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總目錄 ▲▲▲▲▲▲▲▲▲▲▲▲▲▲▲▲▲▲▲▲▲▲▲▲▲▲▲▲▲▲▲▲▲▲▲ ▲▲▲▲▲▲▲▲▲▲▲▲▲▲▲▲▲▲▲▲▲▲▲▲▲▲▲▲▲▲▲▲▲▲▲ 【 第4期 目錄】 ◇◇◇◇◇◇◇◇◇◇◇◇◇◇◇◇◇◇◇◇◇◇◇◇◇◇◇◇◇◇◇◇◇◇◇ /張慈田 什麼是死亡?依佛教的說法是捨棄了壽命、煖熱、意識,因此呼吸已滅盡,五蘊已不再作用了;依現代醫學的說法,死亡是心臟停止、瞳孔放大、腦波停止(腦死)等,而不再有生命跡象。一個人的死亡,意謂著他的六根將隨即腐敗散壞,一生所擁有的一切財物將不再擁有,所有親戚朋友將永遠分離訣別,一切皆在無聲無息的進行中。因為有死亡,所以有許多宗教、哲學產生,佛陀也說:「世間若無此三(老、病、死),佛不出世,亦不說法,以有此三故,佛出世為眾說法。」(別譯雜阿含經第67經) 面對死亡,古今皆有人在追求長生不老的仙丹或避死的妙方,但始終沒有一位是免死的成功者。有的人一出生即面臨死亡,有的人長命百歲終於蒙死神的招喚,「一切人歸死,無有不死者」,因此,想避免死亡是徒然無功的,一切皆按照自然律的有生必有死,除非是不生,那麼就能究竟不死的。不生可能嗎?當然可能,但是必須在這一生澈底了悟四諦(苦、集、滅、道),免除了任何業力的牽引,才能不生不死,增一阿含經卷24第10經說:「四諦之妙法,如實而不知,有生亦有死,不脫長流海,是故當起想,修諸清淨法,必當離苦惱,更不受有患。」要得到盡此生之後不再生(不再死)就必須有修為。 對於此生的死,死亡本身是一個概念,我們求遠無法體會死亡是什麼,可以說是死亡對我們是無足輕重的,「因為當我們存在時,死亡對於我們還沒來,而當死亡時我們已經不存在了。因此死對於生者和死者都不相干;因為對於生者說,死是不存在的,而死者本身根本就不存在了。」(古希臘哲人伊比鳩魯語)若能明白死亡是無足輕重的事,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放下一些迷思,那麼,我們還怕死嗎?對大部份的人來說,還是不容易由觀念的解惑來驅除恐懼,因為恐懼是很經驗的、很深沈意識的,要面對這最後的、不可避免的、不可挽救的情境,情何以堪!不過,還是有方法來轉化、消弭恐懼。 這個方法很類似佛陀在《中部》《怖駭經》開示在森林裡,面對種種恐懼情境的處理,恐懼的當時,身體應保持同樣的姿勢。走路時繼續保持走路,站立、坐著、躺臥時都繼續保持當時站立、坐著、躺臥的身姿,坦然面對當境的死亡威脅,直接去感受當下身、心正在發生的實況,將有助於捨棄對未來永不來的死亡幻想,也將有助於捨棄黏著於過去的心念,正住在當下,應是最有力地直接面對死亡及消弭死亡恐懼的方法。當然若不臨死抱佛腳,平時就應多作身心觀察的練習,或作「死想」的練習,以達到永離死亡的恐懼。(《嘉義新雨雜誌》第4期) ◇◇◇◇◇◇◇◇◇◇◇◇◇◇◇◇◇◇◇◇◇◇◇◇◇◇◇◇◇◇◇◇◇◇◇ 內觀禪修法(一) / 護法法師 主講 趙金美 整理 ◎ 一定要靜坐 每次我介紹自己說:「我是山地人」,大家以為我是原住民,但是穿衣服不一樣,不曉得從哪裡來,每個人臉上都露出微笑。我不是台灣的山地人,是尼泊爾的山地人。 靜坐有很多不一樣的經驗,好像我們住在另一個世界;我們生活上每天忙著,很少人能參與靜坐的課,壓力比較大,每一個人生活速度快,容易緊張,因為工業國家的關係。 我們可以多多少少練習佛法,有興趣可以繼續,沒有興趣就很快畢業,非常自由的,每一個人都快樂、高興、舒服、輕鬆,心靈過得好,這樣子蠻好的。我看到台灣的人幾乎每一個人都很忙,錢有了但是不快樂,不快樂而有錢好嗎?沒有錢的人卻可以過得快樂,可能有某些部份缺少蠻多;每個人一定能達到快樂的境界,怎麼樣達到呢?一定要靜坐。 ◎ 快樂過生活 有一段時間我到森林讀書,剛到森林裡,那兒有好幾位法師,他們都帶著笑容,每天微笑,當時我笨笨的,以為對不認織的人為什麼要笑?我很疑惑,為什麼要笑? 看著一棵樹、一朵花就笑出來,我還以為他們都是不正常,覺得很奇怪。在森林裡有吃的、有住的,但是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看起來好像很無聊、非常無聊:剛開始沒有辦法坐,一直想到以前住的地方,執著! 靜坐,我們可以了解身體,我們身體有什麼東西?肉體裡面看到的是肉、骨、血。身體裡還有感受,細胞裡有感受存在,有時候我們說痛苦、壓力太大,在哪裡?骨裡?肉裡?還是血裡?有沒有想過?我們有一種感受,苦或樂,有時候會鬱卒,有沒有?我是問這種感受在哪裡?在哪一個細胞裡?肉部分?還是血裡面?骨裡面還是骨髓裡?細胞部分?腳部分?耳朵部分?還是腦筋裡面?眼睛部分?鼻子部分?還是心臟裡面?今天靜坐的目標是從一開始我們先要注意身體有三個東西就夠了,骨、肉、血就可以了。 還有身體裡有感受,有苦受、樂受、大家都喜歡樂的感受,是不是?身體方面快樂的感受每一個人都想要越長越好,但是,事實上一天內,快樂的時間比較短,有壓力、煩惱的時間比較多,是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時內快樂時間比較多還是煩惱的時間比較多?(答:「煩惱的時間比較多。」)哇!不簡單。一天笑出來五分鐘嗎?有?沒有?有一分鐘嗎?(答:「還不到。」)哇!這樣子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爛了。小時候快樂還是現在比較快樂?小時候比較快樂是不是?現在長大了,為什麼不快樂呢?生活裡一定有問題產生了。如果你注意到小時候比較快樂的話,越來越長大,越來越進步了,為什麼快樂沒有進步呢?為什麼快樂越來越少?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說小時候比較快樂,長大後比較不快樂、壓力比較大,這樣一定有問題,身體裡苦的比較多,樂的比較少。每一個人都希望每天快樂比較多,但是太少了。可不可以調整呢?可以。 ◎ 觀察呼吸以增加快樂 什麼方法可以調整呢?什麼東西有「來來去去」呢?「息」。我們最重要的是生命,維護生命的要有「息」,就是出、入息,吸氣、吐氣。哪一天氣吐出去了,不能再進去了,怎麼辦?某一天,一定會的,你氣吐出去,不能再吸進去了,身體就沒有用,誰要?沒有人要了,是不是?你的兒子也不會喜歡了,你的先生,你的太太也不會喜歡,會討厭,會恐懼。如果我們吸氣後,再沒辦法吐氣了,怎麼辦?死了。 我們所有的價值在哪裡?是不是在呼吸中?生命的一切能量從哪裡來?從吸氣、吐氣。我們很少注意它。在生命當中,它幫助非常多,它給予生命的能量,它只要停下來一天,這身體就沒有用。你注意過呼吸嗎?生氣時吸氣、吐氣比較快,還有火氣,像是有火要跑出來的樣子,心臟也跳得比較快。如果你開摩托車開得很怏,會不會早一點壞掉?肉體也一樣,你常常生氣的話,這肉體會早一天往生。所以,生氣時氣跑的速度快,等於生命的力量缺少,傷害到身體裡的某些部分,結果沒辦法長壽。所以,看到生氣時,你慢慢的吸口長長的氣,就不會生氣了。從這裡•可以控制,身體裡發生的所有問題,從鼻孔可以解決。不必用手,不必用其他任何的武器。這鼻子可以來調整,什麼問題也可以改變。如果生氣時如何處理?馬上可以長長的吸氣、吐氣,吸氣、吐氣,吸氣、吐氣,這樣子三次就夠了,不會生氣。不相信的話馬上試試看!你們常常生氣嗎?有沒有吵架?罵小孩子?想要罵他們之前,先在罵之前,三次吸氣、吐氣,又可以繼續罵,沒關係,味道不一樣。因為你本身會比較清楚,罵的時候也會清楚一點。想罵就直接罵出來不好,你有無明,吸氣、吐氣之後再罵,比較好聽一點,不會很難聽,聽的人也會比較高興;有時候,我們不注意吸氣、吐氣,馬上發脾氣就罵下去,這樣子不好聽,會有副作用。 當我們很快樂時,吸氣、吐氣怎麼樣?有沒有想過?吸氣、吐氣會比較順、平靜,好像是沒有吸氣的樣子,比較舒服的,會不會?這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候。什麼時候最快樂就是吸氣、吐氣非常慢,不必用力,自然的,又清清楚楚的吐氣來,吸氣清清楚楚的,什麼念頭都沒有;那時候非常快樂,這種快樂跟其他快樂不能比較。 ◎ 練習呼吸 吸氣、吐氣大家來練習,第一次靜坐的人要注意:脊椎骨要放直,頭部下額要稍微收回來,肩膀放輕鬆,兩肩平等,目標放在鼻孔裡,嘴閉起來,眼睛也閉起來,注意鼻孔中間,手平放在臍下,重疊,兩拇指相抵,也可以怎麼樣放輕鬆就怎麼放。我們一開始最好是脊椎骨放直,地心引力就不容易拉你,自然會平靜、安樂舒服的感覺自然的來,不用求佛菩薩。有沒有拜拜?供養水果?供養一點點,供養時要求一萬、兩萬塊,可能嗎?如果水果供養時一點點,要求一萬多塊,誰要當佛陀?那是不可能的。我們貪比較多,要求的比較多,痛苦就越多。我們希望一個東西時,一定有一個痛苦,希望一千個東西,
一定會有一干個痛苦。所以,現在什麼要求也不要有。 現在我們練習呼吸。(一)吸氣、吐氣算一,這是第一次「一」。(二)吸氣、吐氣,一;吸氣、吐氣,二。(三)吸氣、吐氣,一;吸氣、吐氣,二;吸氣、吐氣,三。(四)吸氣、吐氣,一;吸氣、吐氣,二;吸氣、吐氣,三;吸氣、吐氣,四。(五)吸氣、吐氣,一;吸氣、吐氣,二;吸氣、吐氣,三;吸氣、吐氣,四;吸氣、吐氣,五。……這樣從一算到十如果吸氣、吐氣,一,念頭沒有跑出去,就算可以;如果吸氣、吐氣,一;吸氣、吐氣,二;沒有念頭,可以,到(三)吸氣、吐氣,一;吸氣、吐氣,二,你有念頭了,心出去了,就再回來一次吸氣、吐氣,一;吸氣、吐氣,二;吸氣、吐氣,三,算三時,沒有念頭就可以了。練練看,從一到十可不可以都沒有念頭的數,如果有念頭的話,要重覆那個地方。可能一千位有一位一個念頭也沒有,從(一)算到(十),那時候,你開始有一點點定的能量,開始心可以定下來。(靜坐) ◎ 明覺的設定可以好安眠 我們有許許多多的苦累積下來,或為心裡骯髒的、不好的東西,這些東西要怎麼樣處理掉?我們坐著就可以,坐著清清楚楚吸氣、吐氣,睡覺時也可以。你們有作惡夢嗎?有沒有常常作惡夢?為什麼會作惡夢?睡醒起來有沒有新鮮的感覺?如果沒有新鮮的感覺,因為我們睡覺時方法不對。如果你有作惡夢的話,睡覺前就心裡這樣默念:明天我還有沒有機會再穿上我的衣服,鞋子?注意衣服跟鞋子就夠了。明天我有沒有機會穿這件衣服、鞋子?念這個,絕不會作惡夢。還有睡醒起來,每個人都希望是輕鬆、舒服,是不是?如果起來時覺得太累,這不好。我們睡覺的樣子不對的關係。為什麼不對?睡覺之前有一大堆煩惱,一大堆東西,想著明天很多要做的事情、很多計劃,睡不著覺、緊張。所以,躺下時,心裡默念著:「現在是最快樂的時間到了,我快要睡覺了。我今天快樂的睡覺,心裡面什麼都沒有。」你明天起來,好輕鬆!所以,睡覺之前,我們有設定,跟沒有設定,起來時不一樣。一段時間的提高警覺性,就影響這麼多!如果今天太忙很累,希望明天起來時仍然很輕鬆,要怎麼做?躺下時(右側躺下),左腳放右腳上,像臥佛一樣,注意吸氣、吐氣,五分鐘就夠了;明天起時,很輕鬆。警覺性提高後,不會累,這很奇妙的。如果你剛爬完山回來,人很累想睡覺,睡覺時,突然聽到有人說你的朋友或者你的親人發生意外撞車,本來很累想睡覺的,聽到這句話馬上醒過來,累都跑出去了。又比如房子著火了,是你哥哥的房子,一聽到這句話,就不知道累了;身體是很累,但是聽了這句話後,累都跑光了,因為你這念頭太強、太深了,結果累都跑掉了。所以,身體裡面是有能量的。 ◎ 內觀能通達生命的奧秘 有時候,煩惱比較多或壓力比較多,怎麼處理?這可以調整的。因為所有的煩惱是我們輸入的,自己叫的,自己存在的,好像存檔那樣子,自已放進去的,但並不是說我們不能脫掉他,當然可以的。所以,你快樂的時候,有關係佛陀嗎?沒有關係。你哭的時候,有關係嗎?沒有。哭也好,笑也好,都是你的事,不是其他人的事。佛陀教導我們,你做什麼事,你一定要清楚,做之前,心裡默念一下,你做什麼。先試試看,做一段時間看看。比如說,你想要哭了,你要知道,先默念一次說:「我要哭了。」哭了以後,眼睛會變漂亮,因為沒洗過的眼球,眼淚掉下來,哭了後,眼球洗過,眼睛會溧亮,不相信照照鏡子看,哭了眼睛變漂亮;但是如果沒有注意,你哭了以後,臉會更醜陋,像鬼的臉一樣。那是「不知道」哭起來,如果「知道」哭起來,非常輕鬆,哭了以後,眼球會漂亮。「知道」跟「不知道」做,影響身體非常大。靜坐是內觀的一種方法。有的柬西要看,看了以後懂得很奧妙,這生命非常秘密的東西。(1994.5.15.講於嘉義新雨道場「靜坐班」)(《嘉義新雨雜誌》第4期) ◇◇◇◇◇◇◇◇◇◇◇◇◇◇◇◇◇◇◇◇◇◇◇◇◇◇◇◇◇◇◇◇◇◇◇ /陳瑞嫦 靜坐使人心靈得到寧靜,全身覺得輕鬆,精神愉快,腦子裡沒有雜念,也沒有壓力,心裡充滿善意,不會有惡念。第一次學靜坐,收獲良多,暈車減少,身體的官能疾病得到治癒,增強抵抗力。筋骨舒暢,彈性良好,神經放鬆,全身感覺溫暖,身體獲得健康,心情也很好,待人坦誠,真是美好人生在握。 自從實施靜坐活動以來,帶給生活很大的影響,遇到操心事,自己容易處理情緒,有方向疏導,使心理的「結」得到舒解,不致於難過或生氣,也可以使腦子冷靜下來。思考問題,容易找到問題發生的原因和解決的方法,並且願意耐心地發出善心去面對問題,因此結果都是圓滿而合理的得到答案。 自己得到好處願意分享給人。我是小學老師,每天面對的一群學生,難免有秩序難以掌握的時候,或者心浮氣躁不能靜下來上課,因此老師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先給他們解釋清楚靜坐要領,再分解動作大家一起做,結果收效很大。起初學生只能做 我常到各醫院去探訪病人,談話中也把靜坐的方法帶給他們,病患躺著一樣可以做,不管內科的急慢性疾病,或骨科、產後的婦女等,只要他們肯靜下來,放下心理的負擔,認真地照樣做。幾次下來,他們的感覺是,心裡不再緊張了,晚上可以睡得好,疼痛也減少,體力恢復得很快。這些好處,都是因為體內各種內分泌得到協調,暢通筋絡和血脈,以及免疫系統恢復所致,因此靜坐人人都應該學習,是保健良方,值得推廣。 (按:本文作者係新竹師院實小老師,她參加新竹市教育局舉辦的保健活動系列的靜坐班活動,該班由張慈田老師指導。)(《嘉義新雨雜誌》第4期) ◇◇◇◇◇◇◇◇◇◇◇◇◇◇◇◇◇◇◇◇◇◇◇◇◇◇◇◇◇◇◇◇◇◇◇ 降伏嗔念 /達彌卡法師著 舍利弗尊者說有五種方法可以滅除升起了的嗔念。那五種呢? 『就以一個言語潔淨,行為卻不潔淨的人為例子吧!假設有個穿著以破布製成的袈裟的僧人,看見路上有塊破布,便用左腳踩壓著,用右腳攤開,觀看它有利用價值,然後繼續上路。同樣的,對一個言語潔淨,行為卻不潔淨的人,我們不必理會他的行為;相反的,應注重他潔淨的地方。』 『對於一個言語不潔淨,行為卻潔淨的人,我們又如何滅除嗔念呢?假設有一個被熾熱的天氣折磨得疲倦厭煩、喉乾口渴的人來到一個長滿青苔、水藻的池塘。他投身入池,撥開苔藻,再用雙手掬水來喝,全身備覺爽快,然後繼續上路。同樣的,對一個言語不潔淨,行為卻潔淨的人,我們不必理會他的言話;相反的,應注重他潔淨的地方。』 『對於一個言語、行為不潔淨,心念卻不時達致清澈平靜的人又如何呢?假設有一個被熾熱的天氣折磨得疲倦厭煩、喉乾口渴的人,看見一個積滿水的牛蹄印坑,他於是想:「這是牛蹄印坑,如果我用雙手或找個杯來掬水,必定會把泥漿給攪拌上來,變得不適予飲用了。若我扒在地上,像牛一樣低頭飲水又如何呢?」想著他便如此做了。同樣的,對於一個言語、行為不潔淨,心念卻不時能達至清澈平靜的人,我們不必理會他的行為、言語,應注重他清澈、平靜的心念。』 『對於一個言語、行為不潔淨、心念又不能達至清澈平靜的人又如何呢?假設有一個身患重病,痛苦難挨的人,獨自徒行在前後都沒有村落的大道上,既找不到合適的糧食與藥物,也找不到人來照顧或指引到另一個村落去。若有人看見他,一定會起憐憫之心,想著:「這可憐的人,若得不到他人的幫助,一定會死去。」同樣的,對於一個言行不潔淨,心念又不能達至清澈平靜的人,我們應發慈悲心,同情他,想著:「這可憐的人應放棄惡行、培育善行,否則死後一定不能輪迥到善道。」』 「對於一個言行潔淨,心念又清澈平靜的人,我們又如何滅除嗔念呢?假設有一個被熾熱的天氣折磨得疲倦厭煩、喉乾口渴的人,來到一個清涼澄澈的池塘。池邊萬木爭榮、林蔭蔽天,是個歇腳的好地方。於是他跳入水中沐浴暢飲一番,再躺在樹蔭下歇息。同樣的,對於這麼一個人,我們應想著他在言行上的潔淨與心念上的清澈平靜。」 (錄自達彌卡法師著•郭錦彪、劉妙蓮譯《佛陀法語》,原文出自巴利文《增支部》第三冊、第187頁)(《嘉義新雨雜誌》第4期) ◇◇◇◇◇◇◇◇◇◇◇◇◇◇◇◇◇◇◇◇◇◇◇◇◇◇◇◇◇◇◇◇◇◇◇ /張慈田 有一日,佛陀住在遮利迦,他的侍者彌希表示要到闇度村去托缽。佛陀說,這正是時候。於是彌希就動身到闇度村去托缽,托缽回來,吃過飯,走到金鞞河邊去,並在河岸邊休息。那時候,他看見一處芒果林很幽靜、適意,頗適合精進用功,內心想著:若佛陀允許的話,他將來此地精進禪思。 彌希回到佛陀的住處,向佛陀表示要到芒果林去精進用功。當時只有佛陀一人在,佛陀要他稍待一陣子,等其他的比丘來了再去。但彌希說,世尊已成辦聖道,所該修的已修成,不用再累積修道資糧,而他尚須用功累積修道資糧,並再度要求到芒果林去精進用功。佛陀再度回答,要他稍待一陣子。但彌希執著馬上要去,提出第三度要求時,佛陀就說:你要精進用功,我還能說什麼?做你此時該做的事。 彌希即起身,禮拜世尊之後,即前往芒果林,在一顆樹下坐下。當時是中午時分,他感覺有三種不善的思緒大量湧上心頭,即:欲貪的意念、瞋恚的意念、傷害的意念。他感覺這是很奇怪的事,原本以為在清靜無人干擾的地方,就能迅速降伏貪、瞋、害之意念,但適得其反。在黃昏時候,彌希回到佛陀住處,報告禪修情形。 佛陀告訴彌希,有五種方法能成熟未解脫的心。第一、要有善知識、善友、善伴。第二、守護比丘戒,完美地修持身口意業,見到小罪起危險之心。第三、依身心狀況,適時憶念少欲偈、知足偈、獨居偈、離群偈、精進偈、戒律偈、禪定偈、智慧偈、解脫偈,解脫知見偈,以排除煩惱。第四、努力精進排除惡不善法,修行善法。第五、以智慧觀察生滅,觀察苦之消滅。 佛陀了解之後,自說到:庸劣且微細的念頭,能令人滋生喜樂,令人團團轉,從此生至彼生而不自覺知,這些庸劣的念頭將被棄捨,不再遺留,聖者的心永不再為喜食所穿越。 (本文原文為《自說經》第四品第一彌希經)(《嘉義新雨雜誌》第4期) ◇◇◇◇◇◇◇◇◇◇◇◇◇◇◇◇◇◇◇◇◇◇◇◇◇◇◇◇◇◇◇◇◇◇◇
《嘉義新雨雜誌》第4期 (19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