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殿臣先生講南傳佛教----南傳佛教的傳佈和發展(上) []

[ 本貼 ] [ ] [ ] [ ]

本貼內容為轉載作品,版權為原轉載處所有,內容觀點不代表樂趣園立場。


鄧殿臣先生講南傳佛教----南傳佛教的傳佈和發展(上)
20020621 09:19  
  

一位元善知識來電話問有關中陰的問題,我對這個問題也沒什麼研究。大乘佛教講中陰,或者叫中有,叫Antarq-bhava,從這個詞翻譯來的。南傳佛教跟大乘佛教認識不一致,他們不是這樣看這個問題的。這個中陰啊,是說人死了以後,到他再降生這段時間,或者7天,或者兩個7天,或者是七七四十九天。這段時間,識身沒有血肉了,不吃東西,只聞香的東西來維持,所以叫尋香(gandharva)。大乘佛教是這麼講的中陰或中有。南傳佛教認為人去世以後,同時就會像蚯蚓一樣向上爬呀,後半截身子還沒離開,上邊已經抓住前面了,基本上是同時的。某一個地方的人去世了,在另一個地方就有人出生,幾乎是同時,沒什麼時間差距,沒有一個中有階段。我們這裏做佛事超度就是在這個期間。他們和我們在這方面有些區別。 

巴厘語系的佛教是在亞洲的南方,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和中國的傣族地區,實際上不只是傣族一個地區,還有阿昌,還有幾個民族,布朗、崩龍等都是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大約有一百多萬人。所以說我們中國三大語系的佛教都有。不過我們巴厘語系的佛教比較薄弱,歷史也比較短。 

南傳佛教,巴厘語系的佛教首先傳入斯里蘭卡,其他幾個國家、地區,緬甸、泰國、柬埔寨、我國傣族地區就晚了很多。佛教傳入斯里蘭卡以後才形成了南傳佛教,才形成了巴厘語系的上座部佛教,才形成了南傳佛教文化圈。 

佛教傳入斯里蘭卡,他們本國人有一種說法,說佛陀在世時三次來到蘭卡島,佛陀住世的時候曾經去過三次,佛陀成道之後哪年哪日去了,記錄得很清楚。他們有一本史書,叫《大史》(Mahqva/sa),是西元五世紀時一位叫Mahqnqma的僧人寫的,其中記載了佛陀三次來島的情況。但是一些學者和一些外國人都不太相信他們這種說法。因為佛陀在世時在中印度一帶的摩揭陀、拘薩羅等地弘法。那時印度有16個邦國,大概有七、八個,十來個國家是佛陀活動的範圍,他沒有到別的國家去過,他連印度的南部都沒去過,更何況渡海到蘭卡了。但是他們說佛陀去過,而且記錄第一次到過什麼地方,第二次到了什麼地方,第三次到了什麼地方,到了以後發生了什麼事情,講的什麼經,他們都有記載。我在這裏給大家介紹一下,大家一起不妨研究一下。我們是這樣認為,也許佛陀真的去過呢,如果還有什麼根據可以證明,我們可以相信這種說法,現在我們還不能相信。實事求是地講,佛教的傳入不是在佛陀住世的時候,是在佛陀涅槃兩百多年以後,阿育王在世的時候舉行第三次結集以後傳入斯里蘭卡的,大約是西元前248年。上次講的第三次結集以後派了9個使團,以阿育王的兒子瑪亨德為首的第九個使團到斯里蘭卡去傳教。據說佛陀在世時曾經說過,我的教法能夠在十四國盛行。所以阿育王非常重視,他派他的兒子瑪亨德,後來又派他的女兒僧伽密達到斯里蘭卡傳教。這也記載得很清楚,是哪一年哪一日,我們推算是西元前248247年波松月,相當於67月份,月圓的那一天到的斯里蘭卡。他們一行7人,瑪亨德為首,瑪亨德當時32歲,戒臘已經十幾年了,他是20歲受的具足戒,是位飽學長老,學問很深,是目犍連子帝須的弟子,是律藏的傳人。他帶著整套的巴厘三藏到了蘭卡島。當然不是說帶著巴厘三藏的整套書,那時沒有文字記載,是完全靠記憶,他們能背誦,都是巴厘語,因為佛陀在世時講經就用的這種語言。之後佛教才在斯里蘭卡傳播開來。他們到了當時斯里蘭卡的首都阿努拉特布拉,在王都東北邊七、八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密薩加山,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正在山上打獵,這時瑪亨德一行來了,碰上了。瑪亨德就試一試國王的智力,看他有沒有智慧,能不能接受佛法,就跟佛陀當時一樣,佛陀當時也是猶豫不決,要不要給眾生說法,眾生能不能理解呢。瑪亨德向國王提了幾個問題,問了以後認為國王不是一般的人,能接受佛法,就向他講佛法。這位國王實際上在這之前和阿育王有些聯繫,通過一些商人,資訊是溝通的,現在我們分析,在這之前對於佛法、佛教他是聽說過的。瑪亨德這樣有學問、有知識的飽學長老向他這樣一講法,他就接受了,接受了以後就把瑪亨德一行接到王宮,為王宮裏的人說法,結果使整個王室的人都信了佛教。京城的百姓很快也都皈依了。連續幾天講經,很快全國就有很多人信了佛教,有的人出了家。當時傳入的情況大概就是這麼記載的。所以現在斯里蘭卡每年的波松月(六月)紀念瑪亨德來島,舉行大規模的慶祝活動,報紙上也都有紀念文章。佛教就是這樣傳入了。 

在這裏我要解釋一下,咱們中國佛教的傳入幾乎是跟佛經的翻譯同時進行的。一開始翻譯的都是小乘,很快就傳入大乘,傳播和譯經的活動是同時進行的。隨著譯經的發展佛教傳入中國。而時間大約是在東漢以後,三國以後,我看有人分這麼幾個時期。一開始第一個時期是在兩晉南北朝,第二個時期是在梁武帝以後,隋唐的時候達到鼎盛,大約經歷了四、五百年的時間。一開始譯經是外來的僧人,印度的僧人,或是中亞的僧人,從名字可以看出來,象支讖、支謙是月氏人,鳩摩羅什是龜茲和印度人混血。一開始是這些外國人來譯經,後來是中國人和外國人合作譯,再就是中國人如玄奘等去取經。他們感到譯的經不准,不可信,所以到四、五世紀以後,法顯、玄奘、義淨等才到印度去取經,所以我們經過了比較漫長的時期。五六百年的時間,隨著譯經的開展,佛教逐漸地傳入中國。這麼一比較就看得出來和南傳不同,南傳第一從時間來講,他一下子就成功了。第二,印度以瑪亨德為首的一行人來一講經,直接就把佛經傳入斯里蘭卡了。而中國譯經這些人是經過中亞、西域、蔥嶺這一帶,經過了中轉,經過了一些驛站,不是直接傳來的。大約是從印度傳到犍陀羅,從犍陀羅傳到罽賓(喀什米爾),再傳到龜茲這邊。當時犍陀羅是佛教中心。這樣一比較就可以看出不同來。南傳佛教,巴厘語系的佛教沒有經過翻譯,印度的高僧直接傳入,中間也沒有經過中亞,西域這樣的地方,直接就傳來了,實際上就是在幾個月之內傳遍全國,斯里蘭卡成為佛國。而我們中國北傳就不同,大概經過了四、五百年,五、六百年的時間,不斷有人來中國譯經,在洛陽一地當時就有上千個印度的人、西域的人,佛經是經過翻譯以後才傳播的。不翻譯中國人認識不了,這就有不同。從這裏也可以看出,他們的佛教比較古樸,純真。 

當然我們非常敬佩那些譯經大師,他們對中國佛教文化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我們要永遠感謝他們,但有些不准的地方。他們譯經是“梵客華僧,聽言傳義”,一開始來沒有帶著經,只是記誦,憑腦子記憶,印度的、中亞的僧人是憑著他們背過的那些經念出來,別人就記下來,之後再翻譯,再加工潤色才能寫出來。“方言共鑿,金石難合”,所以有的經一譯再譯,三譯,甚至有四譯、八譯、九譯的。為什麼要多次翻譯?就是因為不准。梁啟超先生曾經說過:讀翻譯的經是很危險的。就是因為有些不准的地方。兩相比較,巴厘語系的佛經應更接近佛說,更加真實,更加精確,因為傳入時佛陀剛剛涅槃兩百多年,而且是剛剛舉行了第三次結集。佛陀涅槃三個月以後,大迦葉、阿難、優婆離這些人就舉行了第一次結集。佛陀涅槃一百年時搞了第二次結集。二百多年的時候舉行了第三次結集。什麼叫做結集,巴厘語叫Sa/g]ti,意思是集體唱誦,大家都背得過,某甲背一部,某乙背一部,大家就在一起一部一部地背,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就進行討論,同意了以後,通過。所以搞一次結集需要幾年時間。為什麼要搞結集呢,就是怕記不准。因為跟現在不同,現在寫在書上了,白紙黑字,錯不了。那時候憑著各個人的記憶,怕弄亂了,所以要搞結集,一次一次地搞結集,集體唱誦。佛陀的弟子就是怕走樣,所以搞結集。聽說第三次結集,阿育王搞的結集,有一千僧人參加。第一次五百,第二次七百,第三次一千,都是有名的高僧,在一起唱誦,共同校對、核實、研討佛經,大家統一了以後算是通過了。阿育王的兒子瑪亨德到斯里蘭卡傳教的時候就是剛剛搞完第三次結集。所以從這一點來說也應該是比較真實可靠的。從時間來說是佛陀剛剛涅槃兩百多年,從他們掌握的佛經來說,是剛剛結集完的巴厘三藏——律、經、論。而瑪亨德本人又是一個律學大師,是優婆離系統傳下來的第六代傳人。他們傳入的就是這樣一部巴厘三藏。 

當然我自己也曾經產生過疑問,他們六、七個人居然把那麼大量的經都記在腦子裏,而且包括那些注釋都記得,這似乎難以置信,記得那麼準確。他們七個人是這樣,有五位長老(五個比丘),一位小沙彌,一個居士。沙彌叫蘇瑪那,是瑪亨德的妹妹僧伽密達的兒子,瑪亨德的妹妹是生過孩子以後才出的家。他們這麼七個人把整個三藏記得那麼準確確實令人懷疑。但是印度這些國家呀,他們確實有這樣的本領,一個人背得很多。他們有分工,叫 * * bhqnaka(長部師、中部師等),是專背某些經的人。據說緬甸也有這樣的僧人,他們能背過很多。在1956年搞第六次結集時,也是背誦,很多緬甸僧人能背好多經。他們南方國家不提這樣的疑問。就是這樣傳來了,傳入的是巴厘三藏,來的是瑪亨德,時間是西元前三世紀中期。傳入的情況由於有很多歷史書記載,是可信的。說佛陀三次來島,令人難以置信,但是西元前三世紀瑪亨德來島傳教這是可信的。佛教就這樣傳播開來。 

他們是六、七月份來的,過了二十幾天就到了雨季,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把自己的花園,大梅林園佈施給他們,建了一個寺廟叫大寺(Mahqvihqra)供瑪亨德他們住。雨季來了以後他們要安居,要到山洞裏去住,離開寺廟,據說天愛帝須給他們修了68個山洞,度過雨季。度過雨季之後,瑪亨德派沙彌蘇瑪那回到印度,取來了佛陀的舍利,象骨舍利。取來以後建了一座塔,塔寺(Th[pqramaya]。這時候天愛帝須國王的弟妻,叫Anura,要求出家,瑪亨德說他沒有辦法,得叫比丘尼來傳授比丘尼戒。於是就請他的妹妹來。他妹妹僧伽密達是一個有名的比丘尼,在西元前236年左右帶了一棵菩提樹苗來到了蘭卡。菩提樹苗是從釋迦牟尼成佛的那棵菩提樹上剪下的一個枝帶來了,栽在了大寺的院落裏,生長發育到現在,這棵樹還在,成了大菩提樹。印度那棵菩提樹後來死掉了,據說阿育王非常敬重菩提樹,遭到他王后的嫉妒,說你愛它了,不愛我了,王后破壞了那棵菩提樹,後來又經過很多摧殘,就沒有了。所以現在最早的菩提樹,早古老的就是斯里蘭卡這一棵,已經兩千三百多年了。僧伽密達帶來的這棵樹活到現在。我們都去參拜了這棵菩提樹,當然有很多人保護它了。阿育王派很多人來護理這棵樹,晚上都有人值班,不讓野象傷害,不讓鳥獸、蟲災來傷害它,有很多的措施,來保護這棵樹。這樣菩提樹有了,佛舍利塔有了,寺廟有了,僧團也有了,這就都具備了。所以佛教傳入成功,在斯里蘭卡站住腳了。史書上說在西元前232年,瑪亨德搞了一次小的結集,花了十個月的時間,同時我想他也是為了教導蘭卡人。當時斯里蘭卡用的是僧伽羅語,僧伽羅語和巴厘語是很相近的,瑪亨德來了以後很快就學會了僧伽羅語,他用僧伽羅語來講經。同時斯里蘭卡的僧人也學巴厘語,這樣就融合在一起了。所以說上座部佛教、巴厘語佛教非常順利的,一次性的,直接的傳入了斯里蘭卡,沒有經過什麼別的地方。不象我們中國佛教,是經過中亞,翻譯後傳入的,佛經中有許多中亞西域佛教的痕跡。我們說它直接,還因為它的語言沒經過翻譯,就是佛陀直接講的那些經,經過第三次結集以後傳入了,也沒受到什麼阻礙。因為佛教文化比較高,蘭卡的比較低,蘭卡人很快就接受了,佛教在蘭卡傳佈就成功了。 

圖片說明:斯里蘭卡大寺菩提樹 

(中國佛教文化資訊中心提供 /鄧殿臣/劉樂明、丁宇禪整理,趙桐定稿)
 

 

本貼由小金魚200262118:35:17生大師佛發表.


netsh.com


本貼跟從標題:

[ 本貼 ] [ ] [ ] [ ] [流覽]


選擇類別
朋友Email:
您的Email:

留言:


http://www.netsh.com.cn/midi/tianyi.m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