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四十二期/84年6月20日
邁向一個終生學習的社會(下)
魏惠娟 主講
八十三年十一月廿日講於嘉義市立文化中心
如何準備以邁向終生學習的社會?
終生學習既然這麼重要,那我們要如何準備,才不會被時代淘汰,先來看看其他國家的作法。
日本為迎接終生學習的社會,在一九八八年先將「社會教育局」改名為「終生學習局」,在一九九○年制訂「終生學習振興法」,然後在東京成立一個終生學習資訊中心,來支援終生學習的活動。
在美國,柯林頓總統提出六個科學性的教育目標,其中第三個目標──學校的教育要讓學生建立持續學習的觀念。不讓學生覺得只要通過考試,這輩子就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強調一輩子學習的重要。其中第五個目標是識字能力,希望到西元○○○年每個美國國民都能有識字的能力,這是美國的作法。
我國教育部在第七屆教育會議裡,提出未來要以終生教育為一重要發展方向,並提出統整各級各類教育,建構終生教育的體制。所以,去年開始全國已經有三個成人教育研究所成立,最早有台灣師大社會教育研究所,新成立的有中正大學及高雄師大成人教育研究所,表示政府有很強的決心要推動終生教育。國家的作法如此,我們自己也要開始有所準備,我們該怎麼做呢?
[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首先,要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舊的學習模式是「先全時間學習,再全時間工作」,新的學習觀念則是「活到老,學到老」。學習已不只是學生的事,學習也不一定要到學校讀書,學習的管道很多,例如聽演講、座談會、讀書會,參加安慧學苑辦的佛學研讀班,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甚至自己在家裡看書,也是學習,平時養成作讀書計劃的習慣,一年要讀完那幾本書,年終時就可以檢討,收穫會比較大。像阿公阿媽年紀大不方便出來聽演講,就可以在家裡看書、看錄影帶或聽錄音帶,我知道有的媽媽在坐月子時,雖然孩子生下來很喜悅,可是每天與奶瓶、尿布為伍,生活有時會很「鬱卒」,因此就利用餵奶的時間聽錄音帶,這也是一種學習的方式,所以各位不要把學習刻板化,任何方式、任何地方都可以學習,當然大人先要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孩子們自然就會有正確的觀念。
以前朋友或學生家長常問我:「孩子不讀書怎麼辦?」我就問她:「你自己在家裡有沒有看書?」她說:「沒有,我很忙。」你自己從來不讀書、不學習,打開電視都是看豬哥亮的餐廳秀,怎麼可能叫孩子愛讀書?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有個笑話說:有位國中老師去作家庭訪問,因為學生在學校偷抽煙,結果家長看到老師來了,要請老師抽煙,找遍全身上下找不到,剛好孩子下課回來,就問孩子有沒有煙,要借一支請老師抽,如此這般,老師再怎麼講也沒用。家庭教育最重要,所以我們要先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
其次,要有積極的態度,我們常有一些藉口:「我很忙,晚上還要去看店,沒辦法啦!」「等孩子長大再說吧!」孩子小要照顧,不過同時也可以學很多東西,例如聽錄音帶或等孩子睡時看一些雜誌等,不要把學習的方式太刻板化了。還有的人說:「我老了,學不來,那是你們年輕人的事。」像我爸爸就常和我講:「我老了,學不動了。」我就告訴他上了年紀的人最怕老人痴呆症,這種症狀並不是因為你老了就自然會痴呆,而是你沒有使用頭腦造成的!有位教育心理學博士說人腦愈用愈進步,不用就會退化,年齡無關退化,因為老了而學不來,這是錯誤的觀念,所以如果想避免老人痴呆症就要趕快學習,不管你用什麼方法,看書、想事情或動手做東西,反正就是不要讓自己閒下來。
所以各位不要說「我老了,我很忙」,不要說「讀那麼多書幹什麼,又不能賺更多錢」。有句話說「學問就是財富」、「知識就是力量」,財富力量愈多不是愈好嗎?有人曾問我:「你讀到博士,又當教授,一個月有沒有賺到三十萬?」我說:「三十萬除以五才等於我的薪水。」對方說:「賺這樣而已,為什麼要出國讀書,花那麼多錢,人家我們隔壁水泥工一天就賺一千五,夫妻二人一起做,一天就賺三千啦!」也有人常講:「人家王永慶沒讀多少書,事業不是做那麼大?」儘管王永慶只有小學畢業,可是他從小學畢業後並沒有放棄學習,否則事業能做這樣好嗎?當然我們也不可以用金錢衡量別人,自己要先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因此,不要說太老、太忙或讀書不能賺更多的錢,這些都是藉口,為了健康要學習,頭腦動起來,才不會生病老化。
[建立自我導向的學習方式]
建立自我學習的方式就是要主動,自己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成人和孩子的學習方式不同,老師說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做,但是成人的學習特性卻是「自我導向」,所以各自照著自己的需要、速度來學習,老師只能扮演在旁協助的角色而已。各位有沒有發現,當你讀書時,如果採被動的態度一直聽別人講,很容易打瞌睡,看書看著也容易打瞌睡,如果你一面讀一面思考,提問題問自己,不但有刺激也比較有趣味,更不會睡著了。所以,讀書時一定要自我學習,主動學習不要依靠老師。
我有個朋友去年才從美國回來,她出國時女兒才讀小學一年級,去了五年,回來剛好讀國一,第一次月考平均九十五.
六分,可是在班上排名第十二,她打電話告訴我說女兒很痛苦,每天考六科,都來不及消化,老師還常說她成績不夠好,女兒讀到半夜一點,她就一點才睡,女兒五點起床,她也五點起來,女兒不崩潰她都要崩潰了,她說想幫女兒轉到一個沒有壓力的學校。我的建議是:如果女兒想轉學不妨轉學,不過目前所有學校的教學方式幾乎都是填鴨式的。但是不是說這位老師不好,我自己也扮演過這樣的角色,畢竟不這樣教的話,班上的平均分數就很低,校長很緊張,家長也沒信心,其實老師內心也有很多衝突。
我想我們要教給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不要老是和別人比,其實有時候父母親比孩子更會比較,首先父母親應改變態度,讓孩子主動學習,被動地學習非常痛苦,學到最後不曉得為什麼而學,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而學,讓他主動地探尋問題,不要成為一個接收知識的機器,做父母的要先建立起這樣的態度。
☉人人學習,隨時學習,處處學習,事事學習
一般人受教育的過程大致是從幼稚園教育至高等教育(大學以上),這樣的學習是不夠的,最重要的學習階段反而是在畢業後的成人教育階段,前面的教育過程最多只花二十多年就完成了,後面還有五十幾年就是要接受成人教育的時間,我們如何只依靠二十幾歲所學的東西來過下半輩子。所以成人教育很重要,它的目的是在建立一個「人人學習,隨時學習,處處學習,事事學習」終生學習的社會。有個笑話說日本人下班後不敢馬上回家,因為這表示事業不成?
,不然怎麼會沒有應酬。所以很多人下班後去打「柏青哥」,到九點多應酬的人該回去了才回家,這實在很可悲!假如有一天,不管是星期天或平常的晚上,如果我們沒有參加研習班、演講會、讀書會就會不好意思時,社會上的暴力事件大概就會減少了。所以我個人認為「學習」是扭轉社會風氣最好的工具,讓我們的精力有個正確抒發的地方。
根據心理學家統計飆車族、暴走族多是因為在學校得不到肯定,在家裡家長又不關心,也沒有認同的對象,而飆車可以得到快感、發洩,還能結交到同伴,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要。所以要導正社會風氣,要讓大家喜歡學習,知道學習不是只到學校讀書,也不是學校成績失敗,就代表個人失敗,更不是考上大學,人生的目標就達成了,大家都要不斷學習,因此我覺得在學校的成績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學習的態度。
以前我在國中教書,班上有三、四個學生智商一四○以上,有個考上政大,畢業後自己在家裡開工作室,他覺得這樣才找到人生的目標。還有一個學生很不喜歡讀書,可是媽媽硬逼他讀書,他雖然考上建中,卻二度留級,大學又重考二年,最後考上一所專科學校,還是覺得沒有興趣。所以家長、老師不需要強迫孩子,學習的管道很多,大學不是唯一的路,如果大家知道以後還有這麼多學習的管道和機會,就不會為了一張文憑,搞得親子、師生關係緊張,自己願意學習才最重要,所以要導正社會風氣就一定要建立終生學習的社會。
終生學習的好處
[保持年輕]
終生學習可以保持年輕,各位現在不是為任何人讀書,而是為了自己的下半輩子,為了自己生涯的規劃來學習。有些人參加識字班後,回家就是寫字,寫得很高興、很認真,就覺得生活有重心。你叫小學生寫字,他很討厭,叫他寫「健」十遍,他先全寫左邊,再寫右邊,他沒興趣,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可是阿媽、阿公來學習就不同,老師教筆劃怎麼寫,他們一定照著寫,而且寫得很高興,因為他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生活有了寄託,就更有活力。
我很敬佩我的指導教授,他已經六十幾歲了,是個很有名的教授,在他的時代電腦不普及,他當到教授也有秘書幫忙打字,可是我發現一些新的軟體他都會用,如果不熟悉使用方法,就邊看使用手冊邊練習,這種學習精神讓我印象深刻。國內的教授就不一定這樣,我們常開玩笑說,教授有一本用了很久泛黃的講義,有天調皮的學生將講義偷走,教授就不知道講什麼。這只是個笑話,當然不代表所有的教授都是這樣。其實即使拿到博士學位,還是要讀書,尤其像現在大學教授也已不再是鐵飯碗了,若在一定的時間內沒有升等,可能也要「走路」了,再考高考也不見得考得上,不學怎麼行!因此只有學習才讓人永不落伍,常常保持前進。
[減少衝突]
學習也減少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一)減少與別人的衝突:我們的社會有這麼多衝突,就是大家都不守規矩的結果。若能學習看到「停」的標誌就停,遵守紅綠燈的指示,知道轉彎的車要讓行,別人都排隊就不要插隊,看到禁煙標誌就不要抽煙,等到我們社會進步到這樣的境界時,那就太美好了。
(二)減少與配偶的衝突:年輕時孩子是夫妻共同的話題,等孩子長大了,二人漸漸也沒話講了,有的變得有潔癖,有的喜歡挑毛病,愈看對方愈討厭,如果夫妻倆都去學習、聽演講,回家後就又有新鮮共同的話題,不要老是看對方的不好,彼此挑毛病,所以學習可以減少配偶之間的衝突。
(三)減少與孩子的衝突:所謂「代溝」就是孩子已進步到這個時代,而你還留在從前的時代。像婆婆、公公好管媳婦,因為他們成天待在家裡,看媳婦吃飽飯還不洗碗,地板沒掃,衣服未晾,就要出門,忍不住嘮叨,管太多就惹人厭。所以要減少衝突一定要多學習,常常聽演講、參加研讀班等,生活很豐富也就沒有時間管那些小事情,大家都活得很快樂,好學的精神也會影響孩子,給他們一個良好的認同對象,孩子自然也會和你一樣喜歡學習。所以學習可以減少衝突、保持年輕、永不老化。
[改善生活品質]
此外,學習也可以改善生活品質,台灣垃圾問題很嚴重,住在巷口的人家最倒楣了。有次我到台北已是晚上十一點,一路開車到巷口,結果竟被堆積如山的垃圾擋住了,這真是一大奇景!我們確實要學習,為什麼在我們的國家,垃圾老是有問題,走到那裡都可以看到為垃圾而戰,倒是別的國家為什麼不會有這種問題?
廁所也是個問題,去到一個進步的國家,不太容易找到廁所,因為沒味道嘛!但在台灣即使是風景很美的地方,找廁所只要聞味道順著前行就好了。也不知為什麼廁所總是濕濕的,衛生較好的地方,廁所都是乾的,感覺比較乾淨。那一天我們國家的廁所乾了,味道沒有了,就表示我們社會生活的品質已達較高的境界。
另外,我們南部人常在外面辦桌,菜固然比餐廳的好吃,但是品質不是很好。例如上菜到中巡後,出現水果、養樂多,本來應該還有三、四道菜,可是每次都在水果上桌時,也同時分發塑膠袋,下一道菜一上桌,有些人也不問同桌的人要不要繼續吃,就全部倒入塑膠袋,我發現幾乎每個地方都如此,本來很好吃的東西,最後變得很難吃,就這樣我每次都沒吃飽,因為我一直慢慢地品嚐,要等著嚐後面那幾道菜,可是從來不曾吃到,這是品質不好的表現。
被美國人請客一向吃不飽,因為生菜沙拉很難吃,大都是吃飯後甜點吃飽的,但卻讓人覺得舒服,因為氣氛不錯,家裡很乾淨,桌巾看起來雖然不是很昂貴,但會擺上蠟燭或鮮花,餐具每人一套,乾淨整潔。人很奇怪,在有秩序、乾淨的環境裡,就會變得有規矩、有氣質,也比較安靜;一回到亂糟糟的環境,自己也會變得亂糟糟,所以人真的是受環境影響。到國外旅行團員交談最大聲的是台灣團,買東西最多的是台灣團,在飛機上規矩差的還是台灣團。旅遊是一種學習,回來就要見賢思齊加以改善,學習的確可以改善生活品質。
[促進社會穩定成長]
學習更可促進社會穩定成長,大家都學習,還會有什麼暴走族殺人的事嗎?如果能這樣大家就是現代人,現代人的特質就是勇於面對變化萬千的社會,瞭解自己的缺陷與不足,不管發生什麼都能面對,由於你知道自己要什麼,懂得規劃未來生活,因此學習可讓你更勇敢地面對變化急速的社會,擁有樂於接受挑戰的心。
如果面臨快要退休的年齡,未來的十五、二十年如何才能過得更有意義,而非「顧人怨」呢?那就是要學習。銀髮族將是未來重要的族群,因為他們具有豐富的人生經驗,財力也不太成問題,因此如何善用這股社會資源,不要讓他們最後都得到「老年痴呆症」,就是要讓他們繼續地學習。學習讓人成長,不斷地學習就不斷地成長,各位,有位管理學大師曾說:「二十一世紀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就是有創造力。」創造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常常學習,常常懷疑: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不是那樣?有刺激就會有創造力。所以二十一世紀成功的關鍵,是繼續學習讓你更有創造力。
總之,未來社會是終生學習的社會,為了迎接它,現在要開始想如何學習,不要再找藉口了,各位都不太老、不夠忙,也還有時間,要好好鼓勵自己,積極地學習,希望下次再見面時,大家更有活力,讓我們社會因人人學習而變得更美好!
(編者按:本篇講者魏惠娟教授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現任教於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
[回gaya首頁] [香光莊嚴] [香刊42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