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論書解說[189]

一、《無礙解道》(Paisambhidā-magga) [190]

本書係含攝於小部中而屬於經藏,但內容與形式都具有論書的性格,與後代的諸論書也有大關係,如漢譯《解脫道論》屢屢稱本書為阿毘曇而引用著。所以本書有時屬於阿毘達磨,在十五世紀的諸書之刻文,也置於《清淨道論》之前。本書由三品三十章而成。以表揭示則如次。 

一、大品(Maha-vagga)

 

1

智論(Ñāṇa-kathā)詳說七十三種之智。

2

見論(Diṭṭhi-kathā)有關惡見諸論。

3

安般論(Ānāpāna-kathā)數息觀。

4

根論(Indriya-kathā)關於信等五根。

5

解脫論(Vimokkha-kathā)空、無相、無願三解脫及六十八解脫、八解脫等。

6

趣論(Gati-kathā)在三界諸善趣的速行時(javanakkhaa)、希求時、結生時(1) (paisandhikkhaa)的色心的諸因及諸緣。

7

業論(Kamma-kathā)業與異熟。

8

顛倒論(Vipallāsa-kathā)四顛倒的想、心、見。

9

道論(Magga-kathā)四向道•八正道等。[191]

10

醍醐味論(Maṇḍapeyya-kathā)列舉修道之要點等。

二、雙結品(Yuganandha-vagga)

 

1

雙結論(Yuganandha-kathā)關於止與觀。

2

諦論(Sacca-kathā)四諦。

3

覺支論(Bojjhavga-kathā)七覺支。

4

慈論(Mettā-kathā)。

5

離欲論(Virāga-kathā)。

6

無礙解論(Patisambhidā-kathā)。

7

法輪論(Dhammacakka-kathā)《轉法輪經》的廣說。

8

出世間論(Lokuttra-kathā)四念住乃至涅槃的出世間法。

9

力論(Bala-kathā)信等的五力、六十八力、十有學力、十漏盡力、如來十力。

10

空論(Suñña-kathā)二十五空。

三、慧品(Paññā-vagga)

 

1

大慧論(Mahāpaññā-kathā)諸慧。

2

神變論(Iddhi-kathā)十神變。

3

現觀論(Abhisamaya-kathā)。

4

離論(Viveka-kathā)五離、五離欲、五滅、五捨遣等。

5

行論(Cariyā-kathā)三種的八行。[192]

6

示導論(Pāṭihāriya-kathā)三示導。

7

等首論(Samasīsa-kathā)阿羅漢論。

8

念住論(Satipaṭṭhāna-kathā)。

9

毘鉢舍那論(Vipassanā-kathā)。

10

論母論(Mātika-kathā)列舉與修道有關係的十九之句,並對此一一略說。

 

 

 

由上表可知,本書以有關修道解脫之事為主而論述,幾乎網羅此方面的佛教論題。其說明法,引用巴利諸經文極多,無辭典式的定義法,無煩瑣的重複,以修道解脫為基而達意的解釋。而其說明法還是定型的,例如一切法、修道之順序、諸名辭的列舉等,都是成為論式定義法的型。致於教理內容已具有部派的色彩,而散布著南傳上座部獨特的諸術語。

在本書(vol. 1, p.84 ff.)將三界及出世間分為欲界三(善、不善、無記)、色界二(善、無記)、無色界二(同上)、出世間二(同上)之點,還不及在《法集論》的程度。理由是,在本書將欲界的無記作為異熟(vipāka)與唯作(kiriyā)與色(rūpa),而在上二界無記之中不說唯作。所謂唯作心,在本書的其他處(vol. 1, p.79 f)也有出現,但言非善、不善也非異熟,而只是唯有作用(karaamatta)之心。此係有關係於認識作用的與漏盡者的三界諸遊喜心的兩者,在論書有言及;但本書只有言及認識作用的,而未舉出其他的場合。與無力的唯作心正反對而作業引果的速行(javana)心,在本書(vol. I, p.80; II, pp.72 f., 185)已有說。

這些是南傳上座部獨特的。在本書的三界不繫(出世間)的定義(vol. I, p.83 f.)及四諦之說明(vol. I, p.37 ff.)等照樣出現於《法集論》《分別論》。

[193] 本書成為如上論書之先驅, 但與佛音的《清淨道論》之關係更深。在《清淨道論》中,從本書引用或關說大約達到百二十回。特別是關於修道論,《清淨道論》與其他任何書比較之下,與本書有最密切的關係。

本書雖屬於經中,但近於論之事由上述內容可得而知,再從形式方面看來也是有述及普通經中沒有而論才有的論母(Mātikā),一般的經最初有的「如是我聞」之句,唯在第二品中有五處,經的結語「歡喜奉行」之句全無。這是本書引用那些經典的而非經典自體。



(1) 關於速行時、結生時,《清淨道論》蘊品參照。