。 ---------------------------------------------------------------------------- 聖人是非常單純的 人: 當他走路時,他走路 當他說話時,他說話 當他聽時,他不想 當他走路時, 他不做白日夢 當他觸時,他不看 那很難辦到 那正是他為什麼 是聖的願因 那正是為什麼 人生多苦的願因 ---------------------------------------------------------------------------- 緊張是第一聖諦: 生命是苦。 ---------------------------------------------------------------------------- 智慧的代價 是 苦 但斷苦的 正是智慧 最後 別無 選擇 只能 自由地流血 ---------------------------------------------------------------------------- 你的痛苦也許是 打破 你的 所知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只有單純的 心 才能 了解 這個 稱為生命的 複雜問題 ---------------------------------------------------------------------------- 如果我們能夠 以萬物為 師 將可立即 免於 無謂的抗拒 和無謂的慾望 之苦。 ---------------------------------------------------------------------------- 在人生 目標的 學習 週程中 我們 恓恓惶惶 追求成功 完美無缺 ---------------------------------------------------------------------------- 坐禪不見得會讓我們覺得好過 但確實會讓我們了了分明我們的一切感覺 ---------------------------------------------------------------------------- 精進坐禪會讓我們解脫自在, 因為這段期間我們不必太 用心,也不必太摽心, 我們不必因妄念粉飛 而忙得暈頭轉向, 我們只是了了分明, 妄念隨起隨滅。 ---------------------------------------------------------------------------- 妄心隨 境 轉 遇順境則喜 ... 遇逆境則悲 ... ---------------------------------------------------------------------------- 深受妄念執著瞋恨之苦的人, 一入禪定, 就可以了知心的去向。 ---------------------------------------------------------------------------- 您的心 自有主張 (您把 心 安住 在那裡?) ---------------------------------------------------------------------------- 人的思想 未必是發自 真如本性 那就是為什麼 佛陀要教我們 觀照思想 免得受其影響 ---------------------------------------------------------------------------- 在我們 醒來之後,睡覺之前 所發生的一切 都不是 我們所能控制的 ---------------------------------------------------------------------------- 無明障蔽和思想粉亂的人 不識得真如本性 一輩子口嘗盡甜酸苦辣 愚昧無知,跟跟蹌蹌 自己傷害自己 至死不悔 ---------------------------------------------------------------------------- 如果生活 一帆風順 就沒有必要 修身養性了 正因為世事多艱 洵非易與 所以我們要 精進坐禪 不退不轉 ---------------------------------------------------------------------------- 心是 跳出這個 泥淖的 唯一途徑 好好 修心 邪惡 自私 瞋恨 情緒 都會 使這把唯一的鑰匙 變得不靈光 ---------------------------------------------------------------------------- 每一個人 每一天 都必須有一段 安身歇心的時間 ---------------------------------------------------------------------------- 坐禪是 我們對待自己 最友善的 方式 ---------------------------------------------------------------------------- 心就是一座 花園 我們想什麼 它就長什麼 或雜草叢生 或鮮花滿園 ---------------------------------------------------------------------------- (但即使是 一株雜草 也可以學習 開花) ---------------------------------------------------------------------------- 證悟 只是 不斷修行的 結果 . . . . . . ---------------------------------------------------------------------------- 你可以 做 得到 ---------------------------------------------------------------------------- 我們的性格 可以由精進修行來培養 如果我們修持慈悲 就可以變得更慈悲 如果我們修持忍辱 就可以變得更能忍辱 如果我們修持布施 就可以變得更有能力布施 ---------------------------------------------------------------------------- - 講通 - - 慈愛 - 觀照實相 - 構成一個互依互仔的 三角形: 忽視其中一個 就減少其他兩個 修持一個 就增加所有三個 ---------------------------------------------------------------------------- 基本上 人生是苦的 因為 1. 人生有缺陷 2. 每年只有兩週假期 3. 我們的歡樂變化無常 4. 沒有人當生成就 5. 我們必須不斷洗澡 6. 高速公路車滿為患 7. 我們必須從苦樂才能記取教訓 8. 我們的名字粗俗不雅 9. 我們必須辯論人生並不苦 10. 我們往往要沉緬過去和 幻想未來才會覺得快樂 ---------------------------------------------------------------------------- 正念 放在 伸手可及的地方 ---------------------------------------------------------------------------- 以正念為樂 控制你的心 把你自己 從七情六慾 的泥淖中 拉出來 有如陷入泥中 的大象 能夠走出污泥 ---------------------------------------------------------------------------- 天下沒有自吃的午餐 修行必須 生生世世,年復一年 日復一日,分分秒秒 精進不懈 ---------------------------------------------------------------------------- 慈悲關懷 讓每一個來到你跟前的人 離開你時 能夠更美好 更快樂 ---------------------------------------------------------------------------- 慈悲是 至高無上的態度 ---------------------------------------------------------------------------- 有一天,一位母親喪失了她的獨生子。她就捧著孩子的屍體,來到佛陀的跟前,請求佛陀給予補救。佛陀答應幫助她,如果她能夠帶回來一袋白芥子的話。不過她只能向那些家裡從來沒有死過人的人家要芥子。 這位傷心的媽媽,就挨家挨戶地問,是否有人曾經死過。答案都是肯定的。這家三年前死了祖父,那家的母親死於難產,每一家都是這麼告訴她:"活的人少,死的人多。" 不久,她就知道了生命的性質。她兩手空空地回到了佛陀的面前,佛陀就安慰她,死是一切生物都免不了的。 她終於了解,人類的生命就像燈光般的閃爍不定,於是停止哭泣,接受她的獨生子去世的事實。 ---------------------------------------------------------------------------- 走向境墓 走向子宮走向 境墓走向子宮走向 境墓走向子宮走向 境墓走向子宮走向 境墓走向子宮走向 境墓走向子宮走向 境墓走向子宮走向 境墓走向子宮走向 境墓走向子宮走向 境墓走向子宮走向 境墓走向子宮走向 境墓走向子宮走向 境墓走向子宮走向 ---------------------------------------------------------------------------- 開悟是 生命的 一個選擇, 來生,來 生,來生,來 生,來生,來 生,來生,來生 來生, 來生, 來生, 來生, 來生, 來生, 來生, 來生, 來生, 來生, 來生, ---------------------------------------------------------------------------- 在佛陀的時代,有一位年輕的比丘,名叫難陀,他不了解正念的必要性。有一天,難陀比丘急著要把他最好的袈裟供養給開悟的老師僧伽羅。 這個念頭使難陀魂牽夢縈,他心裡頭想著,對一位修行到家的老師如此懷慨,功德心足很大。 他自言自語:"藉著這個高尚的行為,我必然很快就會開悟。"因為他的修行功夫還不夠,無法對思想的性質了了分明,認不出這是他的自私心和執著在作祟,使得他的竟圖染污不淨。 的二天,這位年輕的比丘,在僧伽羅離開寺院之後,把房間打掃乾淨,端來飲用水和洗滌用的水,準備好坐墊和鮮花,舖上他所要供養的袈裟。 然後,他就坐下來等,一看見僧伽羅回來,立刻跑到馬路上,恭迎老師到他的住處。老師看了房間之後,對於難陀的勤勞和虔誠,很是高興。 難陀請老師坐到墊子上,供養飲水,幫老師洗腳。然後,拿起棕閭葉,替老師扇風。接著,獻上袈裟說,他要以全心全意供養老師。 老師發現這位年輕比丘並未照見自己的慾望,讓自己執著於供養的念頭。老師認為因緣已經成熟了,應該把不能一心不亂的危險告訴難陀。 老師於是回答說,他已經有一套袈裟,並不需要這項供養,要求難陀把它轉送給其他比丘。難陀聽後,再三懇求,只希望老師能夠感謝他,想不到老師反而要他轉送給別人。 老師的婉拒,傷了難陀的心,於是心生憎恨。 雖然他還是站著替老師扇風,心中卻一片晦暗。他不以掃除憎恨和專心扇風來修習正念,卻讓心執著於這件事情上。一想到要供養袈裟而被拒絕,就起憎恨心,他想: "如果僧伽羅不肯接受我的供養,為什麼我還必須當和尚?我要還俗。"他開始心煩氣躁,胡思亂想,忘了當時他正在替老師扇風。 "如果我還俗,"他盤算著:"我要如何維生?我將賣掉這件袈裟,買一隻母羊。母羊會生小羊,我把羊賣掉,就可以發財。 "錢積多了,就可以娶一房媳婦,太太將替我生個孩子,然後我要把孩子放在車內,帶著妻兒回來這裡,向僧伽羅長者致敬。在途中,我將對太太說:"太太,把孩子送給我,我要抱他。"太太將回答:"為什麼非抱不可?推車就可以啦!"說著說著,她就把孩子抱在胸前,想要自己把,卻因力氣不夠,讓孩子掉落到地上,車子從他身上輾過。那時候,我會對她說:"太太,你毀滅了我。"一氣之下,我會拿起手杖往她頭上敲。" 難陀一面站著替老師扇風,一面這麼思索著。由於想得太入神,棕櫚扇一轉就打到老師的頭上。僧伽羅心想:"為什麼難陀要打我的頭?"他立刻發覺難陀腦海裡的每一個念頭,就對難陀說:"難陀,你沒有打中太太,可是為什麼我這個老頭子卻必須挨你一杖呢?"這位年輕比丘就對自己說:"真丟臉!老師知道我心中的妄念。" 老師告訴難陀,如果他想懺悔,就必須來到面前坐下。難陀顫抖著身子,坐下來,眼睛看到不久前他得意洋洋才掃掉淨的地面。 僧伽羅很有耐心地低聲說:"難陀,你知道你很不用心觀照你的思想嗎?你知道由於你妄想粉飛,才使得你遭受無謂的痛苦嗎? "你的供養給得並不自在,因為你要求我以某種特殊的方式接受它。當你所求不遂時,你就起憎心。憎心越來越大,你毫不加以觀察,終於使你六神無主。當你站著替我扇風時,你的心思早己飛到九霄雲外了,完全語當下無關。 "你知道胡思亂想的危險嗎?你知道如果你不把心觀照好,你會痛苦地陷入不正常的心境嗎?不正常的心境會使心衰弱,變得多愁善感。 "必就這麼被自私的慾望所削弱了,陷入執著無法自拔,終於使得你失望,僧恨,愚昧,悔恨。難陀,你應該精進修行,發展正念。 "正如你所看到的,不能夠時時刻刻正念分明的人,一定會痛苦不堪,如果知道如何觀照紛亂的慾望和痛苦的執著心,就可以離苦得樂。" ---------------------------------------------------------------------------- 天真無邪的心,樂竟做一切嘗試,只因為它的天真無邪。 ---------------------------------------------------------------------------- 要想自由自在 心須任何時任何地 都心無罣礙 有時候表現自己的特色 有時候隨順他人 有時候埋名隱姓 ---------------------------------------------------------------------------- 執著是我們最大的自我虐待。 ---------------------------------------------------------------------------- 請記住... 萬物 有始 必有終。 ---------------------------------------------------------------------------- 如果我們不能明智地進食,我們將只會使自己的心便秘。如果我們能夠以品嚐的心,接受別人所供給的任何食品,不就自由自在了嗎? 執著任何飲食會毒害精神。食物本身並非超越的途徑。它只能維持身體,讓心得以尋求開悟。 ---------------------------------------------------------------------------- 我們的一生必須 睡掉三分之一,因為 我們整天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 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 ---------------------------------------------------------------------------- 總明人既不樂觀 也不悲觀 他們能夠看清 萬事萬物的真面目 ... ---------------------------------------------------------------------------- 每天早晨 如果我們發願 掘開每一個情境的 真理, 奇蹟 就可以整天 發生在我們身上了。 ---------------------------------------------------------------------------- 當你發現 你到底是什麼人時, 那就美得 超乎你的 夢想了。 ---------------------------------------------------------------------------- 還有什麼 比自由 更好的事嗎? ---------------------------------------------------------------------------- 當你 飛翔時 你可以說話或不說話, 唱歌或不唱歌, 跳舞或不跳舞, 笑或不笑, 吃或不吃, 玩或不玩, 嚴肅或不嚴肅, 畫圖或不畫圖, 接觸某一個人或 不接觸某一個人, 去或停留 生或死 百味一如 都 是 美好的*美好的*美好的 ------------------------------------------------------------------------------ 業就是 竟願 然後行動 每一次, 你做了善業 它就會回到你身上。 ------------------------------------------------------------------------------ 興 旺 是 活得仁慈的結果。 ------------------------------------------------------------------------------ 錢總是 有幫助的。 ------------------------------------------------------------------------------ 不想成功是不對的。 ------------------------------------------------------------------------------ 在人生旅程上, 不要說"但" 我 很想... ... 但... ...我想 去那兒... ...但... ...我 想做... ...但... ------------------------------------------------------------------------------ 對負面的人生, 做不平衡的反省, 會使你沮喪。 在每天的盡頭 列一張表,寫下 發生在你身上的好事情 ------------------------------------------------------------------------------ 佛教徒不: 傷物 殺生 害物 佛教徒會: 以愛心祝福一切 把興旺帶給大家 讓大家活得愉快 活得自在 他的朋友 愛他懷念他 ------------------------------------------------------------------------------ 佛教五戒: 不殺生 不偷盜 不妄語 不飲酒 不邪淫 ------------------------------------------------------------------------------ 有些人用酒,菸或麻醉物 來治療他們的心, 但就像每一種藥 吃多了就不好。 ------------------------------------------------------------------------------ 神經過敏 的人 倚賴 假日 週末 和 沒有值班 的 日子; 凡能心存欣賞 的人, 每天都在 慶祝。 ------------------------------------------------------------------------------ 控制你的心 不要被你的心 所控制 ... ------------------------------------------------------------------------------ 人如果能 控制他自己的心 便是聖人 ------------------------------------------------------------------------------ 你的衣櫥 是 你的心 的 鏡子 ------------------------------------------------------------------------------ 放鬆 是 緊 張 的 唯一藥物 ------------------------------------------------------------------------------ 告訴你自己 我能夠學習放鬆 ------------------------------------------------------------------------------ 心煩 是 自然的事 ------------------------------------------------------------------------------ 腫瘤 也是 自然的事 ------------------------------------------------------------------------------ 對你的小孩表示你的愛 每天告訴他們 你多愛他們 ------------------------------------------------------------------------------ 對每一個人表示你的愛 時時刻刻 總是 以愛心 表示 你的想法你的感覺 ------------------------------------------------------------------------------ 我們的人際關係 叫我們 不可以隨便 要 求 別人的東西 ------------------------------------------------------------------------------ 愛不是擁有 ------------------------------------------------------------------------------ 純潔無瑕就是: 清明地選擇 我們的食物,我們的居所, 我們的朋友,我們的衣服, 我們的一切 ------------------------------------------------------------------------------ 慈悲的*有品德的 不疲不厭的*從容不迫的*見多識廣的 佛陀是最 博學的*勇敢的*細緻的*譧恭的 興旺的*辯才無礙的*莊嚴的 ------------------------------------------------------------------------------ 布施是修行進步的第一要件。沒有愉快而自然的布施,就不可能受施。為什麼會有這種簡單的布施?那是把不執著直接表示在行動上,不執著就是解脫痛苦的鑰匙。 就像所有美德一樣,布施需要經常注意培養,把你的所有收入撥出一小部分,啟發你的靈感,讓布施能夠開花結果。你可以從最基本的物質層面來修習布施,其結果將立刻顯現在所有層面上;不管是財務,禪定,人際關係或情感,都將越來越趨理想。布施的行為很快就會使你一帆風順。 你可以從你的個人收入中提撥十分之一,你的世界觀將會因而整個改變;你的生活將會越來越順利,越來越有朝氣。 當我們必須布施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時,務必留意回向到修行上。 我們必須讓培養智慧的源頭豐沛。 我們布施之後,受施者如何運用,完全是個人的事,必須由他自己去決定。 ------------------------------------------------------------------------------ 把省吃儉用剩下來的錢拿來布施。 ------------------------------------------------------------------------------ 毘舍佉女很慷慨,她是一位百萬富翁的女兒,也是佛陀的主要護法。她經常布施和照顧住在寺院中的僧眾。 有一天,她戴上最珍貴的珠寶去見佛陀。在路上,她覺得服飾不適宜,就取下所有裝飾品,交給婢女保管。 聽完佛陀的開示後,毘舍佉女就在婢女的部伴下回家,卻把珠寶遺忘在集會的地方。佛陀的弟弟和常侍弟子阿難發現那個包裡,就把它收好,放在安全的地方,準備還給毘舍佉女。 毘舍佉女聽到前後經過後,就決定趁這個機會送一份大禮給僧團。她先想到要供養珠寶,後來定出售珠寶,再利用所獲得的錢,買些僧侶最適用的東西。可是她卻發現沒有人買得起這麼昂貴的珠寶,於是決定自己買下來,再把錢供養僧團。 佛陀對於她的慷慨大方感到很高興,建議她蓋一座寺院,她也照做了。佛陀曾和弟子們住在那兒長遠六個雨季之久。 毘舍佉女不但沒有責罰婢女,還感激有這個機會做功德。 ------------------------------------------------------------------------------ 佛陀的最大護法是須達多,他是舍衛國的富商。當他首次聽到世界有一位完全開悟的導師佛陀時,就產生很強烈的意願要見佛陀。他等不及天明,半夜就動身了;走過叢林,單獨一個人摸黑來到佛陀停留的地方,天剛要破曉時,就見到了佛陀。 聽完佛陀的開示後,他受到很大的啟示,於是邀請佛陀和全體僧團在雨季期中跟他同住。 佛陀答應了,須達多就開始尋找一塊可以建道場的地方。最後他偶然發現舍衛國祇多太子的花園。這個花園很美麗,莊嚴而祥和,完全符合需要。這麼好的一個花園,祇多太子當然不肯放棄,所以他就告訴須達多,要以金幣舖滿整個花園才可出售,心裡想這或許可以打消須達多的念頭。 當須達多開始用車子運來黃金時,祇多太子明白這項交易太不尋常了,在整個花園快要被黃金鋪滿時,他就把剩下的一小塊地供養給僧團了。 道場就這麼蓋好了,佛陀的一生大半都住在這個地方說法開示。 ------------------------------------------------------------------------------ 不只是神喜歡 愉快的布施者 ------------------------------------------------------------------------------ 法施勝過一切布施。 ------------------------------------------------------------------------------ 自古以來 出現過 很多救世主。 但沒有人 成功地 救過這個世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拯救你自己。 ------------------------------------------------------------------------------ 我們不心試著說服那一個人 坐禪是正道, 我們要以自己的態度 (智慧,專注,快樂), 來顯示坐禪的利益。 ------------------------------------------------------------------------------ 不要只是因為 別人告訴你甚麼, 或它是一項傳統, 或你自己曾經想像過, 就輕易加以相信。 不要只是因為 出於對老師的尊敬, 就老師說甚麼 你信甚麼。 用一切方法 徹底地思考,你就 可以發現讓眾生獲 得利益和快樂的途徑, 然後走下去, 就像眾星拱月一般。 ------------------------------------------------------------------------------ ------------------------------------------------------------------------------ 作者是一位美國人,早年就開始探索智慧之道。他參訪了大半地球,遇見幾位非常稀有難得的人,他們不像他所遇道的其他人,他們沒有人類的通病,他們不被瞋恨,執著和自私所奴役。 作者以出家人的身份,利用他所修習的禪觀靜坐,來教坐禪人仔細觀察心的生滅起伏。他是靜點學院的導師,指引別人修行佛法,堅苦卓絕地放下自我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