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音叢書出版緣起】 向大自然學習佛法 香光書鄉編譯組 法音叢書是一套探尋佛陀智慧的叢書,是由泰國高僧佛使尊者的系列著作集成,也是 香光書鄉編譯組引介南傳佛教思想的開始。 [回歸佛陀的本懷] 在中國傳統的分類上,北傳佛教屬於大乘佛教,南傳佛教卻被貶抑為小乘佛教而長期 被忽視。誠然,大乘佛教的興起帶給佛教普化人間的新機,但是它大開方便之門的作風, 卻給外道思想趁虛而入的機會,使得後期大乘佛教的發展,漸有背離根本佛法的現象。 近年來,台灣佛教快速成長,各種法會、活動以及慈善、教育等公益事業,都吸引著 各階層的人士參與,一時之間,學佛蔚成風氣。愈來愈多的人開始探尋佛教的修持方法, 以彌補物質發展後的心靈空虛,有的人向上師尋求密法,有的人靜坐參禪,更有的人想要 只憑加持立即開悟....,在以佛教為名的天空下,各種修法正呈顯著多彩多姿的面貌。 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今天,我們在關懷自己的生命及佛教未來的方向時,實在不能 忽視南傳佛教內所保持的原始教義、制度與修行道。不忘失利他的菩提心,又能針對止息 煩惱而自利修道,當是佛教徒永遠要努力的課題。從這方向來看,未來的佛教世界,應是 南、北傳佛教相互闡發,全球佛教徒回歸佛陀本懷,一致創建人間淨土的佛教世界。所以 ,認識南傳佛教實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 [向大自然學習佛法] 佛使尊者終其一生都在宣揚正確且合乎理性的佛法,力圖斷除佛教在二千多年的流傳 中所參雜的外道思想及迷信色彩,他精研巴利三藏(尤其是經藏),但不著眼於佛學理論 及哲學的研究,而關懷如何把生命安頓在真理及和平當中,因此終其一生弘法不輟,大力 呼籲人類掌握生命,斷除我執,止息貪、瞋、癡,如此,不待死後,當生即能證得涅槃。 佛使尊者且認為若要真正解脫,必須向大自然學習。早期在森林中的修學時,由於觀 察動物的夜間活動,他肯定「法」不像世俗世界一樣在夜晚入睡,真正修法的人,他的身 體雖然入睡了,但心靈永遠保持清醒,隨時準備去觀察萬物的真相;在大自然中獨處無怙 時,他以「如果我害怕面對任何情境,我要持續在那情境中,直到恐懼消失」來自我訓練 ,用心去聽,用心去看,「直接面對」,使他體驗到佛法──本來如是。 「自然」是他一生的堅持,在大自然中學習到「如是」的見解,也充分表現在他看待 自己生命的態度上,如晚年生病時,他認為「生病本然如此,它是依於因緣的必然關係, .... 痛只是一種感覺,必須把它變成禪修的對象,盡可能深入研學苦、病及死」, 他用 內心的智慧克服痛感,深入瞭解生病只是「自然」的現象,本來如是。可見,大自然不但 是他心靈全新感受的泉源,自然界的規律也變成他生活的規律,每一種景象都是他修法的 對象。 佛使尊者不論在演講或著作中,也是這樣不斷傳遞自然的緣起法則,他的說法沒有玄 妙的幻想及深奧的哲理,直截而可行,而他也始終如此踐行,堪為踏實學佛、出離污染的 楷範,這便是我們引介佛使尊者著作的原因。 [讓佛使尊者的智慧普及華文世界] 佛使尊者所有的著作及演講稿都結集為《法音集》,包括以主題分類編譯的巴利藏經 ,及以泰文翻譯的《六祖壇經》、《黃蘗斷際語錄》,演講稿則以《人類手冊》流傳最廣 。尊者的著作目前在台灣已譯成中文的有《菩提樹的心木》、《人類手冊》、(異譯《人 生錦囊》)、《何來宗教》、《出入息觀修持法要》。比起泰國原著,被譯為中文者仍在 少數,我們希望能有計劃地將尊者智慧的結晶介紹給大家,計劃出版的有: 《一問一智慧》(Buddha-Dhamma for Students) 《解脫自在園十年》(The First Ten Years of Suan Mokkh) 《生命之囚》(The Prison of Life/The Danger of ‘I’) 《十二因緣》(Paticcasamuppada─Practical Dependent Origination) 《上座部佛教的幾種奇妙特性》(Some Marvellous Aspects of Theravada Buddhism)《開啟自然真理之鑰》(Key to Natural Truth) 《無我》(The Buddha's Doctrine of Anatta) 《法的社會主義》(Dhammic Socialism)  (以上書名皆為暫譯) [我們的作法與期望] 為了實現如上的願望,數位法師及居士組成香光書鄉編譯組,由在泰國出家修學的馬 來西亞籍曦比丘帶領翻譯。我們的作法是由編譯小組的成員分別自英譯本翻譯,每篇章完 成後,集體討論,查考工具書,互相校正,並由曦比丘對照泰文,以求符合原義,因此中 譯本在有些譯文及分段上會與英譯本稍有不同,有心對照英譯本的讀者,當能發現二種譯 本的異同。書中巴利文的部分,特請於巴利文有深入研究的達和法師校正,特此致謝。 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尊者所說的內容,有些是針對當時的泰國佛教現象而說, 為讓讀者能從中認識尊者的睿智及撥亂反正的用心,我們會加註說明。另外,為方便讀者 對義理能有更清楚的認識,在必要時,我們也會於註釋中補充有關的資料,當然這是在泰 文原著及英譯本中所沒有的,願這個新的嘗試,能幫助我們更深入掌握佛法的核心。 這一系列叢書能夠出版,還要感謝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悟因法師的鼓勵與支持,法師 甚至於百忙之中抽空參與討論、校訂,給予我們很多的指導。此外,也要感謝香光尼僧團 全體法師們的護持,使編譯小組能全心投入編譯工作,並且在文稿初譯時,提供許多寶貴 的意見,使我們的譯文更加淺白、容易閱讀。最後更要感謝讀者大眾,因為有許多讀者的 回應,鼓舞我們在這塊園地裡繼續深耕勤耘。 願這套叢書的出版能使讀者認識核心法義,建立學佛的基本態度,能更進一步深入三 藏法海,於生活中發現佛法的真諦,在人間落實解脫道。 一九九四年二月 註:書中所附巴利文,主要根據水野弘元編《е─э語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