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道論導讀--第二部分:定學[Concentration(Purification of Consciousness(Citta-Visuddha) of the Path of Purification(Visuddhimagga)]

清淨道論導讀--定學的一般教導[General Teaching of Concentration(Purification of Consciousness(Citta-Visuddha) of the Path of Purification(Visuddhimagga)]


資訊更新日期: 87('98)/08/12

第二部分:定學

1:定學在清淨道的地位。<序論>的開頭提到:「住戒有慧人,修習心與 慧」。戒學己教導「住戒」,這裡的定學教授「修習心」的方法。修定必須 以持戒為基礎。持戒,調理適切良善的人際關係與端直莊重的行為,排除了 外在重顯的煩擾。以此為基石才可能進一步修成定學,成就柔軟安樂的身心 ,作為修習智慧的資糧。 2:定學的八個問題。<<清淨道論>>以八個問題說明定學。第一:什麼是 定?第二:什麼是定的語義?第三:什麼是定的特點、功能、生起、依因? 第四:定有幾種?第五:什麼是定的雜染?第六:什麼是定的淨化?第七: 怎樣修習?第八:修定有什麼功德?比較戒學,定學增加了「第七:怎樣修 習?」這是定學最重要的部分,詳細教導初習者各種修定的方法,是本論的 一大優點,佔定學最大的篇幅。 3:本書對定學的章節安排。第二章是定學的一般教導,第一節將解答前六 個問題,乃定學的基礎知識。第七個問題的解答依次分成七個重點,前六個 重點是修定的準備事項,屬於第二節;重點七就是定的「修習法」,第三節 將教導修定的共通方法。第三章分別說明修定的四十業處(四十種修定的法 門)的各別,這是第七個問題的剩餘部分。第四章說明修定的功德,也就是 回答第八個問題。

第二章:定學的一般教導

  本章的第一節是定學的基礎知識,將解答定學的前六個問題。第二節是 修定的準備事項,解答第七個問題的前六重點。第三節是定學的共通方法, 乃第七個問題的第七重點的通論部分。

第一節:定學的基礎知識

<<清淨道論>>關於修定的前六個問題說明了定學的基礎知識。 第一:什麼是定?定就是善心聚於一境的特性。也就是一心不亂,而不是惡 心或散亂的狀態。 第二:什麼是定的語義?善巧保持心與心所(附屬於心的五十二種狀態,慧 學將解釋)在同一對象上,使心不雜亂。 第三:什麼是定的特點、功能、生起、依因。特點是不散亂,功能是消除散 亂,生起是消除散亂後的不搖動,樂是定的依因。 第四:定有幾種?可分五重解釋。 1:以一種解釋的就是不散亂。 2:以二種解釋的有四項。(1)近行定是修習行至接近定的狀態,安止定是 已到達定。(2)世間定是三界內的善心聚於一境,出世間定是超越善心而與 聖道相應。(3)有喜是定中伴隨著喜,無喜是定中沒有喜。(4)有樂是定中伴 隨著樂,有捨是定中伴隨著捨。 3:以三種幾釋的有四項。(1)下是初得到定,中是達到某種程度,上是已 善巧發展。(2)有尋有伺是有尋找又有伺察,無尋唯伺是已無尋找只剩伺察 ,無尋無伺是既無尋找又無伺察了。(3)有喜是定中伴隨著喜,有樂是定中 伴隨著樂,有捨是定中伴隨著捨。(4)小是近行定,中是色界無色界的善心 一境,無量是與聖道相應的定。 4:以四種解釋的有六項。(1)苦行道遲通達是修定的過程苦且通達觀慢,苦 行道速通達是修定的過程苦而通達觀快,樂行道遲通達是修定的過程樂而通 達觀慢,樂行道速通達是修定的過程樂且通達觀快。苦樂或快慢取決於渴愛 、無明、煩惱的輕重及六根的利鈍。(2)小定小所緣、小定無量所緣、無量 定小所緣、無量定無量所緣。小定是不熟悉定且不能進展,小所緣是所緣不 能改變也不能進步,無量定是可以進展的定,無量所緣是所緣可以自由改變 又可進步。(3)初禪是鎮伏了五種蓋住禪定的障礙而得到初禪的五種成分(尋 、伺、喜、樂、定),二禪是離尋伺唯有喜樂定,三禪是樂與定,四禪是定 與捨的感受。(4)退分是生起定的障礙,住分是住於定,勝進分是定的增長 ,決擇分是進求解脫。(5)欲界定是欲界的近行定,色界定是色界的善心一 境,無色界定是無色界的善心一境,離繫定是出世間的定。(6)欲定是強力 的願心得到的定,勤定是精進得到的定,心定是強的心力得到的定,觀定是 強力觀想得到的定。 5:以五種解釋的有一項。初禪是尋伺喜樂定,二禪是伺喜樂定,三禪是喜 樂定,四禪是樂定,五禪是定捨。(本論對色界禪仍以四禪為主作解釋) 第五:什麼是定的雜染?雜染是退分。 第六:什麼是定的淨化?淨化是勝進分。

第二節:修定的注意事項

  這節開始解答「第七:怎樣修習定的方法?」修定的方法依次分成七個 重點,本節提示前六點,就是修定的各種注意事項。 1:破除十種障礙修定的因緣。這些障礙使人沒時間修定或不能專心禪修, 初學者應當避免。 1.1:住所。有三種人住所會形成修定的障礙,熱心從事修建等事,好積存 物品,或以任何原因而貪著於住所的人。 1.2:家。管家是累的事,每天忙著佈施好幾個菩薩。 1.3:供養。忙著應付信徒、接受供養的人,忙著度眾生,應該避開信眾。 1.4:學眾。忙於教授學眾佛法,好為人師,以致沒時間禪修,應該離開學 眾,放生。 1.5:蓋道場。忙於蓋道場,以致沒時間修行,不應因此而荒廢道業。 1.6:旅行。忙著朝山朝聖,穿梭於道場法會之間,此該避免。 1.7:看護法友或父母的病。照顧師父、道友、徒弟,或父母的病,這是不 能推託的義務,但病癒之後即應破除障礙。 1.8:生病。為病所苦。 1.9:讀書。研究經典,迷於戲論,練習當鸚鵡。 1. 10:神通。執著於神通會障礙解脫。 2:親近禪師(教授禪的善友)。禪修是實際的體驗,不只是文字知識,修禪 而沒有善知識指導,常是迷路或盲修瞎練。 2. 1:可教授禪修的善友最好兼具六個優點。可愛,值得尊敬,循循善誘, 善於傾聽,能作甚深論說,不作無用的引導。 2.2:善友的優先順序。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得禪的凡夫、 善持三藏者、善持二藏者、善持一藏者、精通一部及其註釋而又知自我反省 的人。這些人是以佛陀的教法為準量,以傳承正法為依皈,不會自我標榜, 自創品牌。 2.3:如何親近善知識。親近如法的善知識是為了修行求法,應先具備兩種 態度,抱著貢獻自己給佛或阿闍梨的心態、懷著歡喜心。到了善知識駐鍚的 道場,應善巧服侍善知識,善知識經驗豐富、觀察敏銳,待其問:「為什麼 來這裡?」再告訴來的目的。若至十天善知識仍未申問,則應自行請法。 3:認識自己性格的方法。修定是為了集聚善心於一處,透過調伏自己粗強 的煩惱,或強化既有的優點,身心才可能初步安住下來。認識性格傾向,選 擇適當的方法,調整個性上明顯的負面情緒,或活化善良的面向。這裡先來 認識自己的性格傾向。 3.1:性格的種類。人的性格傾向有六類,貪、瞋、痴、信、覺、尋,可分 成三對。貪心的人對於善行有信心,所以貪與信是一對。瞋心的人對於善行 覺察清楚,所以瞋與覺是一對。痴是混亂而不能確立,而尋乃尋求而不能確 立,因此是一對。 3.2:造成性格的原因。根本性格是長期造成的,它的差異取決於過去業, 結生心的作業是決定因。 3.3:辨別性格的方法。性格表現為外在的行為與心態,有五種辨別性格的 方法。 (1):姿勢,例如貪心的人走路優美有序,瞋心的心走路急促,痴心的心走 路散亂。(2):做事情,例如貪心的人做事系統有序,瞋心的人做事快速, 痴心的心做事笨拙混亂。(3):食,例如貪心的人喜歡吃甜美的食物,細嚐 慢食;瞋心的人喜歡吃酸辣的東西,滿口快食;痴心的人沒有一定嗜好,散 亂其心不知如何下箸。(4):見,例如貪心的人即使見細小的喜悅事物亦驚 愕而久視不息,有大過錯亦不計較;瞋心的人若見細小的不如意亦感不悅, 見小過亦生瞋恨;痴心的人常依他人的意見,無智取捨辨別。(5)心理狀態 的生起。性格貪的人常生起如下的心態,諂、誑、惡欲、大欲、不知足、淫 欲熾盛、輕佻。瞋心的人常有念、恨、覆、惱、嫉、慳。痴心的人則有昏沉 、睡眠、掉舉、惡作、疑、執取、固執。信願強的人則有施捨、欲見聖者、 欲聞正法、多喜悅、不誑、不諂、信於可信樂的事。覺心強的人則有和靄、 可為善友、飲食知量、正念正知、努力不眠、為雨綢繆。尋求的人常有多言 、樂眾、不喜為善而努力、心不確定。 3.4:如何辨別自己的性格。上述的五種方法可以辨人的性格,敏銳的人, 透過自我觀察,漸漸地可以確定性格,調整行為與心態。親近善友,請法修 禪,能力具足的善友可以看清個性的症狀,對症下藥,提供禪修的方法。確 實服用,必可藥到病除。 4:選擇適當的修行法門。<<清淨道論>>提出四十業處(修行的對象),作為 修習世間定的法門。所謂「業處」,依文解義就是「工作的處所」 (Working-place);就實際修定而言,是指心的作業所焦聚的對象。另外,也 可以稱為「所緣」,就是修心的對象。業處或所緣都是禪修的術語,乃修心 的對象,不同於一般的認識論所討論的認識對象。 4.1:業處的內容有四十種,它們的名稱有十遍(地遍、水遍、火遍、風遍、 青遍、黃遍、赤遍、白遍、光明遍、限定虛空遍),十不淨(膨脹相、青瘀相 、膿爛相、斷壞相、食殘相、散亂相、斬斫離散相、血塗相、蟲聚相、骸骨 相),十隨念(佛隨念、法隨念、僧隨念、戒隨念、施隨念、天隨念、死隨念 、身至念、念呼吸、寂止隨念,四梵住(慈、悲、喜、捨),四無色(空無邊處 、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一想(食厭想),一差別(四界差別) 。第三章會教導四十種法門的各別修法。 4.2:性格與四十業處的順適關係。修定旨在調適心緒達到安住,重於對治 性格偏差,或增長潛在的善心。貪行者適合十不淨及身隨念。瞋行者適合四 梵住及青黃赤白的遍處。痴行者與尋行者適合入出息隨念。信行者適合前六 隨念。覺行者適合死隨念、寂止隨念、四界差別、食厭想。其餘六種遍處與 四無色適合一切性格的人。雖有上述的順適關係,修成任何一種法門都可鎮 伏蓋障。 5:適當的住處。禪修要選擇適當的住處作為助緣,不是一開始便來個「不 執著就好」。可以與教授的禪師共住是最恰當的,若不行,得另選適當的住 處。 5.1:不適合修定的住所有十八種。(1)大的道場常有人事的紛擾。(2)新道場 有很多新的工作。(3)古寺常須整修。(4)路旁的道場日夜常有客人來訪。(5) 泉邊的道場常有人們來汲水。(6):有菜葉的精舍常有人們來摘取。(7)有花 的地方人們來採花。(8)果樹的地方人們來採果子。(9)有名的道場常有朝聖 的信眾。(10)近於城市常是聲色交雜。(11)近於薪林常有人們伐材。(12)近田 的精舍常有農事。(13)有不和合者共住的道場常有諍鬥的事情。(14)市集附 近。(15)不信佛法的邊地。(16)國界處易有戰事。(17)常有異性或非人的地方 。(18)不得善友的道場是大過失。從今日看來,經懺道場、事業型道場、公 寓式道場等都是不適合修定的住處。 5.2:適當的處所須具備五種條件,離乞食地遠近適中,日間不憒鬧而夜間 安詳,無蚊蛇或強風烈日,食衣住醫藥無缺,有善友可解答修行的問題。 6:破除小障礙。住在適當的寺院中,得要進一步斷除細小的障礙。剪除長 髮及爪毛,補綴舊衣,洗淨污穢的衣服,缽生垢則應燒煮,以及清潔床椅。

第三節:修定的共通方法

  問題七:怎樣修習定?前六個重點己於上節說明,這節開始教導重點七 :定的修習法。本節先說明修定的共通方法,四十業處的各別修法待第三章 進行。在定學中的修法只教導降伏煩惱的世間定,慧學才開示導至徹底解脫 的出世間定。   定的經驗超越世間欲樂的享受,它有漸次安住與喜樂的進階過程和淨化 提昇的方法。本節的第一項提示修行至初禪的三階段,行者就不會迷失;第 二項說明四種禪的規定,為求實用,只詳說初禪。

第一項:修行至初禪的三階段

1:修準備相直到取相成就。 1.1:製作準備相。已了知修止的注意事項,初下手習止,依性格確認適合 的業處作為修行對象,準備製作好所選定的業處,這就是準備相。有的業處 不須製作特別的準備相,如念息法直接置心於鼻端念息即是準備相。須製作 業處的方法依不同對像而有不同的方式,以修地遍為例,地遍的製作有諸多 注意事項。地遍有兩種,自然之地是非人為的地、自然的地,如耕地;以自 然之地作為對象,這只適合前世曾於地遍生起禪定的人。人為之地是人造的 地,一般人修定宜用人為之地。製作人為的地遍宜用河泥的顏色,不適合用 青、黃、赤、白之泥的混合。它的大小約直徑二十公分的圓狀。它的位置可 以是固定的,每次取地遍的相就須到固定的地方;移動的準備相可以隨身攜 帶,方便取相。 1.2:修準備相,修習的方法就是置心於準備相上,反覆將注意力集中在製 作好的準備相上。剛開始調心相當不容易,就如調伏醉像,須耐心,精誠以 進,不斷地憶念外在的對象,百次,千次,努力不懈。以修地遍為例,念取 對像前先將身體與地遍調整為適當的位置,以舒服方便取相為宜。取相時眼 睛張開不宜太大或太小,開起來看了之後就自然閉上,試看看外在的對象能 否現於眼前。如此開與合,反覆憶取對象,百次,乃至千次,直到閉眼時, 外在的相也來現於心中,就像是開眼的狀態,這時才是取相成就。取相的過 程,可以配合數數開合眼睛而默念「地.地.地...」,以助成取相,這類 似念呼吸之初可以數息。 圖三:取相(圖待補) 1.3:取相成就,直到閉眼時其相狀現於心,猶如開眼時,這時已有初步的 安住與輕柔。 2:修取相直到似相成就。 2.1:修取相。取相成就之後,安坐修習,專心致志,數數思維專注取相, 修習再修習。太掉舉、動搖時,宜放鬆放緩,太低沉、不明顯時,宜集中專 注。漸離掉舉與惛沉,越來對取相越親切,覺得好玩,為伊消得人憔悴也有 興味,取相漸次趨於清淨、明顯、柔軟,不須用力造作、輕安,鎮伏五蓋時 就是似相成就。 2.2:似相成就,就是近行定。似相時,對象極其清淨、明顯、柔軟,鎮伏 五蓋,以近行定等持其心。取相與似相的區別,前者的相猶有模糊還不明淨 ,後者猶如明鏡、出雲翳的滿月,極其清淨實百千倍於取相。 3:修似相直到安止定成就。修似相的方法就是如何保護似相,成就安止定 就是初禪。從近行定達到安止定,有三類的修行方法。 3.1:調整七種適不適合的生活事項。(1)住所,選擇定境易生起的地方。(2) 容易托缽的地方。(3)避免三十二種無用的談論,例如政治事務,品評男女 ,世俗的學說等;適度地談論有助於解脫的知見,少欲、知足、遠離煩惱、 不執著、精進、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十事也是修行的次第。(4) 接近持戒有德的人。(5)食物,有的人以甜為適合,有的以酸為適合。(6)氣 候,有的人適合冷,有的人適合熱,食物與氣候因人而有不同的適合。(7) 姿勢,有些人適合經行,或以住、坐、臥為適宜。 3.2:調心為主的十種安止善巧。(1):令事物清淨,淨化自己的身體,潔淨 生活用具與住所。(2)使五根平衡發展。五根(信、精進、念、定、慧)的偏重 發展,心就不易安住平等相續,所以五根的均衡發展有助生起安止定。(3) 於相善巧,熟悉各種生起、發展、保護所緣的技巧。(4)惛沉時當策勵心, 可以用擇法、精進、喜覺支來活化心。修擇法覺支的方法,如遠離惡慧的人 、親近有慧的人、觀察蘊處緣起等。修精進覺支的方法,如思維惡趣的怖畏 、思維解脫的功德、思維隨佛而行不能懈怠、思維正法的偉大、作光明想、 遠離懶惰的人、親近精進的人、觀察四正勤。修喜覺支的方法,修佛、法、 僧、戒、施、天、寂止隨念,親近慈愛的人。(5)掉舉時當抑制心,可修輕 安、定、捨覺支來降伏心。修輕安的方法,如受用悅意的食物、受用舒適的 氣候、選擇輕鬆的姿勢、用中庸的加行、遠離暴惡的人、親近身輕安的人。 修定覺支的方法,如適時抑制、適時策勵、不干涉平等的正行、遠離無定之 人、親近有定之人、觀察禪與解脫。修捨覺支的方法,如中庸對待有情、中 庸的對於諸行、遠離愛著的人、親近平等心的人。(6)不樂修定時如何喜悅 心,可以觀察八苦而使心驚醒,或念三寶的功德。(7)功用均等時當行捨心 ,如馬夫對於平均進行的馬,只任其自由奔跑。(8)遠離無等持的人。(9)親 近等持的人。(10)專心致志於定。 3.3:精進平等是成就安止定的總原則。修定以平等正行努力修定,遠離惛 沈與掉舉。猶如外科醫師的實習生,惛沉遲鈍的人不敢動刀,一事無成;伶 俐掉舉的人急速下刀,造成傷害;修行者當如遠離沉掉的醫生,適切用刀, 正中要害。 <<清淨道論>>教授修成安止定的方法非常豐富,生動,切用。但於修 成似相的階段提示較少,或可依這裡的三類方法來助成。


第二項:四種禪

1:初禪。 1.1:近行定與安止定的差異。上述三類保護似相的方法,從近行定修行到 定止定,不只鎮伏五蓋,且具足五種支分(尋、伺、喜、樂、定,參見下面 對初禪的規定)。這時的心相並不是實相,只是定心相應的境界,切莫誤以 為開悟之類。近行定與安止定的區別,前者的禪支不穩固,猶如幼兒學走路 ,屢屢跌倒在地上,後者就如有力的人,可以持續穩固地站立。四十種業處 有十種只能達到近行定,不得定止定,它的內容是八隨念(十隨念中除了身 至念與念呼吸)、食厭想、四界差別。 1.2:初禪的規定,就是離開五蓋且具備五種支分。五蓋是欲貪(五欲的貪求) 、瞋恨、昏沉(昏昧)與睡眠(欲睡)、掉舉(浮躁不安穩)與惡作(後悔所作的惡 行)、疑(懷疑),詳見不善心所(第六章第四節)。初禪的五支是尋、伺、喜、 樂、定。尋是尋求,心專注擊觸於所緣,它可以鎮伏五蓋的惛沉與睡眠;伺 是伺察,心繼續深細考察,它可以鎮伏五蓋的疑。初禪的尋與伺沒有渴望求 知的衝動,不是豁然開解的恣意,它是依於澄淨與安住。尋伺的差別,尋就 如擊鐘之初的響,伺猶如鐘的餘韻。尋又如鳥振翅上飛,伺如下降的平滑。 喜是喜悅歡喜所緣,可以細分為五階段,小喜身上的毫毛豎立,毛孔都感到 歡喜;剎那喜猶如電光剎那剎那而起;繼起喜猶如海岸的波浪,於身上數數 現起而消逝;踴躍喜是很強的,全身踴動;遍滿喜遍身內外歡喜,猶如吹脹 的氣泡。遍滿喜成就才是成就初禪的特點,喜可以鎮伏五蓋的瞋。樂是愉悅 安樂,遍滿喜成就後引發身心輕安,成就身心兩種樂,安詳地享受喜才是樂 ,它可以鎮伏五蓋的掉舉與惡作。初禪的喜與樂不是豪爽的快感、不是酣暢 的舒適,它是平靜清涼。喜樂的差別,喜是行蘊,樂屬受蘊;喜是對於所緣 的滿足,樂是享受獲得的滋味;喜猶如沙漠困乏的旅人見到了林水,樂如受 用水。定是安住於一境,可以鎮伏欲貪;它是禪支的主要特點,但是成就初 禪必須餘四支均衡兼用。 2:二禪是尋伺止息,內淨心專一故,無尋無伺,定生喜樂,第二禪具足住 。自在熟悉初禪才能修習二禪,否則驟修二禪反而會退失初禪。 3:三禪是離喜的妙樂,而住於捨、念與正知,成就捨念樂住,第三禪具足 住。 4:四禪是由斷樂及由斷苦,並先已滅喜憂故,不苦不樂故,捨念清淨,第 四禪具足住。


  • 回到護法法師 Homepage。

  • 回到府城佛法篇。
    歡迎指教!

  •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