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禪者序

戒、定、慧三無漏學乃是佛教的修學次第,此三無漏學可使凡夫成就聖位。覺音論師所造的南傳《清淨道論》即是以戒、定、慧三學為大綱,以七清淨及十六觀智為修學次第。緬甸帕奧禪師指導禪修,不僅依據《清淨道論》,還依據巴利聖典及《阿毗達摩》註疏,才有次第分明、內容完整的修學次第。並強調以戒為定慧的基礎,保護禪修者的慧命。

帕奧禪林修學的目標是「現見涅槃」。見到涅槃後,行、住、坐、臥,時時刻刻必須繼續再修習觀禪。觀照名色(五蘊身心)皆是無常、苦、無我。過去、現在、未來、內、外、粗、細、劣、勝、近、遠,這十一項都是觀照的範圍。如此才能慢慢銷減煩惱,進而親證道果。能觀察已斷那些煩惱、證何種果位,自己很清楚。故要時時檢查未斷的煩惱令斷,最後斷盡所有煩惱,證四果阿羅漢,不受後有,才是真正究竟的解脫。

在整個解脫道中,觀禪(毗婆舍那)必須以止禪(奢摩他)為基礎,才能如實照見真實名色法的生滅、無常、苦、無我。若無禪定力的支持,如何能分析色聚,了知身體只不過是地、水、火、風四大種色及二十四所造色的組合呢?當我們起心動念時,若無禪定如何觀整個心、心所的心路過程呢?若無禪定力,又如何能觀過去、照未來,貫穿整個三世的因果關係呢?因此,帕奧禪林修學的次第即是在「戒清淨」的基礎上,進而修習止禪業處。證得四禪八定時,達到「心清淨」。如此才能辨識名色,證得名色識別智即達到「見清淨」。以十二因緣觀,觀三世的前因後果,證得緣攝受智,即所謂「度疑清淨」。有見清淨、度疑清淨,才能慧觀三世因果關係名色的生滅、無常、苦、無我,然後證得思惟智、生滅智,達到「道非道智見清淨」。從證得壞滅隨觀智至行捨智,此七種觀智,才能達到「行道智見清淨」。進而證得種姓智、道智、果智與省察智,才是所謂「智見清淨」。是故觀禪以止禪為基礎,止禪則以安般念或四界分別觀為入門下手處。

在這末法時代,我還能修學整個原始的禪法,實感慶幸,如同回歸佛陀時代般令人法喜。感恩禪師多年潛修與智慧的結晶,才能將如此次第分明的禪法教授後學。他有所謂「外現聲聞身,內密菩薩行」的風範。這實在是當代難得的禪師與禪法。更慶幸的是,這次(19984月至6月)帕奧禪師應台灣新竹壹同寺與桃園雙林寺的邀請,首次來台指導禪修。此舉必將帶動台灣原始佛教禪修風氣,裨補以往不足之缺。亦希望禪師精闢的開示及問題解答,能使大家更深入了解此殊勝禪法的修學內容。

願正法久住,亦願此書的問世,能使世界各地想破除生死之迷、尋求解脫者有個依憑處。接引更多人真正步入解脫之道,親自體悟「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之三法印。並非空談理論,而是解行並進,定慧等持,止觀雙運。親證有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親證者才能享受其中的法樂。

                                                                                    台灣禪修者

                                                                                    淨妙 比丘尼 敬筆

                                                                                    緬甸 帕奧禪林

                                                                                     199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